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不知不觉猴年到。猴是人们熟悉的动物,歇后语猴子戴草帽——充人,猴子生性机灵聪明。《白虎通》云:猴,候也。见人设食伏机,则凭高四望,善于候者也。猴,候的意思,原义为"伺望,观察",当猴子发现食物时并不轻易去取,而是观望周围的动静,看看是不是猎人设下的诱饵?《诗经》中有:"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小雅·角弓》)意思是:猴子本来会爬树,不用教,就像污泥之上又加污泥。君子有美德,小人要来依附。这是最早涉及猴的诗句。宋代陈允平的咏猴诗《观猿》:"挂石攀云曰半斜,乱山深处绝烟霞。香林月满僧归去,啼落春风几  相似文献   

2.
薛金福 《职业圈》2012,(1):52-53
“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的意思。孔子将“和”作为区分小人和君子的重要标准,君子和睦,小人附和。 中庸之道的本意并不反对暴力,有时候必须用暴力来到达中庸。但是中庸之道中“和而不同”的思想在中国极为兴盛,因而形成了以“和”为中心的价值观。和而不同实际上遵循人道,并用“和”来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达到中庸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的意思。孔子将“和”作为区分小人和君子的重要标准,君子和睦,小人附和。 中庸之道的本意并不反对暴力,有时候必须用暴力来到达中庸。但是中庸之道中“和而不同”的思想在中国极为兴盛,因而形成了以“和”为中心的价值观。和而不同实际上遵循人道,并用“和”来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达到中庸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从孔子思想看中国的生态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仁如何贯通天人仁本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内容,但又是当前争论较多的问题。首先的问题是,仁是内心情感还是人格塑造?是心德还是人伦?是心理学的还是社会学的?自孟子以后直到宋儒,都主张前者(主流意识),即认为仁是心理情感、心之全德。但也有从外部的社会“角色”论仁的。这里还有情与性、理的关系问题,不能细论,但其主流传统是主张情理统一的,即认为仁既有情感内容,又有理性形式,是情感与理性的统一。今人对仁的解释,似有不同见解。冯友兰先生认为,仁的基础就是人的“真情实感”(《中国哲学史新编》第四章,《三松堂全集》P130),即心理情感,他…  相似文献   

5.
说中国富豪真土,是大多数富哥富姐不能同意的。他们住洋楼、开洋车、穿洋服、吃洋餐,甚至说洋话、泡洋妞,他们嘴上不嘟囔心里也会腹诽:"我咋会土?我哪疙瘩土?你孔庆东才土哩!看你浑身上下的打扮,连裤衩背心都算上,合计值不到二百块钱,你还北大博士哩!到底谁土啊!"然而这恰恰是中国富豪真土的铁证。东施为啥要效颦?知道自己土嘛!中国富豪为啥拼命要洋化?深刻的自卑嘛!  相似文献   

6.
创业留言板     
《职业圈》2005,(4)
你为什么不选择做富人!永远是10%的人赚钱,20%的人不赔不挣,70%的人赔钱,这是市场的铁律,不论是股市,还是开公司、办企业,都不会改变。如果人人都赚钱,那么谁赔钱,钱从何处来?所以富人永远是少数,穷人永远是多数!虽然如此,我仍然要说,做穷人或做富人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想做富人,你就需要改变不好的性格,转换思想,转变观念,拥有富人的思维。不改变这些,想致富永远是一句空谈。有人说得好:“换个方向,你就是第一。”因为大多数人都是一个方向,千军万马都一样的思维,一样的行为,是盲流,就像羊群一样。你要做羊,还是做狼?你要想富,你就得研究富…  相似文献   

7.
从本世纪40年代起,一首由佳县农民唱出的《东方红》,不仅被中国人民作为时代的最强音,唱遍了神州大地,而且还被人造卫星带入太空,响彻五洲四海。《东方红》是本世纪全世界知名度最高、影响面最大的歌曲之一,至今占全世界1/5的中国人几乎都会唱这首歌。然而,《东方红》的故乡佳县却并没有像《东方红》那样闻名于世,长期以来还是一个落后、闭塞的贫困县。80年代后期,当中国改革  相似文献   

8.
正1600年是庚子年,明代文人袁宏道(1568~1610年)完成《瓶史》,这是中国插花史上的一件大事。《瓶史》自刊印之日起就被广为传阅,人们围绕着《瓶史》进行了不断的探索。《瓶史》不仅受到中国插花人士喜爱,传到到日本后也给日本的花道界吹去了一股清风。2020年又是一个庚子年,恰好是《瓶史》问世420周年,我们有必要停下脚步,来回望一下袁宏道,溯源一下宏道流。  相似文献   

9.
正二十多年前的1990年《中国乞丐史》出版,著名出版家江曾培先生在题为《开拓补缺,亦庄亦谐——读〈中国乞丐史〉》的评论中认为:“这是一本补缺的书,一本别致的书,一本颇富价值的书……有益于对整个社会文化作全面而深入的把握,表明我国社会文化专史的研究,明显地拓展到江湖下层社会了。”紧跟着引出了《中国社会民俗史丛书》的出版,一时受到相关学术领域和媒体的热烈反响和关注。何至于此?当有两点。一是自上个世纪  相似文献   

