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数学课题的揭示,也有一定的艺术,那么如何揭示呢?我的做法是:一、疑问揭示。在学生产生疑问时揭示。例如教学“循环小数”时,当教师先让学生计算1+3和70.7÷33两道题,当学生发现除不尽,产生疑惑时,教师抓住这一时机说:“今天我们要在除不尽的算式中来认识一种数——循环小数。然后开始这一节课的教学。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所要研究的问题中。二、分步揭示。即在新授过程中逐步揭示,有些教学内容是随着讲授的逐步深入,逐渐完整的。  相似文献   

2.
“循环小数”安排在“小数除法”之后,教学时,教师运用“计算、感知、发现、开拓”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能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现将具体的教学过程评介如下。 1.激趣探新,感知规律上课开始,老师说:这一节课先不出现课题,学什么等会由在大家来下结论。现在请同学们先计算下面两题,观察余数和商有什么变化规律。13÷3 70.7÷33[评:不出现课题,能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让学生动手计算,在计算中发现有趣的规律,能使学生对循环小数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2.抽象概括,揭示概念。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做题,试商了一段时间后都停下笔了,纷纷告诉老师:“这两道题都除不尽,‘3’和‘42’总是分别不断重复出现。余数也分别以‘1’和  相似文献   

3.
经历与体验     
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情感、能力、智力的全面发展。以下结合几个案例谈一些思考。一、引学生“经历”〔案例一〕:“商的近似值”教学片断1郾教师通过与学生谈话呈现材料。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50÷44,并且计算。学生在计算中发现除不尽,产生疑问:这一题是除不完的。2郾谈话交流,商讨解决方法。师:在150÷44的计算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情况?生1:除不完。生2:后边的商重复了,经常是这几个数。师:这种情况在除法里叫做除不尽。那么出现这种情况你们有办法解决吗?大家商量一下吧。(学生…  相似文献   

4.
最近,听了一堂以“循环节”为题的公开课。执教教师在巩固练习中安排了两道求未知数的板演题,补充要求是除不尽的用循环小数表示。其中一道题目为11.56×X=13.6。板演的同学在黑板上算到小数第十位也没有找到循环节,情急之下就用“四舍五入”法取了近似值。在评讲时,这位教师也未作具体分析就判其正确。当其他同学正忙于完成一组练习时,我身旁的一位同学自言自语道:既然要求除不尽的用循环小数表示,说明应该是循环小  相似文献   

5.
一、构建目标情绪场,强化行为动机,培养情感的倾向性学生的学习,必须以积极的学习热情,强烈的学习愿望和明确的学习目的作为情感基础和动因。因此,在自学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创设目标情境,强化学生学习动机的情绪体验,以培养学习情感的倾向性。如,教学“小数除以小数”时,课堂教学伊始教师可让每位同学尝试计算:(1)45÷15;(2)4.5÷15;(3)0.45÷15;(4)4.5÷1.5;(5)0.45÷1.5等。这样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利用已学过的除法知识独立计算前三小题中获得成功,使之产生喜悦感,在后两小…  相似文献   

6.
一、运用迁移规律,构建探索知识的“桥梁”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而学生对探索新知时究竟需要哪些旧知识,心中往往无数。因此,教学时应组织针对性复习,以便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作用,构建学生探索知识的“桥梁”。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时,我认真研究了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上课时,我并不急于教给学生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自己得出其方法。先出示几道题,让学生自选题目算结果:(1)16÷40=(2)160÷400=(3)0.16÷0.4=(4)1.6÷4…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学生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又要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教师教学时要给学生做出逻辑思维示范 教师只有在教学时给学生做出逻辑思维的示范,让学生有样可学,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我教学循环小数时,遵循教材的逻辑顺序,分以下几步进行。1让学生应用小数除法的法则计算118÷50、10÷3、35.35÷16.5、36.66÷15,为学习循环小数积累感性材料。2.引导学生对商进行比较,着重观察10÷3、35.35÷16.5两题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启发学生推想:如果不断往下除,将会出现哪些数字(引出用省略号表示),在此基础上,先从比较中揭示无限小数、有限小数这两个概念,然后再对无限小数分析、综合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案例] 教完“循环小数”之后,学生还在做课后练习。突然,小凡举手说:“第五题的要求有错。”同学们纷纷抬起头,吃惊地望着他。小凡显得有些紧张。师:(微笑)说来听听。小凡:题中要求“除不尽的用循环小数表示商”。如果老也除不尽,又不能用循环小数表示咋办?生:我做完了,全都能用循环小数表示。小凡:(失望地)哦!师:虽然是这样,但小凡提出的问题仍然很有价值,老师在备课时都没有想到。在这一点上,他比老师考虑得更周到。小凡:(快速翻书;发现了什么,立即站起来):有这样的数。书上28页有5.314162……要是两数相除,得到这样的商,就不能用…  相似文献   

