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历程中,金圣叹毫无疑问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对于戏曲《西厢记》,金圣叹是作为叙事文体来看待和批评的,其精到的见解以及成熟的批评理论对戏曲文学理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金批西厢》在思想上突破了传统,为戏曲打开新的视野;金圣叹从文本上对王实甫《西厢记》的修改使其获得了更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关于《西厢》故事的源头问题,文学史家、小说史家和戏曲专家们,差不多一致的结论是:源于中唐元微之的《会真记》。如果说他们之间小有差别,就是有一家文学史介绍王实甫的《西厢记》,从  相似文献   

3.
戏曲品评是戏曲批评的一种重要方式。明代的曲论家朱权、王骥德、吕天成、祁彪佳等运用戏曲品评这一方式评论作家作品,对戏曲作品进行了恰如其分的评价。构建了相当完整的明代戏曲文学批评理论体系。在这方面,吕天成的《曲品》和祁彪佳的《远山堂曲品》、《远山堂剧品》最为突出,他们主要运用溯源得委法、比较分析法和意象鉴赏法品评戏曲作品,公允恰当,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校戏曲文物研究所所长冯俊杰教授撰著的《戏剧与考古》一书已于2002年1月由文化艺术 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冯俊杰教授集多年田野调查之所得完成的一部专著。全书共计32万字 ,分引论、神庙考古报告、神庙舞楼的创建和普及、神庙剧场的改革与完善、碑刻与戏曲、 神庙戏曲碑刻考、神庙祭礼与戏曲民俗等八章,含有珍贵的文物图片100张,完整碑文73通 。书中多数章节已在《文艺研究》、《中华戏曲》、《戏剧》、以及韩国《中国戏曲》、台 湾《民俗曲艺》等学刊上发表,本书考述和立论均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尽可能地弥补了以 往戏曲学家不太懂文…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剧论是以“曲”为本的戏剧本体论,它受传统诗学理论影响较深,晚明曲论家祁彪佳在《远山堂曲品》和《远山堂剧品》中突破传统剧论观念,论剧以“事”(剧戏)为本,抓住了戏曲作为叙事学的本质特征,祁彪佳的戏曲理论具有朴素的现代戏剧美学意义,对以后戏曲研究模式的转换颇有启发。  相似文献   

6.
凌濛初戏曲创作概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拍》作者凌濛初不但是中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小说家,而且还是当时著名的戏曲家。他写过颇为出色的杂剧,作过传奇,在戏曲创作理论上也有独特的建树。称他是一位中国戏曲史上有影响的戏曲家似不为过。本文欲就此作些梳理并概述之。  相似文献   

7.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戏曲、小说评点家,他批点的《西厢记》流播广远,为历来的戏曲批评家所推崇、珍视,乃至仿效.金圣叹戏曲评点中的地域性影响及其畸儒心态、超越动机和实用批评倾向,因为“晰毛辨发,穷幽极微”之笔,而获得了极为丰富的体现,是我们把握、了解金圣叹的心态及文化人格的重要符码.  相似文献   

8.
“关郑白马”之“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戏曲行家,未有不知“关郑白马”的。“关郑白马”究系何指,似乎也早成定论。实际上,将具有特指意义的“关郑白马”附会为断代文学史意义的“元曲四大家”,是由明人主观臆断所造成的一桩历史误会。令人惋惜的是,今世学人不加详辨,以讹传讹,硬是让元后期作家郑光祖顶替其前辈名公郑廷玉,进入文学史和《中国大百科全书》。近读王永健同志《“元曲四大家”质疑》(载《戏曲研究》第十辑)一文,颇受启发,惟惜其言犹未尽,姑为考释,用作为元初喜剧艺术大师郑廷玉正名之助。  相似文献   

9.
元代是我国戏曲大繁荣的时代。戏曲创作和演出的繁荣推动了戏曲批评和戏曲理论的发展,首先元人对戏曲演唱进行了论述,继而又对戏曲作家和演员以及戏曲发展进行了评述。对于戏曲剧本结构及编导理论,元人还未能涉及,但就元代戏曲论评所取得的成就看,也已非同一般,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芝庵的《唱论》、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夏伯和的《青楼集》、钟嗣成的《录鬼薄》皆已成为中国古典戏曲论评的经典性文献。  相似文献   

