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抢来的蛋糕     
苗子像一条鱼,悠闲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漫游时,被一个孩子缠住了。这是一个邋遢的孩子,六七岁光景,长一头凌乱的黄发;脸削瘦而黑,眼窝深陷着,最逗眼的,缺了颗门牙,望进去黑洞洞的,叫人见了别扭。倒霉,碰到了个要饭的!苗子心里很不舒服,讨厌地白他一眼,手一甩不耐烦地嚷:“去去去,滚远点!”口气像吆喝一条不顺眼的狗。  相似文献   

2.
刘婧 《考试周刊》2009,(31):34-35
“妻”字甲骨文作辨,或写作膀,从甲骨文字形看,“妻”字像女人总头发之形。 像女人的长头发,头发向上, 像人的手,字形表示女性的成人之礼。“妻”字正是用女子总头发之形这个具体的成年礼俗来表示男性配偶这个抽象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妻”字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学者受麦克伦南人类古有掠夺婚习俗之说的影响,于语言文字等领域搜寻例证发明中国古有掠夺婚习俗之说。徐中舒主编的《甲骨文字典》承“新说”,认定“妻”字是中国古代掠夺婚习俗之反映。本文对此提出数点疑义;并简述中国古无掠夺婚习俗的原因,从根本上否定了《字典》等对“妻”字的解释。遂又参考汉儒之说,提出“妻”字本义是“与夫齐等的女主人”  相似文献   

4.
家有“恶妻”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别人的好,这句话流行已久,我就不敢说。前半句与事实不符,后半句与事实相符,所以不敢说。每每读到报刊上拥有一名贤惠妻子的丈夫由衷地赞美自己的妻子,我就羡慕得什么似的,我像向报刊文摘版推荐优秀文章那样推荐给我的那口子看,...  相似文献   

5.
老舍与妻“约法三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0年,即将放暑假的时候,北师大音乐老师带胡挈青请老舍到北师大讲演,老舍欣然应允,这是胡挈青与老舍的第一次见面。后来,老舍回济南教书。放寒假时,他给胡挈青寄来一封长信,详细介绍了自己的身世。信中说:“你给我的第一印象,像个日本少女,咱们连吃三顿饭,你不爱吭声,又像个闷嘴葫芦……你我都是满族人,生活习惯一样,这是很便利的条件。你很好学,我对外国名著、外国地理、历史、文学史也很了解,两个人肚子里装了不少东西,有共同语言能生活到一起。”老舍还在信中特别提出“约法三章”:第一,要能受苦、能吃窝头,如果天天想坐汽车就别找我;…  相似文献   

6.
李佩 《文教资料》2013,(36):57-59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一代圣贤.中国人自古就有为圣人、贤者避讳的习惯,总觉得圣人就是完人,是没有过错的,即使有,也是与圣人自己无关的.关于“出妻”一说,学术界争论不休,有人认同,有人强烈否认.本文主要谈谈“孔门出妻传统”的真实性,试图还历史一个原貌.  相似文献   

7.
近几十年出土的宋金时代的壁画墓和画像石棺上,多有“二十四孝”的内容, 其中题作“王武子妻”、“刘明达”的两幅画像至今未得其解。“王武子妻”的图见于洛阳张君石棺、洛阳十三秀才石棺、河南巩县石棺、山西永济石棺、山西长子县百哲壁画墓、山西沁源县正中壁画墓、山西闻喜县小罗庄1、2号砖雕墓。“刘明达”  相似文献   

8.
很久以前,有位名士麦爱新,见妻年老色衰,产生了嫌弃老妻、欲纳新娇之念。于是写了  相似文献   

9.
今天E时代,全能美誉型好妻母终于登上了时尚前沿的舞台。“名女人做妈妈”在国际上居然也成为一股潮流。回归“爱巢”的名女人脸上洋溢出来的妻情母爱使她们看上去更温柔、更美丽、也更自信——从美女妈妈的代表辛迪·克劳夫的全家福到歌星韦唯的亲子教育;从亲手制作枕套和上街买莱的陈冲到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的“生个儿子陪老公,生个女儿陪自己”的坦言中,不难解读——今天,回归家庭,爱自己,爱老公,爱孩子的女性是明智、幸福的,也就是“全能美誉”的。  相似文献   

