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日益严重,公众参与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分析了我国环境保护法对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环境保护法中的公众参与原则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闫艳 《中国传媒科技》2012,(12):209-210
环境新闻报道宣传的受众是广大社会群体,其受众面广的特点使得环境新闻对环保工作的宣传与报道起到重要的作用,新闻报道作为保护环境、传递环境文化的重要载体,主要是对有关环境保护的方式方法、法律政策以及如何有效动员公众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等内容进行宣传,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等的环保意识与环保行动渗透到公民的思想理念中,不断引导公众参与环保工作,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3.
环境问题带来日益严重的风险,成为传媒与公众共同建构的议题.传媒散播与公众、环境受害者回应引发了当代公共参与运动.这种运动虽由传媒引导,但其背后却与深刻的社会转型密切相关.传媒带动的公共参与运动能够增进公益意识和实际参与,最终促进公民社会的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玉品健 《大观周刊》2012,(15):17-17
公众参与是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要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们关切自身利益的一种自然要求,因此公众参与原则是我们在进行公共决策和公共管理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笔者从古希腊关于公民参与城邦政治的相关制度与论述出发,考察了公众参与的历史正当性,为当今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公众参与公共图书馆治理是新时代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有效降低决策风险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公民文化权,提升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从现有的公共图书馆地方立法分析,公众参与公共图书馆治理存着地方重视度不足、可操作性有待加强、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保证公众能切实有效地参与地方公共图书馆治理,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建议公共图书馆地方立法应进一步明确公众参与的权利属性,拓宽公众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完善公众参与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付首文  郭虔 《大观周刊》2013,(6):326-326
本文对土地利用规划公众参与存在的闸题进行了分析:公众参与的程度低、参与对象难以反映公众诉求、公众在规划中的意见和利益没有得到真正体现。提出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公众参与的对策;要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给以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要加强对公众参与土地利用规划的教育与宣传,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创设公众参与合适的方式。网络环境下公众参与在微观方面应确保公众参与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组织实施要透明,促进公众参与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7.
环境与人类的生存休戚与共,而公民的环境意识是一个地区环保水平、环境状况的主要标志之一。个人的意识必然受到组织、社会的影响,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公众意识,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加强环境教育。本文试图从环境教育的其中一面——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环境社会宣传体系出发,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走访等形式,对组织、社会因素在15-35岁青年人环境意识问题上起的作用探索,继而尝试挖掘改善和提高公民环境生态意识的途径。本次课题,在报刊、杂志、电视、电影、网络等大众媒体中搜罗它们对于环境问题的态度和处理、传播模式,配合对公众环境意识的调查数据,提出如何建立强有力的环境保护社会氛围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翟楠  耿越  吴霜  周文泓 《兰台世界》2017,(11):19-23
对美国公民档案员项目的实践与模式构件进行分析,旨在为中国档案机构实现公众参与提供借鉴和启示.对NARA的公民档案员项目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以及组成要素的调查,分析其呈现的公众参与模式.从美国公民档案员所形成的公众参与模式来看,我国应从公众参与意识、档案资源、信息与通信技术、制度保障等方面设计和开展公众参与项目.  相似文献   

9.
2021年6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21—2035年)》,计划到203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25%。本文以旧纲要(2006—2010—2020年)执行期间历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为基础,从科学教育视角分析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现状和阻碍,试图为新纲要的实施和公民科学素质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借鉴。数据分析表明,旧纲要执行期间公民科学素质持续提升,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已达到10.56%。其中受教育程度越高,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越高。互联网逐渐成为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科技场馆的参观人数虽有增加但依旧有限。长期文理分科、应试教育、城乡教育的不均衡等因素影响了正规科学教育的效果。而非正规学习以单向传播和知识主导型为特征,缺乏公众参与。未来应该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和健全社会科普激励机制,以及推进精准化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0.
环境类网站是以传播环境信息为主要内容的网站,在提高公民科学素养,增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我国环境类网站的建立始于1999年左右,目前专门从事环境传播的网站有六类:门户网站的环保频道、政府环保部门网站、民间环保组织网站、环境类媒体网站、企业环境类网站和环保博客。  相似文献   