9.
学生错解题的原因很多,有不少题解错是由于不小心跌入题目设置的“陷阱”中,题目设置的“陷阱”多种多样,现举例分析如下:1利用凑整简算设置“陷阱”。例1.12000÷125×8例2.25×4÷25×4学生在计算例1时,由于平时对简算题凑整十分敏感,一眼便看出125×8=1000,于是计算时就先算125×8,然后12000÷1000=12而跌入“陷阱”。在计算例2时,同样原因先计算两边的25×4=100,然后100÷100=1,而导致错解。利用凑整简算设置“陷阱”的题很多,平时教学必须加强运算顺序的…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八册“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当教师在黑板上出示“10÷20=20÷40=30÷60=100÷200=”的算式并让学生计算后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这些算式的商是多少?生:它们的商都是0.5。师:谁还能写出商是0.5的其他除法算式?每人写出3道题。生1:4÷8=0.5,40÷80=0.5,400÷800=0.5.生2:2÷4=0.5,20÷40=0.5,200÷400=0.5.生3:……师:那么,商为0.5的算式有多少道?生:无数道。师:写这样的算式有什么窍门吗?生1…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一、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上课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思维积极,也就是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  1.激发求知欲。在导入新课时,要注意设计学生认知过程中新旧知识间的矛盾冲突,激起学生要求解决疑难的愿望。例如,在教学真分数、假分数分类时,教师出了一组整数除法题,如 1÷ 10, 5÷ 3, 3÷ 3, 3÷ 2, 4÷ 9, 9÷ 2, 8÷ 9。让学生思考:哪几道题能用分数表示商 ?…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中,常有老师说:圆周率(π)虽然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但圆周率是不能用“周长÷直径”得到的。因为“周长÷直径”是一个分数,将它化成小数时,就只可能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不可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而圆周率却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无理数)。  相似文献   

13.
一、明确数量关系,复习基本解法。 1教师出示下题,先要求学生把题补充完整,再思考下面的问题。 修一条长30干米的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 (1)这是一道什么类型的应用题? (2)这类题研究哪些量之间的关系?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工程问题应用题的复习。 (3)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这道题你准备怎样列式?并说出列式的理由。 在学生列出算式“30÷(30÷10+30÷15)”和“1÷(   )”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不管是在城镇小学,还是农村小学,我听了很多堂关于教学“循环小数”这一内容的新课。是巧合还是偶然,我也说不清楚,凡执教者都出示“1÷7”这个算式让学生判断是不是循环小数?课堂上的反应都一致:1÷7是无限小数,不是循环小数。课后,我在与所有执教老师交谈中,他们都这样认为:判断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为有限小数”时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如下例题 :把 14 、12 5 、12 0 、13、114 、15 5化成小数 (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 )  师 :(读题 )请同学们用口算或笔算把上面的六个分数化成小数 ,写横式时注意正确使用等号或约等号。   (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辅导 )  师指名回答化成小数的结果 ,根据学生的回答 ,分类板书如下 :   能化成有限小数   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14 =1÷ 4=0 .2 5  13=1÷ 3≈ 0 .333   12 5 =1÷ 2 5 =0 .0 4  114 =1÷ 14≈ 0 .0 71   12 0 =1÷ 2 0 =0 .0 5  15 5 =1÷ 5 5≈ 0…  相似文献   

16.
同学们在学习了小数除法之后知道: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就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能除尽,商是有限小数,如:1÷4=0.25;另一种是除不尽,商是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那么什  相似文献   

17.
本刊1993年第3期上《由“1÷7”是不是循环小数带给我的反思》一文中说: “不管是在城镇小学,还是在农村小学,我听了很多堂关于教学‘循环小数’这一内容的新课。……课堂上的反应都一致:1÷7是无限小数,不是循环小数。课后,我在与所有执教老师交谈中,他们都这样认为:判断一个算式的商是不是循环小数,只要除到小数点后面四、五位就行了,就可以辨别出来。这着实让我感到惊讶,不得不使我产生如下两点看法: 第一,执教老师的认为具有片面性,否定了教学中普遍性里还存在着特殊性。像‘1÷7’这个算式就是特例,它是循环小数(1÷7=0.142857142857……),要除到小数点后面的第十二位才出现循环节(‘142857’)。第二,执教老师在备课时欠认真。造成这样错误  相似文献   

18.
领悟式指导法———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自悟学法。如计算3.14×??+0.25+3.86÷4,初看此题很复杂,但教师如能引导学生弄懂0.25与??等值,“÷4”与“×??”一样,然后提取公因数就很简单了。内化式指导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能自觉运用。如课前预习、听课记笔记、课后复习等学习常规习惯,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指导,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时,贵在得法,重在启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迁移式指导法———通过教师“…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时,有不少的老师习惯将口算3600÷600的过程书写为3600÷600=(3600÷100)÷(600÷100)=36÷6。这种写法对能整除的题是可以的。但学生由于受这种能够整除的例子的影响,把这种写法应用到有余数的除法中,出现下列形式的书写:1.33800÷700=(33800÷100)÷(700÷100)=338÷7=48……2;2.33800÷700=(33800÷100)÷(700÷100)=338÷7=48……200。这两种写法都是不正确的,错在什么地方呢?首先,…  相似文献   

20.
这个 问 题 是 我在 教 学 五 年制 第 八 册 数学 教 材第 37页 练习 十 时 碰 到的 。当 时我 让 学 生 独立 完 成练 习第一 题并 指名板 演。 结果一 学生 是这样 板演的 : 解:29.4÷7x=7 7x=29.4÷7 x=4.2÷7 x=0.6 在反 馈 交 流时 ,大部 分 同 学 认可 了 这 个 结果 而 陈威同 学提 出了 疑问 :“我 不是 这样 做 的,这 道题 目错了 ,不能 做的 。”这时 全班 哗 然,都用 期待 的眼 光看 着 他,想 听 他 解释 。我 就请 他 上 来 板演 并 说理 由。 解:29.4÷7x=7 4.2x=7 x=7÷4.2 他说:“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