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欲晓 《兰台世界》2012,(25):69-70
一、钟馗的来历真正出现"钟馗"这一名字,是《梦溪笔谈》卷下里的记载:自开元的时候,唐玄宗在骊山阅兵后,回到宫中即染上疟疾,久治无效,卧病一个月。其中一天晚上,他在睡梦中,看到两只鬼,一大一小,身穿红色衣褂的小鬼意图偷去玉笛和杨贵妃的绣香囊,盛怒之际,见头戴巾帽,满面虬髯大鬼,把小鬼的眼珠挖下然后吞掉[1]。此大鬼接着对玄宗说:"臣钟馗  相似文献   

2.
无理闹钟馗     
无理闹钟馗言微说来也是“凑巧”,中国说部和戏曲里有“五鬼闹钟馗”的故事;在新民晚报的历史里也有出“无理闹钟馗”的案件。闹得新民晚报直到停刊的“开锣戏”就叫《钟馗捉鬼》。“鬼”未“捉”完,钟进士化身的“钟编辑”却被“鬼”“捉”了,岂非“意外”?《钟馗捉...  相似文献   

3.
纵览古今中外,名于世者,以神人居多,而鬼似乎就很少了,如钟馗,多少年来,我们还没有一部真正完整的传奇小说来为鬼中雄杰钟馗立传,这是令人扼腕的事情。值得欣喜的是,由江苏文艺出版社新近出版的长篇通俗传奇小说《钟馗全传》(王小舒、陈广澧、王正美著)终于弥合了这一遗憾。25万字的《钟馗全传》自具一种悲壮之美。这样一部普通的传奇小说,竟有着异乎寻常的穿透力,慢慢征服了我们的心。作者以饱蘸情感之笔,传神地刻画出了一个千古奇鬼;想象的翅膀为情感之风力所鼓荡而高飞远翥,带我们入一飘忽迷离的艺术世界:这里人鬼混杂,阴阳交错,善恶相兼,欢乐、恐怖、静穆、喧  相似文献   

4.
鬼馗对答     
钟馗的故事起源甚早。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岁首画钟馗于门,不知起于何时。”但到了《补笔谈》中,沈括又补叙了吴道子画钟馗的故事。据说钟馗原是一名不第武举,现在也是一个鬼,不过是一个“大鬼”。虽然不第,还是忠心耿耿,决心为唐玄宗“除天下之妖孽”。唐玄宗病中见鬼,就叫吴道子画了一幅钟馗图,张扬他祛邪魅、静妖氛的功业。据此,沈括以为画钟馗似始于开元间。不过,后来的学者,也有以为钟馗的故事更为久远,可以上溯先秦。自唐以后,天下画钟馗的多了,丁聪画的这幅钟馗却有点特别。“别”在何处?当初吴道子画钟馗,蓝衫戴帽,袒臂跣…  相似文献   

5.
作为亦人亦鬼亦神的人物,钟馗形象在清代宫廷戏曲中有着丰富的体现。大戏《劝善金科》与除夕承应《殿庭驱祟》的钟馗继承了岁暮驱鬼的传统,却以"温和"的形象呈现,作祟嬉戏的乐器消解了年终驱傩的严肃。元旦承应的《膺受多福》《万福攸同》,多达百名的钟馗只是福德星君命下"迎福""集福""锡福"的舞者,功能性的仪式再现与新正朝贺、君臣同欢的现实相呼应。清宫"嫁妹"戏曲并存昆曲折子戏《钟馗嫁妹》与除夕承应《南山归妹》,后者是宫廷剧作家模仿昆曲《思凡》而新创的钟妹戏曲,出嫁的喜庆热闹既迎合了除夕节令,也弥补了大众对钟馗小妹的想像。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古代一些历史古籍中,记载着一位有浓重神话色彩的音乐家,他就是被史学家们称为我国最早音乐家的夔。夔精通乐律,他创作的大型乐舞《箫韶》,能使"凤凰来仪,百兽率舞",让孔子听后"三月不知肉味"。  相似文献   

