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郭文安  李智珍 《图书馆杂志》2018,(3):114-117,11
天一阁藏明刻本《学政录》是嘉靖中期福建提学官朱衡颁布的学政条例。《学政录》不仅是海内孤本文献,也是目前所知明代最早单独成书的提学条例,对于研究明代学校和生员考试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了解风宪官巡历、放告制度在地方的运作情形亦有所裨益。该文献对岁考和提学官巡历、放告等有翔实记载,于他处鲜见,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
关于明代进士登科录的流通与庋藏,骆兆平先生已对天一阁藏明代登科录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介绍,并做了初步整理。惜其没有把美国国会图书馆藏13种、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23种和尚未著录的藏于山东省东明县文物所的《万历五年进士登科录》等共37种各类明代登  相似文献   

3.
明人张朝瑞辑、许天叙等续辑的《南国贤书》,记载了明代南直隶(约为今江苏省、安徽省和上海市)举人名籍、乡试考官、考题等情况。是书的明崇祯刻本较为常见,其所载史料主要辑自乡试录和地方志。由于现存明代应天府乡试录残缺、《乾隆江南通志.选举志》等地方志对举人情况记载不全等原因,故《南国贤书》相较而言是一部较为系统和全面地记载明代南直隶举人的科举题名文献,具有较高的科举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4.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是一部载录明清进士的索引工具书,收录完备,检索方便,但亦有错误之处。文章以现存的明代《登科录》及其它文献为依据,指出并校正了其中的八处舛误。  相似文献   

5.
《金石录》三十卷,是宋代金石学家赵明诚的金石碑刻专著,现存宋刻本两部,一为南宋淳熙年间龙舒郡斋初刻本;一为据龙舒郡斋刻板修补重印本,存十卷。因宋刻足本元、明、清三代不显于世,残宋本遂为明清多位著名藏书家视作稀世珍籍相继递藏。文章通过考证明代藏书家朱大韶的生平,纠正了十卷宋本《金石录》递藏源流中的一处叙述失误。  相似文献   

6.
近年随着科举研究的兴盛,科举文献也越来越受重视,进士名录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类。现存进士名录中包括大量的具有档案性质的单科名录,如各科的进士登科录、会试录、同年录等a。其中同年序齿录记载进士资料一般比较详细,史料价值较高,但由于其作用主要是供联谊,故易代之后多不存。明代进士89科,各类同年录仅存30余种b,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之同年序齿录即不见传本,且此科进士之登科录、会试录亦皆未见传世。笔者在一部古籍的书衣夹层中发现了本科进士序齿录的部分残叶。本文通过对残叶进行缀合、剔重,将其内容全部整理录出,并略加考补,以期稍补此科进士材料缺失之憾c。本科进士344名,知名者有洪承畴、阮大铖、侯恂、黄尊素、瞿式耜、袁中道等d。此残叶当为万历刻本,内容分为目录和正文两部分。目录半叶12行,每行收录进士3人。正文半叶16行,半叶收录进士2人。目录、正文共残存约6500字。目录所收进士按地域排列,人名下小字双行注明别号及生年。目录尚存约半数,计169人。正文仅存38人(其中16人不见于残存目录),按年龄从大到小排序,姓名下依次为籍贯、生员类别、字、号、治经、行第、出生年月日、乡试、会试、廷试名次、观政衙门、初授官职、三代名讳及官职、母姓、祖父母及父母存亡情况、伯叔兄弟名及官职、妻姓、子侄名及官职。  相似文献   

7.
《南渡录》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家抄本现藏兴化市图书馆.编撰者为明代兴化史学家李清.考述了李清的生平、其著作《南渡录》在当时的境遇以及《南渡录》的各种版本.  相似文献   

8.
将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入藏的300余种丛书与《中国丛书综录》、《中国丛书综录补正》、《中国丛书综录续编》、《中国丛书知见录》四部目录书核对后,就四书中未收录的丛书及版本、子目有差异的情况做了校补。  相似文献   

9.
<献征录>是一部记载明朝人物最重要的传记史书.焦竑编纂此书既是社会现实驱动的结果,也与他不满明代只有<实录>,而无"正史"的局面有关.故此,明万历二十二年至二十五年他在参修国史期间,利用馆阁藏书,部分完成<献征录>的编纂;后又经过多年的修订,最终于四十四年完成全书.至清,<献征录>遭致禁毁,传本极少,现存传本皆据徐象(橒)曼山馆本印影.  相似文献   

