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作家塑造异性形象是否成功,往往取决于其是否能够在某一层面上完成心理易性.茅盾在塑造慧女士-孙舞阳-章秋柳这些热情、性感的时代女性时,受阻于自我的男性立场,忽视女性生命逻辑,使得人物失去性格的内在统一性而成为"狂乱的混合物".在塑造静女士-方太太-琼华这些性格相对弱一点的女性形象时,茅盾表现出出色的易性想象能力,塑造了一批符合女性生命逻辑的圆形人物,有效地弥补了封建等级文化所制造的性别鸿沟.茅盾卓越的艺术才华还体现在<蚀>与<野蔷薇>中男性立场与女性立场的对话关系上,尽管其男性性别立场中既有现代人的生命真实,也还残留着男权文化的遗迹.  相似文献   

2.
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女性宝琳曾经勇于挑战男性与白人的主导地位,对婚姻与爱情充满憧憬。但后来身为布里德洛夫家中的母亲却厌恶自己的丈夫与孩子,最终沦为白人家庭中贪图虚荣、自我欺骗的附属品。本文采用女性主义叙事学,从女性视角与叙述声音两个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小说中的宝琳。宝琳通过凝视与评价他人构建了不同性别与种族之间的平等地位,在个人型叙事声音中结合自由间接引语塑造了自己面对白人时自信、独立的女性形象,并在作者型叙述声音下失去了自己的名字和身份。两种叙事声音的冲突共同构建了宝琳这一悲剧形象,反映了受到种族、性别、叙事等话语桎梏的边缘群体的存在情境。  相似文献   

3.
在2023年度的中国国际传播中,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中国话语与中国叙事体系建构系列专题研究的成果,主要聚焦于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中国话语及其话语体系建构、中国叙事及其叙事体系建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研究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基本构成了本年度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中国话语与中国叙事体系建构研究的学术年谱和学术图谱,为国际传播提供了中国话语与叙事体系建构可资借鉴与参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4.
话语权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全球话语竞争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亟须把加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上升到战略高度。这需要准确把握话语体系“价值观念、政治理念、表达方式、呈现形式”的多层结构;系统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话语体系打下坚实基础;注重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向大众话语转化和国际化表达;打造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提升工程,着力夯实基础性话语,聚焦斗争性话语,扩大共通性话语,强化引领性话语;善用战略叙事作为大国竞争的话语武器;以中华优秀文化为中国话语体系赋能;注重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玛丽苏"一词译介自域外,并在意义上产生了一定的变异。在中国,它指各媒介文本中一个处于中心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过分强大的女性角色。这类文本的创作主体和接受对象主要是少女,其中包含了一种由少女参与、为少女专门建构的意识形态,兜售女性气质、强调爱情本位和歌颂女性美德。"玛丽苏"文本实际上是由在日常中接受了男权意识形态的少女用男性气质话语,以一种看似以女性为中心、实际上仍屈从男权的理念的创作建构起来的。  相似文献   

6.
福柯的话语权从话语角度对历史进行独特阐释,并对新历史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使得在宏大历史叙事中被边缘化的社会底层的人的历史以微观叙事的方式展示出来。托妮·莫里森在其《最蓝的眼睛》等作品中,以微观叙事代替宏大叙事,为黑人尤其是妇女和儿童争取话语权,书写属于他们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胡秀春 《文化学刊》2009,(2):168-172
古典诗词中,男性视角观照下的女性形象都是作为男性的附属品来写的,是男性言说的代符号,因此呈现出普泛化、类型化的特征。例如晚唐“花间”词中出现的大量“代言体”作品,其中的女性形象并不是作为主体呈现的真正的女性,而是男性欲望和审美的客体。而李清照则在她的词中塑造了中性化的真实的女性自我形象,体现出女性作者冲破男性强势话语的胸襟。  相似文献   