10.
“放妻书”是唐代夫妻双方协议离婚的重要法律文书,体现着当时夫妻二人的法律关系。其发现填补了中国法律史中离婚书样式的空白,对于完善我国当代婚姻法治理论与相关制度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其研究有助于全面认知中华法系中夫妻法律关系的实然状态和传统法制的现代价值。唐代协议离婚制度体现着中国古代国家对夫妻双方自由离婚权的尊重和保护,也包含着古代婚姻法对两性社会关系和谐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考释了甲骨文“■”字、“妻”字、“淒”字和“霋”字,并考证修正了《甲骨文字典》中将甲骨文“妻”字释为“■”字和“敏”字的错误。  相似文献   

12.
《法制文萃报》2007年3月26日有篇文章的标题是李连杰上海豪宅给女当嫁妆,被骂弃糟糠妻女,其中糟糠妻女说得不当。  相似文献   

13.
《荷塘月色》一文中“妻”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出现在文章的开头一段:“……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第二次出现是在文章结尾最后一句中:“……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受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的影响,一般认为,“妻”“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和“已睡熟好久了”给静寂的环境增添了几分静谧,起到反衬作用;这前后呼应的两笔,使文章结构圆满。然而,笔者认为,上述关于“妻”的认识是有商榷之处的。首先,有关“妻”的叙写不能反衬夜景的静谧。反衬作为一种写作…  相似文献   

14.
宁中国 《高中生》2010,(11):14-15
《与妻书》的作者林觉民是一个生活在特殊时代的特殊人物。在参加广州起义前,他写给妻子的这篇文章虽含儿女情长,彰显的却是英雄本色。读罢,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相似文献   

15.
民间故事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包含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准则。"鹤妻"是日本民间故事中的代表类型之一,类话故事遍及日本的各个地区。从文化的视角解读民间故事"鹤妻",分析日本民族的审美趣味、价值标准和宗教信仰,从而更好地理解日本民族的精神状态,促进民族间的交流和沟通。  相似文献   

16.
宁中国 《高中生》2010,(33):14-15
《与妻书》的作者林觉民是一个生活在特殊时代的特殊人物。在参加广州起义前,他写给妻子的这篇文章虽含儿女情长,彰显的却是英雄本色。读罢,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相似文献   

17.
东汉出现的"听妻入狱"是办案官员允许已婚无子的死刑囚犯之妻入狱与其同宿,以便能留下子嗣。今天的同居会见是针对服刑人员实行的一种会见制度,两者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本质不同。通过这两种古今囚犯处遇比对,有助于对今天的陷入困境的同居会见制度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8.
“秋胡戏妻”故事的演变及其文化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胡戏妻故事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在不同的朝代其故事细节及其作的评价均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从社会化的角度进行探讨可以发现,这些变化是由作所处的不同朝代的社会化背景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古罗马人有一种奇怪的“让妻”现象,即男人之间互相借用妻子。这种行为,将妇女作为生育的工具,作为政治联盟的筹码,作为谋取利益的手段,作为被玩弄的对象,妇女被迫忍耐顺从。这反映了一种强权的男性意识形态,是罗马父权制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三世出妻"之三世为叔梁纥、伯鱼、子思,与孔子本人无关;"出妻"之"出",不但有男方主动休妻之义,更有女方主动离开之义。孔子之父叔梁纥因正妻无子而休妻,符合当时的道德规范;孔子之子伯鱼因为死得早,其妻无依无靠,便带着子思返回娘家讨生活;子思之妻因子思家贫而自愿离开。有些学者认为"出母"为"生母"之义,结合语境看也不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