10.
明代武举乡试属于武举的初级考试,它是明代选任武官的途径之一。经过明初的建制,至正德三年(1508)与正德十三年两次《武举乡试条格》的颁布,武举乡试正式进入制度的确立期。正德时期的武举乡试在人员资格、试期、内容、解额与地域分布等方面臻于规范化。但由于这一时期的武举乡试制度具有保护武官子弟特权、以军事需求为基本原则等特征,限制了明代武举乡试制度在公平性、客观性等方面的发展。而且,其考试内容为马步射与策论,简化了考试程序,但束缚了武举乡试制度往实战化方向发展,使武举乡试制度渐趋僵化。武举乡试制度建设的滞后性表明了武举在明代科举中所占据的非主流地位,制约了武官选拔体制的革新和军事力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诗文评论及史学评论类著作出现较早,唐吴兢《西斋书目》始设"文史类",专收诗文评论、史书评论著作,为北宋官修目录所沿用.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从"文史类"内析出论史者,创设"史评类","史抄类"亦渐被析出.明代焦竑《国史经籍志》首次提出"诗文评类","文史类"被取而代之.祁承爜《澹生堂藏书目》兼取众目之长,同时增设"史抄类"史评类"诗文评类"三大类,突破了先前文史相杂的观念,进一步厘清了史评、史抄的界限.《四库全书总目》则对此类文献作了最后的界定和归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馆藏的两部家谱:明刊《三原焦吴里梁氏家乘》和清刊《三原梁氏旧谱》(复制本)中钩沉出一些史料,试图理清陕西盐业大贾三原梁氏的发家史和相关家世。  相似文献   

13.
殷璠是唐代文学家,他辑选盛唐时期广为流传的诗歌,编为《河岳英灵集》,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在书中,殷璠表达了独特的论诗观点,对各诗人的评论也较为中肯。《河岳英灵集》在流传过程中,经历了由二卷本演变为三卷本。介绍并列举了现存于世的宋刻本及明、清刻本等古籍版本,对《河岳英灵集》古籍版本的著录也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史拾>是明朝末年编纂的一部古籍文献,传世极少,对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文章对收集齐全,为海内外孤本的<史拾>加以介绍,以期对史籍整理、研究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杨军  杨华林 《出版科学》2016,24(5):111-115
明代嘉靖、万历时期江南地区民间书坊蓬勃兴盛,其主要表现有三:一是书坊众多、刻书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二是书坊出现的时间相对集中;三是江南地区替代福建建阳成为坊刻重心。民间书坊兴盛折射出士商关系的变化、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加快了明代图书出版从初期单纯赞辅政治的单一教化功能向中后期注重民众实用、休闲娱乐功能多元化的转变,为传播明代通俗文化、启蒙思想提供了平台。民间书坊及其出版活动成为影响明代社会文化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学者曹溶著述《流通古书约》,提出了古书传抄互换或刊行广布的流通之法,在我国首次以文字的形式倡导图书开放的思想。在具体实施中,此约虽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但对保存古书及利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当代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晓頔 《兰台世界》2021,(3):144-147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现存明代进士题名碑77通,其中20通石碑的碑阴处刻有"试官题名",记载着殿试考官的信息。进士题名碑上的试官题名源自宋代,传承于元,结束于明中期,现存可见者均为明代碑刻。题名碑上的试官题名虽已有风化现象,但大多数考官信息仍可辨识,是非常珍贵的科举原始资料,将其与《登科录》比对,可填补永乐朝殿试考官信息。同时,两种材料亦可互相订正,纠正讹误,为研究明代考官制度提供更加准确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陆素芹 《图书馆》2006,(4):117-119
本文从藏书家概况及其刻苦自抄、精抄影写、抄校成就元明杂剧宝库等方面,阐述了明代苏州万卷藏书家以抄书保存流传典籍的功绩。  相似文献   

19.
国子监刻书上起五代,下迄清朝,绵延千年而不绝.明代是国子监刻书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国子监刻书史上颇具代表性.该文通过征文考献,系统考察了明代南、北二监的补版及新刻图书、底本及校勘、书工及刻工、版式行款、刻书经费、社会评价等诸多问题,较全面地展现了明代国子监刻书的风貌.  相似文献   

20.
马廉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藏书家。他的藏书极有特色,以明清两代小说、戏曲抄本、刻本为主。马氏藏书来源主要包括:琉璃厂书肆购书、故乡访书与购自通州王氏等。马廉去世后,其藏书大部分被北京大学图书馆购买庋藏,此外首都图书馆也有部分收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