7.
云梦睡虎地秦街中的《日书》甲、乙篇,主要记载的是古人选择时日以趋吉辟凶的内容,属于古代的“日者”之术。这类书后世称为“通书”:今日民间还保存着有类似内容的“黄历”,说明这一风俗流传的久远。与面世通书稍有不同的是,《日书》甲、乙篇中还记录了一些鬼怪和驱除鬼怪的方米,尤其是《日书》甲篇中的《法咎》篇,更是这一内容的集汇,从中可以看出楚地“信巫鬼、好连把”的民俗及一些道家方米的来源,也可以考察古人鬼神观念的演变。秦简《洁咎》篇中记载了许多形形色色的鬼怪,共计有四十余种:刺鬼、丘鬼、单鬼、哀鬼、棘鬼、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证,汉代佚名《古诗三首》之二"采葵持作羹"的"羹"是"糜"字的讹字。根据《说文》,"鬻"本是"糜"的异体字,东汉属支部;读觉部的"鬻(粥)"本来写作""。后来"鬻"训读为"",于是有了觉部读音。觉部的""后来废弃不用了,专用"鬻"来记录,这个"鬻"省写作"粥",沿用至今;"鬻"记录的读支部的原词后来专门用"糜"字来记录。"采葵持作糜"原作"采葵持作鬻",此时"鬻"是"糜"的异体字,属支部,跟"羹"的《说文》正体""字形相近。流传过程中,"采葵持作鬻"讹作"采葵持作",进一步写成"采葵持作羹"。  相似文献   

9.
在目前所见的青铜铭文上,"寿"字的出现率甚高,共见六百余次,其字形的异体均有五种。从这五种的字形年代不同,或许可以表达"寿"的形成脉络。本文从两周金文和战国简文搜集一切"寿"字的字形,重新探讨该字的结构与形成的历史。本文认为,"寿"字是殷周之际从"神"字衍生的字体,以表达天神所能赐予的寿命。商文明的信仰传统,乃是通过神兽吞吐神杀的方式,以期获得天上的神性之新生,即通过神杀手段避开自然生物必经的死亡过程,进而得到由神所产生的永生。早期社会观念中,老死病死者将变得永远脆弱无力,身强力壮时期被杀者,反而能在永生中保留身强力壮,所以"寿"并不被视为理想美德。但是从殷周交接之际出现"寿"字可知,当时社会已不再怕老弱,反而把"老"视为被神保祐的依据。古代思想传统中将老年视为德性的观念,实滥觞于此。  相似文献   

10.
傩舞的历史演变及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先古祭祀的仪式 傩(nu 6)舞,又叫"大傩"、"跳傩",俗称"鬼戏"或"跳鬼脸".傩舞源流久远,殷墟甲骨文卜辞中就已有傩祭的记载.周代称傩舞为"国傩"、"大傩",乡间也叫"乡人傩".  相似文献   

11.
在甲骨文中,"梦"与"疾"字均已出现。无论是在它们的字形造意上,还是卜辞有关梦象内容上,都已经表现出梦与疾病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生理性关系。殷人的医疗卫生观念虽然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为其宗教迷信思想重重包裹,但亦有一些理性的认识。商代卜辞中所见梦与疾病的关系,堪称后世中医梦学思想的滥觞。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档案馆所藏《明太祖实录》稿本保留了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一月至六月的内容。"稿本"中存在大量同音异字的情况,应属不熟悉明初情况的抄手"听写"而成。其记事顺序和通行的《明太祖实录》十分接近,但使用语言口语化色彩明显,书写格式留有许多明代起居注和钦录簿的痕迹,对燕王朱棣也不避讳,因而可以推断为建文帝时期的《明太祖实录》或其初稿的抄本。明太祖欲择立燕王一事在"稿本"与通行的《明实录》中均有记载,对比分析《太祖皇帝钦录》中明太祖的思维脉络,从逻辑上可以证实此事的真实性,这无疑对明初政治走向的研究多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兰台世界》2013,(S6):148-149
<正>张载(1020--1077)北宋哲学家。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其思想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著名的"横渠四句"激励了后世许多学者。其名言"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彰显了张载的一生抱负和理想,透视出了其儒者  相似文献   