8.
托尼·莫里森的作品《家》主要讲述了从战场上归来、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男主人公弗兰克解救自己的妹妹,并和她一同回家的故事,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男性拯救女性"的模式。但是,其中的女性叙事却展现了女性拯救者形象的建立、男性拯救者形象的消解和共同达到自我救赎的多元拯救模式。本文依托多视角叙事、罗宾·沃霍尔的"未叙述事件"的概念,以及莫蒂默的"第二故事"来探析《家》中的女性叙事,发掘作品中的女性声音和独特的女性叙事对于打破传统的"男性拯救女性"模式、建立多元的拯救模式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凌叔华在20世纪初的女性作家中脱颖而出,她是“五四”时期较早开始研究叙事艺术的女性作家,其小说变幻的叙事视角多角度地展示了高门巨族的生活;循环与戏剧式的叙事结构揭开了新旧女性悲剧命运的面纱;客观委婉的叙事态度道出了时代变革时期女性的生存困境。她以独特的叙事策略和娴熟的叙事技巧在时代的底稿上,落下了沉重又亮丽的一笔。尽管时光已逝,但是她笔下的那些挣扎在命运中的女性身影,依然生动地映在今日的读者心上。该文从叙事学的角度,浅谈凌叔华小说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个人化叙事"的讨论,即使是持肯定态度的,也极少看到其为女性群体叙事的方面。"个人的"与"集体的"关联从来没有成为争辩的话题。林白等人叙事的"个人化",其实带有浓烈的群体性及政治性,其所表现的"性",大多是被遮蔽的女性群体的"性别性",是对传统女性理论话语及文学呈现的反叛与拓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主流媒体围绕"一带一路"的传播行为,是中国通过区域化传播争夺国际话语权、塑造良好大国形象的话语实践。以新华社和中国日报社的短视频为例,主流媒体以概念聚合与复合型的叙述者实现宏大叙事,以概念分解与具象化的叙事场景实现微叙事,二者共同完成对国家话语的再语境化;通过收编"拼贴"与"戏仿"两种大众文化和亚文化表征手段,主流媒体分别完成丝路文化的视听符号意指实践,以及跨文化符号表征的丝路想象建构,将国家话语实践落实到短视频的符号表征之上;主流媒体通过短视频中数字身体的"自由旅行"和"体验式在场"传达身体经验,激发公众对"一带一路"的兴趣和想象,以此推动主流媒体国家话语实践由宣传向新宣传突围和转型。此外,国际传播的"供需错位"也为"一带一路"的新宣传带来了亟须解决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2.
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以生命的原欲为出发点,编织出爱别离和怨憎会的复仇史诗,并以强烈的反抗精神和存在主义的表现方式处理两性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显现出女性群体的生存困境和主体意识觉醒。同时,亦以第二性的视角为出发点,抗衡父权制度下男性对叙事话语的垄断,显现出古希腊社会王权与夫权的双重压迫。并以反权威的戏剧观念,对弱势者无法以合理渠道宣泄的情感诉求展开释放和共识。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当代众多的女性作家当中,具有女性主体意识的女作家是非常多的,而王安忆正是其中一位,著名长篇小说《长恨歌》通过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奠定了她在女性文学创作中的地位。小说《长恨歌》通过作者独特的女性叙事视角,塑造了一个既传统又现代的女性形象,解构了男性中心文化霸权,诠释了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4.
刘畅  张志刚 《文化学刊》2012,(4):141-146
本文从女性导演、男性导演与同性恋阴性气质的导演关锦鹏三个方面结合具体导演及作品,对导演性别与女性主义电影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发现:女性导演的作品不一定就是女性主义电影,一部分女性导演所拍的电影与在导演人数上占优势地位的男性导演别无二致的主流电影,而女性导演一旦表现起女性主义电影来就具备男性导演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大部分男性导演所拍的女性题材电影难以跳脱男性视角的束缚和父权意识的局限.男性导演唯有在影片中消除了男权中心的叙事视角才能拍出女性主义电影:而关锦鹏导演“第三类视角”的电影实际上是他对自我身份认同的找寻,难以被复制?因此,导演性别与女性主义电影并不能简单地划等号。  相似文献   