10.
《汉宫秋》杂剧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的代表怍,全名是《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明末臧晋叔编的》元曲选》,把《汉宫秋》列为元杂剧百种之首。现代各种文学史、元杂剧选本和讲元明戏曲的专书,都对《汉宫秋》有所论列,一致认为它是元杂剧中较为优秀的怍品;可是,各家对《汉宫秋》的主题思想,却持论纷耘,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1.
方轮子《柴桑乐》传奇稿本为清代孤本戏曲。学术界长期以来认为方轮子即如皋文人江大键.此说缺乏令人信服的依据。根据如皋才女熊琏《澹仙诗钞》所收《柴桑乐题词》诗,《柴桑乐》的创作应于嘉庆二年(1797)前,而《柴桑乐》稿本卷首南园抱瓮予序文关于该剧创作时间的表述令人置疑。最早将该剧搬上舞台的是南园抱瓮子的家班,而剧作者并无家班活动。  相似文献   

12.
在傅惜华先生《明代杂剧全目》和庄一拂先生《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中,关于明代杂剧家桑绍良的生平事迹及杂剧《独乐园》的考证还有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现将我们对于这些问题的补正陈述于次.  相似文献   

13.
正纵观中国古代戏曲流变过程,多数人认为中国古代戏曲产生在先秦时期,发展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在唐宋时期。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的第一次繁荣,其主要代表作品是《窦娥冤》《西厢记》等;明中叶到清中叶是传奇的鼎盛期,是中国古代戏曲的第二次繁荣,其代表作是《牡丹亭》《长生殿》等。本文就两次繁荣的代表作《西厢记》与《牡丹亭》,试从主题、爱情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4.
李渔以曲家名世,兼有园林家的身份。试对李渔《李笠翁十种曲》中所含园林元素的分析,从园林艺术角度对其进行解读,探寻园林艺术在李渔戏曲创作中所起的作用,及李渔戏曲创作与园林艺术的相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5.
李渔的《笠翁十种曲》艺术魅力经久不衰,原因之一是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在思想感情上贴近人们的世俗生活和尚善心理,在艺术形式上满足了人们审美教育和娱乐接受的需要。从《奈何天》可见一斑。《奈何天》强调"家和",不乏一定的普遍而积极的社会现实意义。阙里侯捐钱助边,正面体现了儒家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奈何天》宣扬一夫多妻、达到"家和"的方式和手段等则不足为训;而宣扬因果报应的宿命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定意义上确实包含了惩恶扬善的积极伦理企图。李渔戏曲创作成功的经验不啻带给人们发展与繁荣当代戏曲事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6.
以明代邱濬《伍伦记》为创始的道学家派戏曲和以邵灿《香囊记》为肇始的骈俪派戏曲,是文学史上一个重要论域。《伍伦记》主风化的思想倾向和《香囊记》尚骈雅的艺术特点,与高明的《琵琶记》有极为密切的渊源关系。《琵琶记》内容上的道学化和艺术上的骈雅化这两个特征,分别为《伍伦记》和《香囊记》所继承,其影响的轨迹清晰可见。研究道学家派戏曲和骈俪派戏曲,不可能忽视《琵琶记》对《伍伦记》与《香囊记》的影响以及对这“三记”各特点的分析。此外,这两个戏曲流派的形成还各有其复杂的社会因素和文化背景。本文拟从上述两个方面探索这两个戏曲流派的成因。  相似文献   

17.
陈燕 《文教资料》2010,(2):106-107
公共艺术教育是高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施艺术教育、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戏曲艺术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鉴赏》课程承担着提高大学生戏曲艺术修养和传播民族戏曲的重要任务。本文对高等师范院校《戏曲鉴赏》课程进行了教学教改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李绿园《歧路灯》从理学家教化的立场学习借鉴戏曲艺术,大量描写了乾隆年间从京师到河南首府开封的戏曲活动,在形成《歧路灯》内容与形式特点的同时,也加强并丰富了古代小说与戏曲两大艺术门类的融和交流。《歧路灯》作为一部章回小说,同时也是研究清中叶戏曲特别是河南中州地方戏曲艺术的宝贵资料。《歧路灯》的这一文献价值已经并必将更加受到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莫言的《檀香刑》和贾平凹的《秦腔》作为新世纪以来重要的长篇小说,与中国传统戏曲相互渗透、高度融合,显示了与地方戏曲的密切关联和深厚渊源。《檀香刑》是借鉴民间戏曲猫腔写小说的典范之作,《秦腔》的叙事也处处渗透着秦腔戏曲的影响。戏曲元素在两部小说中的具体表现各有不同,其影响下的小说深层结构也呈现出较大差异。作者之所以在小说中大量运用戏曲元素,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生命中具有深厚的戏曲情结,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把戏曲作为重塑精神故乡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0.
《西厢记》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王实甫的代表作,其中《长亭送别》一折已选入高中教材。《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五本二十一折,它是以爱情为题材的杂剧高峰之作,是我国古典戏曲中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明代贾仲明为王实甫写的吊词《凌波仙》中高度评价《西厢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