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剖析现有动态能力研究框架逻辑结构的基础上,从能力广度、能力深度和能力的生命周期建立动态能力的三维立体动态模型,即从空间和时间两个层面拓展动态能力的研究,同时详细分析了能力三个维度演化的路径及其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2.
高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成为全世界各国竞争的核心与学术研究的热门。为了探究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演化过程,本文根据经典物理力学理论,构建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演化三维动态模型,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主导逻辑思维出发,以能力广度、能力深度、能力的生命周期三个角度,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演化模型进行维度分析。研究表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演化过程在空间内形成类似于S型的曲面。  相似文献   

3.
组织学习、知识演化创新与动态能力扩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锐  石金涛  李海刚 《情报科学》2006,24(9):1292-1296,1305
组织学习、组织知识演化与动态能力扩展之间存在着紧密关系。本文从组织学习的理论发展出发,探讨了动态能力、组织惯例、知识资产与组织学习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基于组织学习的组织知识演化的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4.
开放式创新已成为企业创新的主导范式,但它需要动态能力的支撑。且开放式创新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每个阶段需要不同的动态能力。以沈阳机床为研究对象,聚焦于动态能力在开放式创新过程中的演化路径。研发发现,沈阳机床开放式创新过程分为学习引进、并购重组、共同研发和代工生产四个阶段,相应地,动态能力按照吸收能力、整合能力、关系能力和重构能力的路径进行演化。  相似文献   

5.
根据专利组合分析评价体系,对2016到2022年医药制造业188家上市公司进行动态竞争地位研究。发现医药制造业各公司有加大专利研发的趋势,但差距仍较大;千金药业、东阿阿胶等实现了从潜力者到领导者的蜕变,恒瑞医药、康缘药业等实现了从活跃者到领导者的蜕变,说明要想在技术方面占有领导地位,公司可以先提升专利质量,成为潜力者后再逐步增加专利数量;也可以先增加专利数量,成为活跃者后再逐步提升专利质量。  相似文献   

6.
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动态演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和技术发展过程中所起到作用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很多学者对我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主要包括对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存在的问题的深入分析,但大多数研究还主要从自主创新静态视角出发,缺乏从更长的时段来考察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动态演化。因此,为了给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建设提供可能的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在系统地分析和阐述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动态演化中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动态演化模式及过程,并通过EMID模型具体分析了其动态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技术系统涉及微观层级的企业技术系统,中观层级的产业(区域)技术系统以及宏观层级的国家技术系统等三层结构,各层之间相互交织、影响、共同演化。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和"遗传—变异—选择"研究范式分析了技术系统多层级共同演化的动力机制。微观异质性导致技术创新多样性、高层级技术系统对低层级系统的环境选择以及低层级技术系统的适应选择构成多层级系统的多向选择机制;同一层级技术系统间的竞争合作关系、上下层级技术系统间的生成和选择关系构成多层级互动机制,这些机制共同推动技术积累(遗传)在层级间逐级传递、技术创新(变异)从低层级到高层级的递进扩张,以及环境选择从高层级到低层级的递进缩减,从而推动技术系统多层级共同演化。  相似文献   

8.
围绕企业战略路径的演化全周期,提出并剖析动态能力在各个阶段发挥作用的主要维度,提出相关假设;在此基础上,限定战略路径演化的系统边界,根据理论分析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最后通过灵敏性测试证明并构建感知判断能力、学习吸收能力、试错匹配能力、学习应用能力和战略柔性能力为维度的动态能力体系。  相似文献   

