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平记》是日本文学史上第一次大量插入三国故事的战争小说,通过调查《太平记》中三国故事的文献来源,可以描述《太平记》与中国三国故事的文献关系。就目前的文献根据,不能排除《三国演义》影响的可能性,但也不能断言有《三国演义》的影响。至少可以认为《太平记》的大量使用三国故事,说明中世时期三国故事已经较为流行,这是《三国演义》发生普遍影响的准备。  相似文献   

2.
●张老师,今天想请您对中国古典小说谈谈您的看法。 △中国的古典小说以《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为代表。这五部小说都有较为健康的思想内容,都极为深刻真实地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下人民的艰辛和悲痛,也表现了古代人民不堪忍受黑暗现实而奋起反抗的斗争精神,以及在斗争中体现出的进步理想与高度智慧;而这些小说人物塑造栩栩如生,情节生动,引人入胜,描写手法或粗旷或细腻,具有东方式的幽默讽刺,这些都使我们享受到艺术审美的愉悦。 ●听说日本人对《三国演义》情有独钟,《三国演义》究竟好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3.
今存黄正甫刊本《三国演义》是一个补配、拼凑晚出的本子,不可作为考证《三国演义》著作权的重要根据。张志和先生据黄正甫刊本论《三国演义》非罗贯中所作,其最初写定者应是南方人等等,不能成立。《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泰定三年(1326)左右。罗贯中是元末东原(今山东东平、汶上、宁阳一带)人,他的《三国演义》的著作权铁案如山,不可动摇。  相似文献   

4.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在山东泰安召开,与会中外专家学者就《三国演义》《水浒传》的版本与成书过程;罗贯中的籍贯问题;《三国演义》《水浒传》人物形象、思想文化内涵;小说艺术的运用以及《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小说评点、传播、接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又和谐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新观点,为《三国演义》《水浒传》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道路。  相似文献   

5.
明清文化视域下的《三国演义》序跋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中期的《三国演义》序跋者首先为《三国演义》的流传正名,突出《三国演义》“羽翼信史”的伦理道德教化功用。明代后期、清初的序跋刻意探讨的是《三国演义》的艺术特征;清中期的序跋已注意到“演义”与史实是两个不同层面,对历史演义的文体特征有了深入认识;清代中后期的序跋关注的重点集中于《三国演义》与小说之关系;受近代西方实用主义的影响,近人王大错甚至将《三国演义》的解读与时代背景及政治需求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明代中期的《三国演义》序跋者首先为《三国演义》的流传正名,突出《三国演义》羽翼信史的伦理道德教化功用。明代后期、清初的序跋刻意探讨的是《三国演义》的艺术特征;清中期的序跋已注意到演义与史实是两个不同层面,对历史演义的文体特征有了深入认识;清代中后期的序跋关注的重点集中于《三国演义》与小说之关系;受近代西方实用主义的影响,近人王大错甚至将《三国演义》的解读与时代背景及政治需求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谈及罗贯中与施耐庵的关系,大多说施耐庵年长于罗贯中,罗是施的"门人";谈及《水浒》与《三国演义》的关系,则谓《水浒》在前,《三国演义》在后。根据现存史料考证,事实并非如此,恰恰相反,罗贯中长于施耐庵,《三国演义》先于《水浒》。  相似文献   

8.
这篇课文是从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中节选的,是根据清代康熙年间出现的经过毛纶、毛宗岗父子修订的《人民文学》出版的《三国演义》本,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9.
从美学的角度谈《三国演义》并不自霍雨佳同志的《三国演义美学价值》始。但过去讲《三国演义》美学的文章,一般都局限在艺术美的范畴内,如讲《三国演义》的艺术形象美、抒情写景美、语言文字美等。《三国演义美学价值》一书则跳出了过去讲《三国演义》美学的圈子,对《三国演义》的美学作了全新的开拓。首先,该书一破过去的所谓《三国演义》宣扬的封建道德无美的陈说,认为《三国演义》里有两种道德:封建统治阶级的道德着眼于维持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罗慕士的《三国演义》英译本是当代最新的演绎。就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国内外暂时还没有人对《三国演义》中的成语翻译的归化与异化做过研究。该文拟从目的论视角出发,采用实证文本分析法(Empirical Text Analysis)研究罗慕士的英译本《三国演义》中成语翻译的归化与异化,探索罗版《三国演义》成语翻译的倾向及利弊。  相似文献   

