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华 《文化学刊》2023,(3):10-13
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千年历史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有些地方政府将经济发展放在首位,在加强生产投入的同时忽略了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针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政策没有落实,阻碍了文化瑰宝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与引用。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着行政公共性不足、建设性破坏和静态被动的严重问题。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开展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义,进而列举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策略,期望为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全面落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要议题,加强工业文化遗产的修复完善,有助于赓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一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新时代新征程,该文深刻领会工业文化遗产的内涵特征,挖掘以国有钢铁企业为代表的工业文化遗产,阐述其在当今城市发展中具有的文化价值、产业价值与服务价值,分析工业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的现实困境与重点难点,针对当前存在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与实践方向。通过工业文化遗产的熏陶与洗礼,使人们凝聚文化力量,增强文化自信,为构建新时代工业文化遗产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角度审视国际文化遗产的新变化、新趋势,对文化遗产环境、文化景观、文化线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城市历史景观等概念做了简明扼要的分析研究。同时,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情况,深入地思考了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方面的提高和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4.
《关于地域的历史风致维护和改善的法律》为2008年5月日本颁布的一部整合历史环境保护和地域文化复兴的综合性法律。作为文部科学省、农林水产省和国土交通省三省的共管法律,体现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城乡规划建设、农村地域振兴等行政管理的紧密合作,全面推进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地域的有形和无形文化遗产整体保护与积极利用。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发展的视角下,以河南省滑县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为研究目标,以大运河滑县段为研究核心,探讨了多元活态遗产廊道带动保护和发展的具体内涵和实施措施,旨在借助县区内现有资源,激发当地文化活力,对快速发展地区中的文脉精髓实现因地制宜的保护和传承,规避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挖掘更具潜力的城市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城市化进程中,对文化遗产是保护、传承,还是破坏、毁灭,人类对此有过深刻的教训,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最终形成了协调处理城市化与文化遗产保护关系的理性路径,并将其成果纳入到文化多样性共生与和谐城市建设的事业中去。中国当代城市化速度迅猛,文化遗产保护面临严峻挑战。然而,城市化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并非完全冲突的关系,可以互相协同发展正日益成为社会共识。中国城市化与文化遗产保护双赢的结果将会为全球城市化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进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我国文化遗产种类丰富、数量众多,保护管理好这些珍贵的遗产越来越重要。文化遗产监测是管理者保护管理工作中一个新兴的保护管理方法。本文从监测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两个角度出发发表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遗产的保护管理者有所启发,发挥出遗产监测在保护管理工作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与制度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佟玉权 《文化学刊》2011,(1):128-133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传承人保护制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保护制度建设,应该坚持认定制度与申报制度相结合,注意关注传承人队伍中的特殊群体,支持对民间信仰及其习俗的传承,并特别重视传承环境的建设,以此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民族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步入21世纪以来,常州市日益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展了大量的文物保护工程,对重要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并注意通过旅游、文化产业、品牌、博物馆、纪念馆等多重方式加强对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十三五"时期,常州更应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活态利用方面的前期研究,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文化遗产管理理念,加强重大项目体系的梳理,更好地发挥其社会、生态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三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全面研究其保护与更新路径可有效提升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再生能力。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动态管理与活态传承,已成为当下保护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等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三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与单体历史建筑进行实地调研,基于实际需求针对性地搭建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同时,对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信息数据进行分级分类归纳分析,提出数字化适宜性更新策略和县域层面的系统性预防理念,实现城乡历史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动态保护、动态管理和活态再生。  相似文献   

11.
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具有全球性文化价值,通过国际传播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大运河文化,促进世界各地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也可以推动大运河沿线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为其他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有益借鉴。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助力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后,其联结世界其他运河城市及社会团体和个人,开展了一系列国际性活动。该文以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为例,通过对该组织的梳理和剖析,探讨国际性社会组织在大运河文化国际传播方面的路径、作用与意义,对提高大运河文化带的国际传播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阐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特征及价值,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意义重大。通过国家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状况,进一步认清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在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遇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社区居民文化自觉性为研究视角,以广西灵山大卢村为案例,通过深度访谈方式分析社区居民对历史和传统文化认知的现状及层次,探讨文化自觉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指出大卢村文化遗产保护需增强社区居民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塑造积极的保护文化氛围,扩大居民对文化遗产旅游地保护的接触度,并提出将文化遗产保护与居民日常生活相联系,使文化遗产保护变为居民日常行为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4.
郑州商城遗址是郑州被列为我国八大古都的重要见证,是我们研究殷商文化和我国早期都城发展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商城遗址从发现到逐渐被世人认知,经历了艰难探索。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商城遗址的保护管理部门对部分地段城垣遗址进行了本体保护、环境整治和商文化主题展示等多项保护开发工作,但城市大遗址保护与建设在某些层面存在冲突,故而平衡两者,创建和谐发展格局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5.
成都拥有丰富的地名文化遗产资源,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之保护制度缺失,保护观念落后等因素,很多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老地名逐渐被更改和废弃,严重损害了城市的内涵。传承与保护成都地名文化遗产既需要保持老地名稳定不变,又需要做好新地名的派生扩展工作,同时还需要健全相关制度法规。  相似文献   

16.
范红 《对外大传播》2008,(12):56-58
中国的许多城市在品牌塑造工作的过程中体现出一种急功近利的倾向,城市品牌形象的对外推广往往只重视形式,不重视实际效果,对国际化的传播手段和海外受众的需求缺乏了解。保护城市的文化遗产,传承城市人文发展的脉络和记忆,展现城市独特的地域风貌,是塑造城市个性、体现城市差异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厚重的历史底蕴,不仅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座极具研究意义的文化资源宝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沈阳作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在向国家中心城市不断迈进,历史文化名城这张牌还不够重、不够亮.必须加强对历史文...  相似文献   

18.
李丽丹 《文化学刊》2010,(5):170-175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难以深入推进、发展后劲缺乏的现实困境,其根源在于保护主体的错位和缺位,即俗民自主、自愿、有效参与保护不足,没有形成俗民自我创造、自我传承、自我保护和自我发展的自组织保护机制,而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设计和实践对此缺少应有的关注。引入自组织理论对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进行检视,对俗民自组织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个案进行分析,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组织保护机制,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个合理、可行的分析框架和进路选择。  相似文献   

19.
历史性城市景观将城市理解为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把动态发展的城市及其与周边环境的联系都作为遗产保护的范畴,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烟台是明清时期的海防军事重镇,又是清末开埠的通商口岸,形成了军镇防卫和商埠港口格局互相镶嵌、中国传统建筑和近现代建筑风貌互相交织的历史性城市景观。保护烟台的历史性城市景观,应在深入分析其演变过程和空间特征的基础上,动态保护城市发展各时期留存的景观,整体保护城市空间格局和总体风貌,关联保护自然环境和更大范围的文化遗产,以实现城市历史文化的可持续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岩 《文化学刊》2010,(4):170-173
工业遗产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将工业遗产文化保护与景观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促进工业遗产地经济的繁荣,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我国工业遗产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探寻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我国工业遗产文化旅游提出合理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