10.
几年前,读过一篇纪实小说《富起来需要多长时间》。作者说,富起来需要十年时间。同时他还列举了许多行当,其中包括艺术,结果证明都是十年时间。事实果真是如此吗?也不尽然。成功关键还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其中有个少年想成为少林寺最出色的弟子。他问大师:"我要多少年才能那么出色?"  相似文献   

11.
最近,老领导推心置腹地跟我说了几句话,使我受益匪浅。这几句话,其实都是生活中的"潜规则"——第一句话:不要盘算太多,要顺其自然。不要拼命去求人,有时想得越多、心越急就越得不到回报,等你不想的时候,它就会意想不到地属于你;感觉把握性不大的东西,还是要顺其自然;人的进步与发展是相对的,该是你的东西终归是你的,不要强求。第二句话:压抑自己没必要,奉承巴结也没必要。乡下与城里、  相似文献   

12.
编辑手记     
这年头,中国人腰包日鼓,出境旅游者日渐增多,而四处大着嗓门的喧哗声更是传遍了全球,究竟《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大声喧哗》呢?春秋时齐国的懿公在多年的血腥残杀中登上了王位,对人性阴暗的洞察促使他满怀轻蔑地打了个赌,他本来会赢的,如果没有《澡堂子引发的血案》;《中国家长的"十把刀"》是危言耸听还是微言大义?我们指责社会不公,指责教育失败,指责别人道德沦丧,我们自己又是怎样在培养孩子?偏僻的山区中学,当素质教育与分数发生冲突,《素质教育的尴尬》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是一个  相似文献   

13.
向明  郭昭昭 《文化学刊》2009,(5):139-143
侯方域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人之一,他出生于名门望族,受过良好的教育,很早就名满天下。他早年交游广阔,与当时的一帮名士朝夕对酒作诗,品评当世人物,颇有济世之志。后来,因得罪了小人,自己落得四处飘零,又由于农民战争及清军的蹂躏,他的大部分好友都散去或死去;明清易代,他又成了夹缝中的遗民。他虽然英年早逝,但短暂的一生却历经巨变沧桑。  相似文献   

14.
张艺谋,以其在国内外屡获大奖的“神话”式经历,已成为90年代正宗的“中国”形象的权威“供应商”。他在《黄土地》、《红高梁》、《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秋菊打官司》中描绘的原始情调,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唤起了原始中国的真实感。人们把张艺谋描绘的原始中国,就看成确实如此的原始中国。那么,张艺谋的原始中国究竟是一种真实还是一种虚构?它是“我性”的还是“他性”的?这正是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 一 原始情调与灵韵重构 张艺谋影片总是把人们抽离现实而引领到遥远的过去、甚至仿佛原始时期,与神秘的、野蛮的、朴素的、愚昧的东西相遇,而且,还使我们领略这种原始生活中弑父英雄与传统父亲规范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在一本日本杂志上看到一组画页“巴黎的脸”,忽然想到,我们《人民中国》经常刊登的不正是北京的脸、上海的脸、大连的脸、深圳的脸乃至整个中国的脸吗?脸面对于一个人、一个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而摄影记  相似文献   

16.
赏你做妾     
我当然是中国人,可是很多时候,我也不了解中国人的逻辑。《儿女英雄传》里,十三妹何玉凤一把单刀,救了张金凤与安公子,又替他们主婚。安家一点血脉被保全,上下无不感激,一心想要报答她。怎么报答?娶她当妾!当然没说得这么明白:“叫何玉凤与张金凤不分彼此,都是  相似文献   

17.
如今,在中国的读书界,无论少长,恐怕没有不知道季羡林先生的。其实,他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声名远扬。60年代初期,我还是个初中生的时候,就在《世界文学》1963年第5期上读到过他翻译的《佛本生故事》。那时候,人虽然奇穷,但一本杂志五角钱,只要想读,还是买得起的。四十多年过去了,那本杂志尽管已经破损,却一直存留下来。我在当时还喜欢阅读报纸副刊,自然常读到他的散文,有的文章至今还收藏在当年的剪报集中。先生何许人也?我根据常识判断,他是个翻译家,也是个散文家。我还知道他是《世界文学》的编委,但不晓得他当时还是北京大学的知名教…  相似文献   

18.
《对外大传播》2010,(2):61-61
台湾《联合报》2009年12月29日刊文《空白的20年(论语)成日本救世圣经》说,长期不景气让日本社会充满失望与闭塞气息,中国的《论语》竞成了救世的圣经。在严峻环境下,重新拾起古典书籍,想要从中寻找生存与教育方法的日本人日渐增加,来自中国的《论语》让日本人找到了避风港。  相似文献   

19.
《文化学刊》2011,(4):98-98
黄前程在《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撰文指出,文质论是一个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文质论源于孔子“文质彬彬”的君子人格这一观念,君子人格是中国文质论思想的原型。自汉代起,治道文质论成为中国传统学术的重要内容和政治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对外大传播》第11期部分读者反馈: 当日本读者看到《东京,“外交”和“外宣”在这里握 手》话题之后,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受日本日中友好会馆 村上立躬理事长的委托给《对外大传播》主编寄来了该学 会编著,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友谊铸春秋——为新中国 作出贡献的日本人》卷一和卷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