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中指出:“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马克思这一论断揭示了教育与劳动能力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指明了教育可以发展人的劳动能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教育在劳动力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因此,教育不仅具有社会政治意义,而且具有社会经济意义。认真学习马克思这一著名论断,学习马克思有关教育的经济意义的论述,对于深入领会党的十二大把教育列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重点之一,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源和基础 在理论上马克思高度概括地说:“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教育劳动是直接把劳动能力本身生产、训练、发展、维持再生产出来的劳动”。马克思在这里把教育与经济发展最核心、最基本的结合点放在人的劳动能力的培养上,这是极其深刻、科学的。马克思进一步解释说:“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马克思十分强调智力的作用,人类在从事社会生产过程中表现出的生理体力上的差异是很在限的,而智力开发上的差异是很大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随着大工业的继续发展。创造现实的财富,已经不再依靠劳动时间和应用的劳动数量了,而是依靠劳动时间以内所运用的动原的力量,而这种动原自身及其动力效果——决定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程度或科学  相似文献   

3.
就一般性而言,劳动力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资源因素,无论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发展都要取决于劳动力作用的发挥。而且从劳动力的载体来看,人的发展本身就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西方发达国家把人的劳动能力称作为“头脑资源”,把培养人才的工程视为“能力开发”,把培养人才作为资本主义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们发展社  相似文献   

4.
一、马克思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是发展教育产业的理论源泉马克思曾经指出:“在生产社会化条件下,产品从个体生产者的直接产品转化为社会产品,转化为总体工人即结合劳动人员的共同产品。生产劳动和它的承担者即生产工人的概念也就必然扩大。”这里的“总体工人”大大拓展了生产劳动概念,不仅包含企业里间接地作用于劳动对象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经济管理人员,而且包括整个社会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信息咨询、文化教育的人员。马克思认为:“这些人的一些服务是训练、保持劳动能力,使劳动能力改变形态等等,总之,是使劳动能力具有专门性,…  相似文献   

5.
一、人力资源与人才资源人力资源一般指全部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简称劳动力。但是从“人力资源”理论的角度看,“人力资源”的含义并不完全等于“劳动力”。前者更强调人的可开发性,强调其蕴含的巨大潜在能量。“人力资源”概念的形成,是地球上一度忙于认识自然、  相似文献   

6.
人的劳动具有重大作用及发展,劳动价值论包含着丰富的内容。马克思把商品的概念由物质产品扩大为劳动力、运输业和服务,并提出运输业和劳务部门的劳动也创造价值的理论,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深化和发展。人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按劳分配中的劳究竟指的是什么。 我不赞成把某一劳动形态作为按劳分配的依据。因为按马克思的观点,劳动是一个由三种形态联系而成的过程。劳动过程的准备阶段,劳动处在物质载体之中,表现为潜在形态;劳动过程的生产进行阶段,劳动在发挥使用之中,表现为流动形态;劳动过程的物化阶段,劳动对象化为产品,表现为凝结(物化)形态。 劳动就是从劳动的潜在形态到流动形态再到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说过:“资本主义时代的特点是,对工人本身来说,劳动力是归他所有的一种商品的形式,他的劳动因而具有雇佣劳动的形式.”因此,“劳动力”具有商品形式,是资本主义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马克思对雇佣劳动的分析,就是对资本主义“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的分析.“没有雇佣劳动,就没有资本,就没有资产阶级,就没有资产阶级社会.”雇佣劳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赖以存在的基础.对雇佣劳动的研究,是“牵涉到全部政治经济学中一个极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始终不渝坚持的共产主义理想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具备诸多条件,但马克思认为,“工作日的缩短”或自由时间的增多是“根本条件”;而这种自由时间获得之先决前提,则在于使劳动转化为“自主活动”,成为真正的自由劳动。因此,从终极意义上说,所谓人的彻底解放,其实质是劳动本身在性质上的根本改变,劳动转化为自主活动与个人向完整的人发展同趋一个过程。由此出发,本文力图阐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机制及基本涵义。  相似文献   

