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梳理了建水紫陶的发展历程,提出紫陶发展可分为兴起衰落、恢复和繁荣三个时期,并对每一时期建水紫陶的生产工艺及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兴起时期以个体为主进行生产,产量较低,由于政治和社会原因而逐渐衰落。恢复时期的生产方式由个体行为转为集体协作,产品更加丰富。而繁荣时期的紫陶正向规模化生产转变,产品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  相似文献   

2.
建水紫陶这一民族民间工艺品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蓬勃生机。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紫陶文化对建水当地社会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为从业主体带来了社会声望和经济利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理念,带动了建水当地经济的发展,增进了紫陶文化的内外交流与传播。  相似文献   

3.
在文化自觉视域下反思信阳民歌传统传承方式的形成、发展、现状,是对信阳民歌的一次自我认识。传统的传承方式是信阳民歌得以发展延续的保障,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承的方式则是传统音乐文化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的重要手段。这两种传承方式不是不可调和的,对传统传承方式进行批判性继承,发挥新媒体传承优势和影响力,将二者不断整合,有利于信阳民歌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是一个疆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各地由于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的不同,形成了从语言使用、生产生活习惯、娱乐方式到居住方式的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凉州贤孝"就是凉州百姓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经过世世代代的积累、筛选、完善而创造的民间艺术形式,塑造与传承着凉州这片土地上淳朴的民风民情。而鄂伦春族人同样通过口传亲授的方式传承着狩猎文化及各种生活技艺,鄂伦春人的狩猎文化已渗透进文化、科学、服饰、生产方式、宗教信仰等各个方  相似文献   

5.
满族农耕文化作为吉林省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然而,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给满族农耕文化带来了挑战。该研究旨在探讨满族农耕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以促进其保护和发展。满族农耕文化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家族和社区的凝聚力及传统和文化的传承。现代科技的发展提高了农耕效率,但也带来环境问题。满族农耕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可以通过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融合现代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来实现。通过这些措施,满族农耕文化可以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传承和发展,为吉林省的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和谐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
朴明  孙鸣阳 《文化学刊》2022,(7):141-144
本文以“智能+”为时代背景,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新技术为依托,以助力弘扬滨州传统文化传承为切入点,结合滨州市已有传统文化传承方式,融合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旨在开展数字新技术与滨州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研究。通过研究,对加快滨州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发挥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带头兵作用,实现滨州传统文化传承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武术文化,梅花拳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已有千年的历史。但是,近现代以来,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军事价值退化、群众参与度低、传承人流失、传承方式单一化等问题,致使其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梅花拳武术文化要想实现可持续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把握梅花拳武术文化的内涵,利用好现代传媒,使其发展模式趋于多元化。同时,应注重梅花拳武术文化的回归,加强对梅花拳武术传承人的重视,推动梅花拳武术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才能真正解决梅花拳武术文化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马雪萍 《文化学刊》2022,(6):173-176
两汉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劳动结晶、智慧创造和精神追求的沉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发展地方文化的重要体现。高校是文化传承主体亦是塑造人才、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阵地,阅读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高校图书馆承载着拓展视野、涵养情操和育德育人的多维使命。徐州地方高校图书馆应当积极发挥知识储备、场所供给、阅读推广、融合发展等作用,力求为徐州两汉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等探索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张岩 《文化学刊》2023,(12):155-15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坚定文化自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京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历史、现实、实践三个维度探析京剧的历史发展、现实挑战、传承路径。从历史维度来看,传承京剧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京剧独特魅力是百年历史的沉淀。从现实维度来看,社会变迁、现代科技和媒体的发展以及教育体系对京剧传承造成了冲击。从实践维度来看,要通过教育推广、技术创新、市场开拓、文化交流等方式推动京剧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是民族学校的基本使命,学校教育是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在文化传承保护上有着责无旁贷的义务和使命。该文梳理民族学校、学校教育、少数民族文化的三维逻辑,进而分析学校教育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困境:观念上的认同与实践中的背离、碎片化的传承与完整性的断裂、师资队伍的薄弱与后备力量的式微。并提出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要注重学校与家庭、社区教育的三维一体发展;加强学校教育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创新师资队伍建设途径;创新对毕业学生的跟进教育,实施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战略,为学校教育更好地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给予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五禽戏作为一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地方人民喜爱,在新时代的今天发挥着重要的养生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为坚定养生文化自信注入了重要支撑力量。在传承过程中,五禽戏由于受到其他养生文化冲击、文化传承主体较少及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的影响,出现传承规模小、资金少、方式单一等问题。为了让五禽戏能够进一步被大众认识和传承,充分发挥五禽戏的当代价值,这就要求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弘扬五禽戏的时代价值、扩大五禽戏的传承主体、加强五禽戏的政策支持,让五禽戏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和魅力。  相似文献   

