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第一个20年(1900-1919),中国女性文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时期的女性文学不仅出现了女性小说家群、女性翻译文学家群、女性政论文学家群、南社女性作家群等四大作家群体,而且在创造主体、文体结构、思想意蕴、艺术表现,乃至传播方式上,均发生了巨大变化.20世纪第一个20年女性文学的创造主体由闺秀转变为第一代知识女性,为中国女性文学走向现代迈出了第一步,为"五四"女性小说家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五四"之后现代文体结构的确立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因此,这一转型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历史的脚步迈进了20世纪最后一个年代。中国这块广阔的土地上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78年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召开了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伴随历史脚步,中国的文学创作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一些贴近生活、揭露时弊、贴近民生的文学门类出现了空前的活跃和繁荣,这是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中国新时期的文学创造,因为有了它们的发展和繁荣显得更加富有生气,更加灿烂辉煌。本文将分三部分评析杂文、随笔、微型小说,从而向读者展示新时期文学的靓丽风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主要国家现代长篇小说中译本数量的统计表为语料库基础,对比分析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这一时期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这一时期中日与中俄(苏)"现代长篇小说"中译本数量的变化,包括变化历史背景、原因、反应的文化和文学交流情况等。  相似文献   

4.
如果我们把"五四"时代称为思想启蒙时代,把30年代到80年代末称为革命时代,而90年代以后称为后革命时代,那么在20世纪的文学版图上,"五四"文学是在西方启蒙文化的视阈中实践着教育国民与改造国民性的文学目标,从20世纪20、30年代开始,到80年代末,各类政治文化对文学起着规范与制约的作用,这一时代尽管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从社会治理意识而言却是在革命理念覆盖之下,文学也就顺应着这一政治文化形态发生着各种形态的叙事变化。而90年代以后,则是商业文化对于文学发挥着主导作用,文学叙事形态也发生了全新的变异,随着商业文化的旋律扭动着自己的腰肢。总体而言,20世纪文学叙事形态与文化的关系密切而重要。从启蒙时代到革命时代的转变带有某种急迫或不得已的特征,文学叙事形态也在这种急迫与无奈中发生转型。而从革命时代到后革命时代则是主流政治顶层控制的结果,是20世纪中国社会政治文化与文学发展到一个特定的时刻所发生的政治文化对于商业文化的主动让渡,而此时的商业文化也正好适应了政治文化的变化需求,因而这种让渡又带有某种共谋色彩。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门跨学科研究,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的研究与比较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发展密切相关.该研究方向在发展初期吸收了影响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在原始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20世纪中外文学的交流和比较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研究者们对影响研究的质疑、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世界性因素"的提出、对"文学性的重申"等,都是试图使20世纪中国文学能以对等的姿态进入世界文学的多元格局中,并以自己的独特创造丰富世界文学,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也将在不断的质疑与尝试中,寻求自身的突破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章回结构是就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分章叙事、分回标目的特殊结构形式而言,从第一部章回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始,经明清至五四前后,这一独特的结构方式经历了文体发生、发展、变化并最终淡出的全过程,其缘起和兴盛是文学自身发展使然,其衰败也是由文学内在的发展变化规律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被称为中国文学第一大奖的"茅盾文学奖",对20世纪末的20多年里长篇小说的繁荣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但若以历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来印证世纪末20多年里长篇小说的创作实绩,却是既不准确也不权威的.20多年来的五届评奖,引来文坛内外诸多微议,充满着矛盾和两难,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世纪末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8.