10.
第一章 劳动资源 一、劳动资源的概念 (一)劳动力的形成 1.劳动力的概念 劳动力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另一种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也就是说,无论什么人,只有在他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的条件下,才能被称为劳动力。而劳动能力是指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由于后一种含义是以前一种含义为基础,所以在学习时只要求着重理解第一种含义。  相似文献   

11.
一教育与经济的联系方式是指教育与经济之间相互制约的具体方法和表现形式。教育与经济发生联系是通过劳动力这个中间环节实现的。因为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是社会生产力中最为首要的能动的要素,而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我们把这种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事实也是如此,人在生产某种使用价值即实际生产劳动过程中,总是将脑力和体力结合起  相似文献   

12.
杨春生在《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撰文指出,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美学命题及马克思针对这些命题所表达的观点,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体系的最初构建。马克思说:“动物只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标准去制造,而人却知道怎样按照每个物种的标准来生产,而且知道怎样把本身固有的(内在的)标准运用到对象上来制造,因此,人还按照美的规律来制造。”这一论断,既区分了人的劳动与动物劳动的质的不同,又揭示了精神追求在生产活动中的作用。与动物的本能劳动不同,人的劳动产品是人“意识”的结果、“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试论"异化劳动"理论的时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早期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理论,其主要内涵: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的行为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人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只有积极扬弃异化,才能实现对人本质的真正占有。“异化劳动”理论在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中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扬弃“异化”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劳动为唯一尺度制定合理的工资形式,是今后工资改革的核心问题.本文就如何以劳动状态为依据制定合理的工资形式,谈点不成熟的意见.一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劳动的存在有三种状态.一种是存在于人体内的潜在状态,就是劳动力.马克思说:"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资本论》第一  相似文献   

15.
关于高等学校分配制度改革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构筑人才资源高地的热潮中 ,新一轮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兴未艾。为了吸引人才、稳定人才和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 ,各校正积极进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本文仅就分配制度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分配模式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高等学校分配制度改革的理论探讨  按照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工资理论 ,劳动具有三种不同的形态 ,即潜在形态、流动形态和物化形态。不同的劳动形态量度的方法不同 ,在制订工资政策时所占的比例也不同。劳动的潜在形态 ,是指劳动者具有的劳动能力或劳动者本身。它可以用劳动能力的强弱、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和专业…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提出的要求,而其基础理论则需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来完成:首先,“以人为本”不仅是“为了人”,而且是“通过人”。这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解放的预测与劳动者能力普遍水平联系在一起。其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突出了理想社会不仅具有“历时性”,而且具有“共时性”。这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论断既作为优越发展方式又作为优越社会形态。最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体现为唯物辩证法与时代条件的结合。这要求唯物史观对人类历史的研究从一般劳动深化至劳动力,从侧重于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对抗关系深化至二者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马克思曾经说过“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210页)。研究教育在人的劳动能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教育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也是研究教育经济学其它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之所以说教育具有经济意义,会带来经济效益,主要是说教育可以发展人的劳动能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论述清楚这一教育经济学中的基本问题,对于充分认识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加强对人的劳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使教育在现代生产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劳动者、劳动力、劳动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均能以商品的形态存在。正确理解马克思对劳动商品形态的否认,确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的商品属性,对于解决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兼容的理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基本观点首先,资本主义生产劳动是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马克思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01~202页)这种物质变换过程“从其结果的角度,从产品的角度加以考察,那么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表现为生产资料,劳动本身则表现为生产劳动。”(同上书,第205页)这“是人类生产的一切社会形式所共有的”,(同上书,第209页)是“生产劳动一般”。资本主义生产劳动“并不改…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我们打开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经济结构和人的存在状态之门的一把钥匙。从异化劳动理论深层次文本分析来看,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家所宣扬的"经济人"假说是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逻辑起点,对利己主义的批判构成了异化劳动理论的潜在主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