9.
苏敬勤  刘静 《科研管理》2013,34(8):58-67
通过国家重点大型企业大连机车1986~2010年的纵向案例研究,本文考察了影响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三个动态能力维度(市场感知能力、多组织协同控制能力和组织学习吸收能力)在创新国际化三阶段过程中的变化。研究发现:(1)动态能力演化过程伴随着企业的发展与成长呈递增状态;(2)在产品创新国际化的不同阶段,三个能力维度在动态能力构成中的主导作用不同;(3)在产品创新国际化的不同阶段,三个能力维度的变化趋势和速度不同。论文工作拓展了对动态能力内涵及其演化过程的理解,对复杂产品系统企业的产品创新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企业核心能力动态演化分析:东信、长虹与海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毅 《科研管理》2002,23(6):18-24
本从内部结构与外部形态两个方面来认识企业核心能力。从内部总结来看,核心能力的本质在于整合,提出由战略整合能力、组织整合能力、技术整合能力构成的三层次模型。从外部形态来看,根据整合能力三个层次由弱到强的演化,整合能力依次经过基本能力、次核心能力、核心能力三个层次。在此基础上,本分析东信、长虹和海尔核心能力的动态演化过程,以从中发现我国企业核心能力演化的特点,为其他企业加速核心能力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卢启程 《情报科学》2008,26(3):448-452
在回顾动态能力理论发展,研究动态能力的知识构成的基础上,综合应用知识管理的“内容观”和“过程观”思想,提出了动态能力演化的知识活动概念模型,对企业动态能力形成的知识活动及其内在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以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110家广东省企业为样本,将技术创新分为技术创新投入和技术创新产出,对技术创新、营销能力、技术创新和营销能力的匹配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除了通过对技术创新投入和营销费用投入提升绩效外,同时应该考虑技术创新投入与销售人员比的交互作用对企业绩效的促进。  相似文献   

13.
随着技术变革与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为维护市场优势地位必须在营销管理等核心职能领域培育差异化能力,但营销能力与创新绩效逻辑关系的研究结论还存在诸多不一致。以资产观、知识观和流程观为分析基础,从营销能力内涵界定与测量模型概念剖析切入,梳理营销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的基本观点与结论,着力讨论营销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有效性的理论边界与作用条件。最后对文献分析结论进行讨论,并就营销能力与创新绩效未来研究进行展望,以期对后续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动态能力理论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企业动态能力系统的概念框架和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仿真模型,并研究了相关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创造环境和共同进化是分析系统的逻辑起点,创造需求和新价值是系统的主要功能.(2)企业知识相关变量和企业资源相关变量是系统演化的主要状态变量,学习投入率、学习效率、价值匹配程度是系统演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组织思维惯性和组织行为惯性是系统演化的主要限制因素.这四个参数变量决定了系统演化的路径.(3)引导顾客及其它商业生态网成员参与知识和价值创造,实现一定程度的资源和知识共享,是维持系统良性运转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企业社会资本对营销能力与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巍  陆林  陈妮娜 《未来与发展》2010,33(12):75-78
本文将企业社会资本界定为镶嵌于企业社会网络中的资源和能力组合,并从内外部两个视角分析了企业社会资本对营销能力与经营绩效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企业内外部社会资本与营销能力存在积极的正向作用,而营销能力对企业经营绩效亦有显著影响;但实证分析没有发现企业内部社会资本对经营绩效存在显著影响作用。最后,文章讨论了研究结论及其理论价值与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动荡的经济环境,扩展了BTO供应链的功能特性,提出了BTO供应链应该具备的新特点。将动态能力和运营能力扩展到BTO供应链管理中,定义了BTO供应链动态运营能力的概念及分类。提出了不同于传统供应链的BTO供应链运营管理功能和实施框架。  相似文献   

17.
知识网络与企业动态能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勇  史占中  屠梅曾 《情报科学》2006,24(3):434-437
知识网络是形成企业动态能力的重要知识来源,这一网络具有动态性和根植性,网络的知识转移效率受到企业自身吸收能力、所转移的知识特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企业应建立知识网络管理机制、构建开放的知识网络,在获取外部知识的同时提高企业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动态能力观认为企业的内部能力及其动态过程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阐述了高新技术企业为增强动态能力而在人力资源、组织结构、营销管理三个方面的柔性锻炼,并提出良好动态能力框架构建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企业知识传导与动态能力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积海  宣国良 《情报科学》2005,23(4):481-484
本文区分了运作能力、核心竞争力、动态能力等概念,提出和构建了知识传导和动态能力的互动模型,并详细阐述了动态能力的位势、流程和路径及其与知识资本的存量、流量、和运动方向的互动关系,使企业通过提高知识的透明性、流动性和传导的有效性来提升企业的动态能力和获取动态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