杨曦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3):98-102
纵观整个20世纪的中国文学,自鲁迅以来,一直到世纪末的新写实主义作家,在其浩浩荡荡的作家队伍中,有相当多的作家都在自己的作品中描写农村生活,反映农民的生活,他们的创作活动大多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中国文坛半数以上的作家都可以归入“乡土文学”作家的行列,而他们的作品又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流,因此“乡土文学”可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条主干。从“五.四”时期的为人生和反帝反封建到八、九十年代的回到生存本身,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主题发生了多重变迁,对整个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的主题变迁作了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将20世纪以来的壮族民歌研究分为20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的文学研究和20世纪末以来的文化研究两个时期.通过对这一研究历程的回顾.指出了壮族民歌研究的歌者缺失,阐明了歌者观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构拟了歌者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形态发生重大变化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京派小说也无一例外地呈现出现代性的意识.文章从现代性的文化内涵、现代主义的理念、背景和艺术理想等层面分析了京派小说的现代性追求,肯定了它们在艺术探索上所作出的贡献.这种现代性追求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形象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文化问题,它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试以文学特别是诗歌这一文学样式梳理20世纪中国文学形象塑造的历史脉络,在真实再现20世纪中国文学新的历史风貌的同时,描绘出中国形象塑造的发展轨迹,进而揭示其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经典长篇小说的研究一直是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重头戏,积累深厚,成果丰硕.新世纪以来,文学艺术持续繁荣发展,文艺创作和文艺研究相辅相成,形成了良性互动,国人对文学的心理特性有了更细腻的感悟和更深入的领会.随着中外文化交流日趋广泛深入,文学研究也不断获得新思路、新方法、新眼光、新视野,这一切对现代文学研究也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现代文学经典名作从全新的视角,运用全新的方法进行新的开掘,是现代文学研究在新世纪焕发新的活力和生机的不二法门.陈思广教授的新著《审美之维:中国现代经典长篇小说接受史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版)正是基于现代文学研究的这种新情势应运而生的,它对现代经典长篇小说名作从传播与接受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考察剖析,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3.
《白鹿原》通过叙述白鹿两家的家族史来反映渭河平原20世纪上半叶50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20世纪九十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它对于社会阶级的把握和处理均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成为一个特定的文化概念,被种种已有的历史叙事捆绑上了特定的含义.而新世纪以来,以20世纪的历史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大量涌现,显示出一种新的历史想象的方式,也凸显了一种对传统国家历史的正体叙述进行"改写"的冲动,并代表了当前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5.
《白鹿原》通过叙述白鹿两家的家族史来反映渭河平原20世纪上半叶50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20世纪九十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它对于社会阶级的把握和处理均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20世纪是一个矛盾的世纪,这期间既有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又有对西方文化的接受与传播。矛盾的世纪造就了矛盾的文学精神,由此带来的是不同文学流派的不同文学观。从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到新月社、语丝社;从启蒙文学、革命文学到伤痕文学、反思文学,都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舞台上演绎了一段不俗的历史,尤其是启蒙文学与反思文学,更是形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精神的一次浪漫回照。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始终情系教育、献身教育的著名小说家,他写于20年代的著名长篇小说《倪焕之》不仅成为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走向成功的重要信号,而且也是他的教育情结和历史感受的艺术释放。本文探索了叶圣陶的教育情结与主人公倪焕之的心灵变迁的关系,着力透视了主人公的精神典型意义,并揭示了小说在艺术上的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18.
自1901年诺贝尔文学奖设立以来,已过去了整整一个世纪.该奖作为世界性的文学奖项,也已经为中国文坛和广大文学爱好者所关注,并在近年来形成了见诸报端刊中的中国人的“诺贝尔文学奖情结“.在20世纪内,长长的97人的获奖名单中还没有中国籍作家的身影,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于这一奖项的历史地位、文学价值的了解,也不妨碍我们以客观的目光评析这一奖项对20世纪世界文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死亡是一个无法回避又悠远深邃的问题。选择这一课题做研究,需要丰厚的学养和深沉的人文精神作基底,没有充分的自信和足够的智慧恐怕不敢率意从之。青年学者肖百容教授的学术专著《直面与超越——20世纪中国文学死亡主题研究》第一次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死亡主题作了系统、全面的研究,从文学审美的角度切入“死亡”这一研究对象,在古今中外的纵横比较中考察中国现代死亡意识的建构过程以及生死意识与文学表现的相互影响,进而从更高的视点审视中国现代文学和现代中国人的生命状况。专著的出版,攻克了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一座重镇。而且,应该指出的是,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心浮躁,自杀和他杀事件频繁发生,生命的尊严和价值被极度漠视,针对这种社会事实,肖百容教授这一拓荒性的研究成果,其意义绝不会仅仅只是局限于文学研究领域。展读《直面与超越——20世纪中国文学死亡主题研究》(以下简称《直面与超越》),是一次人生的历练、生命的洗礼。以下就感受最深的两点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史家眼界:纵横捭阖,史料详备《直面与超越》凡九章三十三节(含绪论和结语),通览全书,不得不叹服作者纵横开阖、游刃有余的史家眼界。首章而外,第二至第六章以20世纪中国文学丰富的文本为观...  相似文献   

20.
长篇小说总是承载着一个时代文学的梦想,或者说衡量着一个时代文学创作水平的高低。因而,它总是一个重要的关注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汉语长篇小说的创作实绩得到了文学史家和文学批评家不同程度的关注,但在对其中性描写的专题研究上,还是颇为薄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