14.
王先谦(1842-1918),字益吾,号"葵园",由于曾任国子监祭酒,世人也称他为"王祭酒",湖南长沙凉塘人,24岁中进士.他的一生著作等身,学术界对其研究较多.  相似文献   

15.
第一章我国书籍的产生和早期的发展 (从远古到公元前221年) 第三节我国初期的书籍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正式书籍,是写在竹、木简上的简策和绢帛上的帛书。古籍上有“先王寄理于竹帛”(《韩非子·安危》),“书之竹帛,传遗后世子孙”(《墨子·明鬼》)等记载,说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竹帛已成为写书的主要材料。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序文中说的更明确:“著于竹帛谓之书”。我国书籍至此才有了定形,用竹帛写的书籍是我国正式写本书的开始。  相似文献   

16.
闻荟 《编辑学刊》2011,(4):51-53
"辟邪"优于"避邪"时逢端午,媒体介绍端午文化,在说到艾蒿、菖蒲、雄黄以及钟馗时,常会出现"bi邪"一词。这个bi字,有的用"辟",有的用"避"。应该说两者都可以用,但应以"辟邪"为规范。从词汇意义来说,"辟"和"避"有主动和被  相似文献   

17.
南江涛 《编辑之友》2011,(10):114-116
一钟琦其人钟琦,字泊农,嘉州(今四川乐山)人。民国《乐山县志·人物志》小传记载:"钟琦,字泊农,祖籍江西,寄籍乐山。琦生而聪颖,喜词翰,工笔扎。应童试不售,学计然术。由是起家蓝、李之乱,奉宪札,总理军饷运谋筹划,卒赖敉平,以功保知县。年八十七卒,自为撰墓志铭。所撰《凭花馆随笔》《亦  相似文献   

18.
陕西神木县纳林高兔村战国墓中出土的圆雕勾喙蹄足有角神兽金铸像,带有复杂多元的文化元素,既有我国北方草原文化的造型特征,又融合了欧亚草原斯基泰艺术的装饰风格,呈现出复杂的文化背景和传承关系,其所具有的神秘信息有待解读。从语源学、文物学、艺术学角度对神兽金铸像造型的分析表明,其所具有的勾喙、蹄足、长角、有耳鸟首等特征,与先秦两汉古文献记载的嬴秦飞廉族的历史、风神形象等信息重合,并且传承关系密切;与欧亚草原艺术中常见的勾喙蹄足后蹄反转的神兽造型、中国北方草原鹿石上的神兽形象相似,相关性显著。本文认为,神兽金铸像的母题来源是风神飞廉,文化内涵源于商族的鸟图腾、草原文化和巫文化的鹿图腾,兼有嬴秦族的龙图腾和古印欧文化的双头神兽形象元素,呈现出交互杂糅的文化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刘丽娜 《兰台世界》2014,(4):155-156
在我国古代一些历史古籍中,记载着一位有浓重神话色彩的音乐家,他就是被史学家们称为我国最早音乐家的夔。夔精通乐律,他创作的大型乐舞《箫韶》,能使“凤凰来仪,百兽率舞”,让孔子听后“三月不知肉味”。  相似文献   

20.
字说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其源于古代冠笄之礼中的祝辞,兴起于宋代,发展于元代,兴盛于明清,衰落于民国以后。元代是宋代理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传统礼仪走向复兴的重要发展时期。从元代字说的写作中可以看出,一方面,古代冠礼的"加冠命字"仪节正在重建,另一方面,冠礼仪式各环节之间正发生着转化和分离,主要表现在:字说写作逐渐盛于加冠祝辞、"加冠"和"命字"仪节发生分离、宾者与冠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多元化。同时,字说文体中对冠者名字内涵的解说折射出了当时儒家的成人观念和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