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生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综合文化素养与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息息相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高中生课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其成长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者的需要,也是其自身道德养成的需要,更是其提高综合素养的需要。该文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关系、高中生坚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及高中阶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要求3个方面对高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实践路径,以推动高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也是民族长远发展的基础,将其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可以从根本上促进教育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促进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意义.基于此,该文从新时代高职院校临床专业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入手,深入进行分析,明确现阶段的教育困境,根据实际问题来探索全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对培育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大有裨益。然而,大学生自小接受的传统文化教育大多是碎片化与未细化的,传统文化的基础较为薄弱。考虑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进行思想教育、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合理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能够有效宣传与灌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观念。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时代推动了社会变革,也给传统文化的传承造成了一定冲击,出现了文化失衡现象。图书馆由古代藏书楼发展而来,对优秀传统文化有传承、保护、教育的功能。高校图书馆应利用馆藏资源优势,以及环境、地理、人员优势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成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的重要一员。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衍生出来的,这二者之间密不可分,有着基本的关联,充分发掘并利用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和升华,从而将其核心与精髓继承和发扬,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根基和思想源泉。本文将主要分析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使二者之间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始终有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即对文化问题的关注,也可称之为“文化关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首先是上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和关于中西文化的讨论。至90年代,这种文化关注更多地进入学术领域,在大众参与层面似乎有些沉寂。进入21世纪,对文化的关注由学术领域再次进入社会公共领域,例如,多年以前就有关于儿童读经的讨论,后来有人将其付诸实践,儿童读经的学校至今一直存在。从2004年中国内地恢复公祭孔子以来,各地举办的祭孔活动、“百家讲坛”播出的《〈论语〉心得》以及随之兴起的一系列传统文化大讲堂都是“文化热”的一种表现。2005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国学院;2009年11月,清华大学也正式成立了国学院。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发表了重要论述,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并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基层围墙的绘画表现方式和绘画内容悄然地发生了变化,更多具有创新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逐渐展现出来,这都是基层发扬、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基层"三治"融合治理等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本文将主要集中在基层围墙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和创新发展方面做较为粗浅的分析,仅为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8.
对青少年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少年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当今教育工作的一个新课题.文章从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和产生这些现状的深层原因这两方面进行了重点探讨,在此基础上展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教育中的独特优势,力求对在青少年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将其发扬传承下去是极其重要的。从研究背景和意义入手,分析当前社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现状,探究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路径,从注重个体养成提升自身礼仪文化修养,结合家庭日常注重礼仪教育,强化学校礼仪文化教育,提升学生个人素养、完善全民教育体系营造崇尚新时代礼仪社会氛围4个方面,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悠长厚重,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知旧守正""守正创新"是内蒙古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也是内蒙古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永葆活力的时代要求。本文对内蒙古优秀传统文化及其蕴含的价值作深入梳理,明确创新发展的必要性,分析现阶段内蒙古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创新遇到的问题,提出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要求下实现创新性发展的可能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做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本文将结合当前新时代背景,对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进行创新性研究,总...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层面的深刻探讨,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和人民属性。把握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指导地位,分析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点,探索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交互路径,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和信仰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深化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让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力量。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中,中国是唯一一个从未发生过文化断层现象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随着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变迁,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都逐渐形成了绚烂非凡且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对于我们的道德养成及思维方式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中小学阶段非常关键,该阶段决定了在未来学生是否能够形成正确价值观。在中小学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学生品德的培养与塑造,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调查结果表明,很多学校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虽然获得了初步的成果,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该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经验,旨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好落地中小学校给出一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天门优秀传统文化和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高度的契合点,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建设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共同形成了融合的现实需求与利益诉求,解释了传统文化融入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必要性。提出天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现实困境并给出具体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作为世界历史上四大古国之一,发展至今拥有着其他国家都不可比拟的文化财富,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指导方向,更是国家教育必须珍视的瑰宝之一。该文通过强调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政教育融合的意义,总结当下两者之间的融合现状,最后分析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16.
道德危机是制造世界疾患的真正元凶.文章从传统文化教育角度分析教育的意义,探讨了德育价值在现代文明中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动力之源,更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不仅利于赓续中华文脉,更能汇聚中华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不仅符合文化自身发展规律,更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要求。该文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中的方式、与多元文化的交织碰撞及文化霸权等方面入手,明确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来激发文化的创新力,又要建构中华文化国际话语体系,来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软实力。在转化文化自信的过程中,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注入深厚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文化根基。优秀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博大精深,蕴含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将其融入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不仅是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丰富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具有增强文化自信、培育道德品质、丰富课程需要等价值意涵。应通过增强融入意识、优化融入内容、改进融入方式、构建融入机制等路径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与灵魂,它所蕴含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人文精神是当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重要支撑。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辛勤劳作,彰显了中华民族的谦逊平和,还激励了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的民族特性。全球化的时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为更好继承与发扬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应从保护优秀传统农耕文化遗产,创新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内容,加强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教育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效路径,二者在相互融合中共同促进。该文针对高校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内容零散、融入形式单一和配套保障不佳等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思路:开发特色资源,增强文化认同力;用活技术手段,提高知识转化力;优化教学体系,推进实践创新力;完善保障机制,提高育人协同力等。以期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广泛性、有效性和创新性融合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