15.
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的根本立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创造了一系列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故事。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为民奋斗的故事,有助于彰显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的道义制高点、塑造中国共产党先进政党形象、展现中国道路和中国奇迹背后的成功密码。面向世界讲好中国共产党为民奋斗的故事,就要将其融入国际传播大格局,以新思想为指导构建新时代党的对外话语体系,提高对外叙事能力和表达水平,建设一批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  相似文献   

16.
《冰雪奇缘》和《冰雪奇缘2》是近年来在中国上映的迪士尼公主题材的动画电影,这两部影片打破了"王子拯救公主"的迪士尼传统叙事,其塑造的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艾莎和安娜也深入人心。影片中,艾莎和安娜反抗众人和男性的凝视,追求真实自我,完成了自我身份的确立。与此同时,影片中女性形象并未得到长足的进步,依旧存在局限性。艾莎和安娜并未根本上摆脱众人和男性对其的凝视,其对自我人生的把握依旧存在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7.
先进文化对于文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培育创作主体,体现在先进的世界观和先进的文学理念对于创作主体分别具有激励作用和提升作用,具有先进文化和先进文学理论的接受群体是创作主体成功的根本保证;二是变革文学本体,包括文体形式和人物形象;三是变革审美标准,体现在叙事作品中叙事内容与叙事话语的变异,抒情作品中形式美的重新定位和文学风格变迁。  相似文献   

18.
国际传播在本质上是不同传播主体所奉行的话语体系的建设与竞争。“元话语”作为一切话语生产与传播实践的基础观念,可以成为我们理解全球信息与文化传播格局、探索本国国际传播实践突围路径的认知出发点。元话语不仅是语言、表达和叙事,更是为各种类型的交流实践提供规则的结构性思维和文化泛型。中国的国际传播实践所奉行的“和合”元话语反对“中心-边缘”话语秩序,强调不同传播主体的道义责任,并主张维系一个动态均衡的世界体系。充分发扬“和合”元话语在国际传播中的潜能,须遵循两个基本策略:不断将抽象的文化理念转化为可为全球受众理解和共情的流行叙事项目;充分利用全球传播技术革新的前沿成果以建立数字信息生态下的先发话语优势。  相似文献   

19.
愫芳是曹禺的经典作品《北京人》中一个非常具有典型意义的女性形象,与作品中的其他女性角色特别是令人憎恶的大奶奶曾思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愫芳被曹禺塑造成为一个在封建大家庭中逆来顺受、无私奉献、沉静寡言、温婉善良的形象,是一位典型的"理想女性"。曹禺作为一名男性作家,其塑造的女性形象本身也带有男性叙述的特色。本文通过对愫芳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来探讨男性作家在创作时融入的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20.
五四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使妇女解放的命题为那一时期的许多人所接受。觉悟的妇女纷纷揭杆而起,以叛逆者的集体行为为争取男女交际自由、恋爱和婚姻自主、女子和男子在教育和职业机会上的平等以及获得妇女参政权和遗产继承权而斗争。五四运动直接派生出的这一妇女解放运动,在封建旧礼教的批判中对于人的发现和女性的发现,开辟了中国文学历史的新纪元,使得中国第一批现代知识女性带着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共同孕育出的思想和艺术灵性,在文学史的“空白之页”上开始了划时代的女性书写。 在这样的书写中,父权制强加给妇女的空白和被动的品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颠覆。在现代女作家们具有开创意义的改写神学的创造中,以女性之神替代男性上帝、子宫之笔替代阴茎之笔作为创造的根本思想,在那个“空白之页”上强烈而精彩地播散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