11.
一《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典型。它的广泛影响,远远超过了历史人物曹操。清人顾家相曾经说过:“盖自《三国演义》盛行,又复演为戏剧,而妇人、孺子、牧竖、贩夫,无不知曹操之为奸,……”曹操在人民的心目中,已成了奸雄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2.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小说名著之一. 这部流传已久,影响深广的古代名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思想?对此问题,众说不一,颇存分歧。有人认为《三国演义》死守史实,缺乏想象,只可算是一部很有势力的通俗历史讲义,不能算是一部有价值的书。有人认为《三国演义》突出地宣扬了封建正统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而且还在某些方面美化了封建统治者,因此它的主要倾向是落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嘉靖本蒙古文《三国演义》抄、刻本与满文译本、汉文原著的比较研究,进一步确定了240回《三国演义》蒙译本转译自嘉靖本满文抄本。继而,对国内外现存嘉靖本《三国演义》蒙译本的收藏、分布情况及其典型的抄、刻本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略述了嘉靖本《三国演义》蒙译本的翻译背景、译文特点以及在《三国演义》蒙古地区传播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一部伟大的巨著,在我国人民群众中的流传和影响,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一部小说,要造成巨大的影响,首要的就是要塑造出突出的成功的人物形象.《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描写,要以现代标准来衡量,并不怎么突出。它的人物是定型化的,自始至终,人物性格很少有发展和变化。这不但使人物性格不够丰满。而且也不符合生活真实。因为人物的性格,总是随着他活动的环境(社会的、甚至自然的)变迁而不断地发展着,变化着的。《三国演义》对人物的描写,既很少有细致深入的心理刻划,也很少有与人物相称的环境描写。可是自问世以来,《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却鲜明地活在人们的心  相似文献   

1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元末明初文学家罗贯中依据陈寿的史书《三国志》创作的。由题目可知,《三国演义》不像正史那样真实,它是古代的白话文小说。与《三国志》相比,《三国演义》的艺术性更强。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的虚实,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三国演义》一问世就出现了虚实之争,新时期关于《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对照的文献成果,虽为研究和欣赏搭建了平台,但对《三国演义》虚实的认知至今还没有在深层次上得到解决,仍有很广阔的提升空间。本文就其两个基本问题:科学观点和具体分析,从叙事学角度提出一些新的见解和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毛宗岗对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作了细致的修订、评点,刊出了“第一才子书”《三国演义》,人们多称之为毛本《三国演义》。毛本《三国演义》问世以来,其他《三国演义》版本便逐渐泯灭,从此,《三国演义》遂以毛本为定本,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今天,社会上流行的一百二十回本《三国演义》,就是毛本《三国演义》。本来历史早巳为毛本作了结论,广大读者也早已为毛本作了鉴定,然而,近世以来,毛宗岗及其修订、评点的《三国演义》,又遇到有些人的非议:说什么毛宗岗的修订本又使原作中的反动观点得到了加强;毛宗岗是“反动的封建正统主义者”、“平反的陋儒”;“毛宗岗修订《三国演义》是为了迎合清朝统治者的需要”等等,不一而足。果真如此吗?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以就教于研究《三国演义》的专家学者们。  相似文献   

18.
明清是我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明清小说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一起构成了纵贯中国文学史不可或缺的一环。其中《三国演义》首开古典小说章回体之先河。国内外学界对明清小说尤其是对《三国演义》的研究经久不衰。今年,韩国鲜文大学的朴在渊教授在韩国发现朝鲜铜活字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引起了中国、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对《三国演义》的新一轮研究热潮。为给专门从事《三国演义》及其它明清小说研究的专家学者和对明清小说感兴趣的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讨论交流的平台,本刊特开辟"《三国演义》与明清小说研究专栏",每期将刊登国内外有关《三国演义》及明清小说研究的精彩论文。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史传文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源头这一理念出发,以《史记》和《三国演义》的关系作为个案,从思想内容、美学风格和叙事艺术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探讨。重点分析了《史记》的实录和春秋笔法对《三国演义》在题材和思想倾向上的影响,认为《三国演义》的宏大叙事与悲剧风格、叙事虚构等与《史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姑妄言》与《三国演义》有可比性。它不但同样有政治历史内容,而且包含着从《三国演义》继承下来的遗传因子,但更有巨大的变异,这就是历史的文学化,题材的生活化,是从历史演义转向演义历史。《姑妄言》对《三国演义》的正面模仿颇多,但没有创造出新的精彩,倒是它对《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的反学,有出蓝胜蓝之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