12.
浙江绍兴是瓷器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越窑青瓷是先贤群体生活的精神体现,表现了当时生活的思维方式、艺术审美和精神意蕴,是祖先智慧的结晶,也建构了人们的精神家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众物质生活水平提升,越窑青瓷出现的受众区域化、传承队伍老龄化、保护方式单一化等问题,严重限制青瓷文化活态传承与发展。融媒体具有模糊场域、宽广受众等优势,为青瓷文化在信息化时代所遇到的发展瓶颈开拓了全新的传承空间与发展环境,有助于青瓷文化的活态传承发展,使青瓷文化能够多维度、创新性地重归大众视野。  相似文献   

13.
忠信花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丰厚的人文价值,是河源乃至客家地区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但因其活态传承方式不够创新、学校教育相对缺乏、表现形式过于陈旧等问题,推广效果不够理想。调研组通过实地调研、群众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探索忠信花灯文化传承发展的CEP模式(即"文化+教育+产品"模式),以职业教育为平台,将花灯文化引入校园,再通过教学将花灯文化外化为产品向社会输出,这样既传承了花灯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又创新了花灯的传承发展方式,赋予忠信花灯新的时代气息,树立年轻人的"文化自信",使CEP模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民俗的传承途径不断发生变化;国际化的文化生活方式逐渐侵入我们的生活,使得民俗传承的母体正在逐渐消失,传统的传承模式逐步被新的传承媒介取代。民俗的延续不再是人民群众无意识的代代相传,而是有意识的文化传承过程。同时,民俗传承途径的变迁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化遗产是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并世代留存的文化遗存,主要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种形态,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物质形态表现下的智慧、技艺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传承和发展做出重要论述,阐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对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作用。充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及特征,有利于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元宇宙时代,网络游戏不仅是人们的重要娱乐方式,更是网游爱好者的精神乐园。对青少年的行为方式、思维习惯、精神面貌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网络游戏也已逐渐变身为一个新型的“文化载体”,依靠该平台的巨大吸引力,寓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于游戏娱乐之中,将有助于推动游戏在青少年成长中发挥积极、正向的引领作用。国家对中医药事业发展及数字媒体愈发重视,为更好地响应国家号召,宣传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知识,文章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层面阐释了网络游戏结合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现实路径,并以中医药文化为蓝本,创新现代网络游戏设计,以挖掘出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文化传承的嬗变之路。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受生产力发展所决定的自然历史过程;二是人们的生存方式改变的过程。城镇化带给人们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城镇化在草原文化区的推进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由此引发了草原制度习俗文化的传承与革新的问题。当代能够代表草原文化的主体民族主要是保持着游牧生活方式的蒙古族,他们所代表的草原文化是生态文化,因而,即使是在现代城镇化的进程中也具有传承价值,这主要表现在他们所具有的物质生活方式、精神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各方面所具有的内在价值上。以新巴尔虎左旗阿木古郎镇的巴音塔拉嘎查为例,可以观察到城镇化进程中草原文化的制度习俗文化是如何进行自我调适的,即传承和革新的。  相似文献   

18.
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的基本载体,而文化理念是语言文字的内在属性。语言文字创造本身蕴含了一定的思维方式及文化内涵。文章在阐述语言文字和文化关系的基础上,就历史文化环境下我国语言文字的应用特点展开分析,并基于视野融合背景,指出现代多元文化背景下语言文字创新发展的策略,期望能实现语言文字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继而在丰富语言文字艺术形式的同时,为教育、艺术等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19.
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历史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文化育人融合创新研究,主要包括3个内容: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文化育人有着内在关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体现为文化传承、道德示范和历史借鉴3个方面。同时,高校文化育人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效方式。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文化育人的实现具有价值意义。具体包括:历史价值体现为坚定传统文化认同;现实追求体现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要求体现为推进文化育人工程。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文化育人融合思考,提供了明确教育目标、丰富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方法等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壮族是广西古老的土著民族,拥有绚烂多彩的传统文化,但随着当代社会城市化的推进,壮族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种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与壮族传统文化大相径庭,因此,壮族文化的传承要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首先要端正态度,正确认识文化传承是民族群体的一种自我完善;其次要大力培养年轻一代民族文化传承人;最后在保护民族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注重民族文化创新,使文化开发和传承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