11.
王静 《新闻世界》2013,(6):29-30
环境新闻是报道环境事实的新闻。环境新闻旨在报道环境事件、普及环境知识、提高环境意识、营造环境舆论。从环境新闻与政府、环境新闻与环保组织、环境新闻与公众参与这三个方面来看,环境新闻已经成为环境保护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张慧 《云南档案》2020,(2):55-57
美国“公民档案管理员”(Citizen Archivist)项目通过发动普通公民参与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分类、著录、抄录等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借助社会力量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增加了公民与档案馆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加深了公民对档案工作的了解。本文尝试对“公民档案管理员”项目活动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档案工作实际情况,提出在国家综合档案馆开展公众参与档案著录工作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赋予了公民更多的知情权和表达权,公民开始参与到司法事件的监督、调查和评论当中,成为网络媒介审判的主体。与传统媒体报道司法案件不同,新媒体传播环境中的匿名性使受众也能够参与司法事件的调查,探究事件的真相以及积极主动地表达对审判结果持有的观点和意见,当多数人占领舆论的制高点时,便容易出现压倒性的、甚至是极端的公众意见,影响司法的公正。文章从网络时代下公民的舆论监督、调查、刻板成见评论以及公众心理和人际格局的变化四个方面探究当下网络媒介审判的特殊性,进而提出对网络媒介审判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4.
最近几年,安徽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我省当前的环境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淮河、巢湖等重要河流与湖泊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一些农村地区的群众饮用水质不合格、噪声扰民严重等等。温家宝总理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摆在“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突出位置。随着我省环境保护事业在各个领域的深入发展以及公民环境意识、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社会公众更加关心自己的环境权益.积极主动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维护自身环境权益。那么。作为大众舆论的新闻媒体,在环境维权中有着怎样的功能和作用呢?  相似文献   

15.
公共档案解密与开放是其提供利用的前置环节,也是保证公民知情权的重要途径。法国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与探索,建立了完善的档案解密与开放制度,具有明确性、连贯性、过程参与的社会性、监督机制的完善性等特点。借鉴法国的经验,我国可以从明确解密与开放的规定、促进解密与开放的连贯、构建公众参与的长效机制、完善解密与开放的监督机制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公共档案解密与开放制度。  相似文献   

16.
王樱洁 《新闻传播》2010,(6):136-136
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还处于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进程当中,政治组织和政治过程的制度化、程序化、法制化是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任务。同时,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提高广大公民的普遍参与民主。能够实现大众广泛有序地政治参与。新闻传播代表民意、是民主政治的具体表现,是公众真正行使民主权力。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7.
一、“邻避情结”与新媒体政治的幻觉 郭小平:环境保护在当下中国具有较高的政治合法性与民意基础,公民基于“邻避情结”的社会抗争与新媒体驱动下的参与式传播,在表达自我的环境生存权益、监督和参与公共决策的同时,客观上也促进了环境公民社会与环保公共领域的浮现与生成,构成环境“善治”的前提。新媒体为公民记者赋权,促进基于新媒体平台的社会与国家的互动,拓展了民主的政治空间。新媒体构成环境善治的重要社会机制,而环境风险的“善治”强调公共参与、多元协商与理性妥协以及民主过程的开放和有效。  相似文献   

18.
谢欢 《图书馆》2011,(6):101-103
美国图书馆开展政府信息服务历史悠久,健全的法律保障、与政府良好的合作关系、公民的主动参与、完善的利用机制是促进美国图书馆政府信息服务的重要因素。与美国相比,中国图书馆开展政府信息服务的时间短,地区发展不平衡;相关法律、政府信息、服务对象的缺失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服务的开展。中国需要加强相关法律的制订与完善,为图书馆开展政府信息服务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此外图书馆自身也要积极参与到政府信息服务这项工作,同时通过努力强化公民的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我们正逐渐进入风险社会.新兴媒体为公众参与风险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公众参与的风险传播,使得公民通过"自媒体"渠道参与风险信息的生产、传播过程,在再现风险、定义风险、监测风险、沟通风险甚至是扩散风险方面发出自己的声音.公民得以亲身参与风险的定义过程和决策过程,这将促使社会对风险的界定和决策上的民主化.  相似文献   

20.
对三个网络公共事件进行比较分析,探讨网络公众参与的机制、局限和意义。研究发现,网民的围观和行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介的协作、舆论领袖的引导和评论,是公众参与形成强大舆论压力的基本条件,而议题性质、参与者的素质、各种社会力量的介入和政府的开明是决定公众参与能否影响公共决策的主要因素。当前网络公众参与的主要意义不在于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或推动公共决策的变更,而在于推动信息公开、培养公众的参与意识、壮大公民社会、逐步改变政府的治理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