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察美国大学课程,主要是以哈佛大学课程的历史发展变化来阐释美国大学课程发展的历史特征,侧面揭示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与大学领导人的教育理念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技术》2019,(4):114-119
创新创业是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引擎,而创新创业活动离不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文章详述了美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历程和美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分析了美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特征,并总结了创新创业教育在促进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和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意愿方面的实证研究成果。文章认为,美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和变革,对我国高等教育教育机构跳出传统桎梏、实践"双创"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高等教育机构的"双一流"建设目标而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具有较强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美国大学研究生教育的淘汰机制包括招生录取、培养过程、论文写作过程等方面的淘汰,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淘汰机制实施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理念的嬗变,以哈佛大学和南新罕布什尔大学为例介绍了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实践探索,从而得到以下几点启示:强化对通识教育作用的认识;构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开设名著导读课程;改革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加强通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阐述美国的经济社会状况、思想文化观念以及美国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等方面对学分制在美国大学产生和发展的影响,详细地剖析了学分制之所以在美国大学得到长足发展的深层次原因,进而丰富了对美国大学学分制的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许多大学仿效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尤其是哈佛核心课程进行通识课程实践,以此作为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以北京大学与哈佛大学为例对通识课程实践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研究型大学只是对原有专业教育进行一些调整与修饰,通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四个环节与美国大学尚有很大差距,都亟需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美国一流大学继续教育的发展特色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爱义  乔琼 《继续教育》2008,(11):96-98
本文通过调研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的办学情况,归纳总结了美国大学开展继续教育的模式、经验和特色,并进一步分析了对我国大学发展继续教育事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大学筹款运动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美国大学筹款运动历史发展和特征要素的考察,重点介绍了哈佛大学和加州大学系统以及加州伯克利分校20世纪90年代大规模筹款运动的基本情况和突出业绩,描述了面向社会私人的筹款运动对美国大学快速发展带来的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探讨通过筹款运动的方法和途径,大学与社会、大学与教育发展所产生的互动关系。本文试图通过以上论述,使我国高校教育工作者对美国大学筹款运动有所了解并引起重视,进而借鉴和参考美国大学较为成熟的筹款运动经验,主动把握中国大学筹款工作发展的前景与动向。  相似文献   

9.
针对大学外语教师发展现状,并借鉴伯格威斯特和菲利普斯的美国大学教师发展模式,确立了大学外语教师互动发展新范式。同时,运用教学反思理论、生态位理论、花盆效应和边缘效应等教育学理论与原则从教师个人、团队建设、共同体建设和宏观环境四个方面阐释了大学外语教师发展的保障因素。  相似文献   

10.
具体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与综合性、科学的发展与分化、大学的组织建设与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推动了知识生产的新方式——跨学科研究的兴起与发展。19世纪60年代,美国大学的跨学科研究出现萌芽;二战时期,跨学科研究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并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更为活跃,组织结构与制度建设逐渐趋于成熟。追踪美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的变迁发现,在不同发展阶段,政府权力、市场力量、大学三方在政策保障、资金支持、技术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大学处理跨学科研究组织的发展与政府、产业界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具体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与综合性、科学的发展与分化、大学的组织建设与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推动了知识生产的新方式--跨学科研究的兴起与发展。19世纪60年代,美国大学的跨学科研究出现萌芽;二战时期,跨学科研究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并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更为活跃,组织结构与制度建设逐渐趋于成熟。追踪美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的变迁发现,在不同发展阶段,政府权力、市场力量、大学三方在政策保障、资金支持、技术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大学处理跨学科研究组织的发展与政府、产业界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美国大学核心课程是在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一种课程理论和实践,是美国大学几百年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结晶。特别是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已成为美国乃至世界的各个大学学习效仿的榜样。本文致力从“中介”和“平衡”的角度来理论分析美国大学核心课程的理念:作为“中介”的核心课程,它既是通识教育理念的反映,同时表现为通识教育得以实践的形式和途径,使通识教育具有了可操作性和得以实现的可能;作为“平衡器”的核心课程,它致力于维护社会发展的需要、知识的时代特征、学生的需要三方面的平衡,体现了“以人为本、立足知识、服务社会”的宗旨。  相似文献   

13.
美国大学教学中心致力于促进大学教师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改善课堂教学质量和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纵览其历史发展,大致经历了初期建设与探索、持续增长与发展、打造特色与提高三个阶段。美国大学教学中心在其不断扩大和完善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校内专门性教学与学习支持机构。考察美国大学教学中心的发展历程,总结其特点与经验,对我国大学教师专业发展中心的建立和质量提升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美国大学教学中心致力于促进大学教师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改善课堂教学质量和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纵览其历史发展,大致经历了初期建设与探索、持续增长与发展、打造特色与提高三个阶段。美国大学教学中心在其不断扩大和完善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校内专门性教学与学习支持机构。考察美国大学教学中心的发展历程,总结其特点与经验,对我国大学教师专业发展中心的建立和质量提升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中后期美国传统学院开始了向现代大学转型。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通过确立教学与科研统一的研究生教育改革理念,明确研究生教育的性质、功能,改革完善研究生教育的组织结构和课程教学体系,建立以科研训练为主的文理研究生院和以职业训练为主的专业研究生院,成功化解大学的教学与科研、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实现了哈佛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规模化、专业化和规范化,使哈佛大学成功转型为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美国现代大学。艾略特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加速了现代研究生教育体系在美国大学中的确立,为美国传统学院向现代大学的转型提供了有效路径,也为当前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哈佛大学博克教学和学习中心是美国最早的教师发展和教学促进中心之一。自创建以来,博克中心致力于哈佛大学全体教师与研究生助教教学水平的提升,中心的活动主要是支持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采取个体辅导、工作坊、习明纳等多种形式以满足教师的多元化需求。博克中心还开展与教学相关的研究,出版的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教师教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博克中心成为美国大学教师发展机构的一个标杆。  相似文献   

17.
哈佛大学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典范,兼容了英国的学院观念、德国的研究与研究所制度和美国的民主思想。它所秉持的精英教育、真理与学术至上、自由教育和学术自由等教育理念,既是其370多年发展历史的结晶,又是其超越自我、独领风骚、傲视群雄的内在精神。研究哈佛大学教育理念,有助于科学系统地构建引领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理念体系,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美国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机制建设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以密歇根大学和哈佛大学为代表的美国一流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机制的独到之处在于:"三位一体"的目标设计、以专门机构为载体的运行机制、"三足鼎立"的保障机制和"双重考察"的评价机制。我国大学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可借鉴美国一流大学的经验,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建立专业化的发展平台,提供全面的保障机制,实行科学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9.
笔者日前有机会赴美国东部的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中部印第安那大学和西海岸的耶鲁、哥伦比亚等9所大学,进行有关体育与体育设施的考察访问,对美国大学建设总体规则构想,学校主要设施建设有几点较深感触: 1.美国大学是国家标志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建国仅200多年,没有很多有代表性的悠久的历史文化古迹。但有些著名大学如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的建校历史比美国建国历  相似文献   

20.
哈佛大学自2007年重建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以来,采取了与传统工程学科大相径庭的发展路径,以解决人类面临重大挑战的前沿科学为重点发展方向,以机制保障为学科交叉融合提供土壤,以空间优化调整助力研究、孵化、成果转化一体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哈佛大学工学院发展路径正体现了新工科建设思路,对我国高校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推动学科深度交叉融合,优化调整空间布局,服务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等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