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传统村落文化生态数字化保护的理论依据,列举出数字化保护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例证,总结出鲁西北传统村落文化生态数字化保护的障碍与困难,探讨了"两个系统、三个空间、四种技术手段、一个平衡"的保护模式,为传统村落文化生态保护与传承工作深入开展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刘志宏 《中国名城》2022,(12):55-61
基于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策略研究,以数字化技术推进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化、评价精准化、传承内涵化,注重传统村落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传统村落的经济发展服务。基于此,通过分析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现状、意义及主要问题,指出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关键技术,探索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策略,为解决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发展提供方法路径。探讨数字化、智能化在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的作用,并提出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体系,构建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策略实现路径,为传统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实践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化遗产的多样性本身具有若干种涵义,除了文化遗产的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例如它的自然、物质和非物质属性,来自不同文化传统的特异属性等之外,它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跨境电商发展势头猛烈,作为国家近年来新兴的鼓励行业,跨境电商的商业模式与传统行业具有不同之处,但本质上仍然以货物销售为主。从信息技术上来说,ERP系统集数据集成、信息共享、分析控制于一体化,帮助企业用数据和信息进行流程管理,系统更应该符合业务流程,助力企业发展。由于跨境电商行业与传统行业终端客户的属性不同,供应链条上有诸多细节存在差异。文章通过与传统行业如贸易模式、物流、资金流的横向对比,探讨在企业已经现有ERP系统的情况下,为符合业务情况,进行采购、物流、仓储等各个模块的改进;对升级系统进行SWOT分析和难点问题总结。希望通过以上分析为企业向数字化、国际化市场迈进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5.
赵家石河村拥有较为完整的村落形态,其传统民居具有较强的地域典型性和较高的人文研究价值。通过分析民居的价值特色,以传统村落民居为主体探索保护模式,基于数字化保护原则,建立数字化博物馆,搭建数字化旅游平台,平衡传统村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目的在于提高民居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效率,让村落文化能在利用中得到保护,在发展中得到传承。  相似文献   

6.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我国长期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各行各业已经在战略规划、建设实施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方法,并进行了具体实践。我国传统企业也需要加速实现数字化转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众多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存在着很多误区。文章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相关理论出发,分析了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现状,并通过几个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例子对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的误区和应对策略进行进一步分析,以期望能够带来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悠久,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孕育了多样化的风土人情。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是中华儿女在历史长河中逐步累积的文化结晶,展现着村民的生活特征、景观特征、生活习俗,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我国数字化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持续创新,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奠定了扎实技术支持。该文分别对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内涵及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价值进行详细分析,探究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理论基础与策略,以期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数字化技术日益完善和计算机算力显著提升的当下,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数字化发展将面临新的场景。利用CiteSpace软件知识图谱分析方法,以Web of Science中的相关英文文献为基础,对数字化技术介入下的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的历程、热点与趋势进行总结分析。在数字化技术力量的支撑下,传统的“原真性”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方式被不断拓展,富含历史印记信息的数字化模型与场景成为一种新的保护方式,虚拟场景投射的原真性信息在直观的呈现下不断被感知与体验,其价值也被不断地传播和延续。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数字化发展,需要对自然真实与虚拟真实、专业性诉求与公众性需求、现实具身性与虚拟具身性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以更好保障建筑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发展,黎族传统手工艺不断受到现代科技的冲击,黎族传统文化的生产环境也不断受到挤压。传统黎锦由于适用环境的变化、原材料及部分工艺的缺失,现阶段急需数字化转化以保存最原始、最完整的民族特点和传统韵味。该研究通过提取海南哈方言地区黎族纹样得出,哈黎支系图案纹样构成主要以动物纹、人纹为主体,以植物纹、其他纹样为辅;色彩主要为红、黄、蓝、白、黑五色。利用纹样这一载体分析海南哈黎纹样所蕴含的民族情感和文化信仰,并通过哈黎传统纹样的数字化保护,将其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从而拓宽哈黎纹样创新设计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真实案例泥泥狗为基础,对中国传统泥塑艺术数字化再现进行深度探索。泥泥狗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发展演进。泥泥狗文化资源的保护贯穿资源的整个生命周期,所以保护的第一步是对其素材的收集和处理,包括泥泥狗的样例,图案及民间故事等。该文基于文化资源的创新设计,运用信息空间理论,对传统泥塑数字化再现路径展开研究,详细解析了传统泥塑数字化再现的实践研究,提出泥泥狗文化资源采集的方法和步骤,对泥泥狗文化资源的形状、样式、符号化、色彩等进行多方面、多角度探讨,以期为传统泥塑数字化再现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传统民居建筑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有重要的实用和艺术价值,是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是多民族聚居地,久居其地的白族,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具有地域与民族特色的民居。该文以白族民居建筑为研究对象,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和调查访谈,梳理白族民居类型、价值、保护现状与面临困境,探讨白族民居数字化保护的有效路径,为大理白族民居的保护传承及建筑文化数字化数据库的构建提供有益参考。结果表明,加强政府的组织作用,强化数字技术人才的培养,规范建筑文化数字化的数字资源标准,助力白族民居的网络传播与营造数字文化的良好传播氛围,将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传播。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精神体现,亦是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纽带,映射着民族与地域的发展历程,成为研究传统手工艺的重要切入点。该文从传统文化视角阐述潍坊风筝发展的地域独特性,分别解读其在历史、民俗、符号、娱乐功能层面的文化内涵意义,并以此为前提指出当代风筝的数字化发展策略。推行数字化设计符合青年人喜好,也是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时代需求,能为潍坊风筝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化发展指明道路。该文通过对潍坊风筝的文化解读及对数字化传承的实践,探讨当代传统文化的活态发展,以期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树立文化自信提供创意性策略。  相似文献   

13.
正台湾地区是全球广播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也是广播生态最混乱、市场竞争最激烈的区域之一。随着媒介传播技术的发展,台湾的广播业者积极探索与新媒体融合的路径,努力实现数字化转型。一、"数字化"新媒体迅速崛起在台湾地区,"数字"被称为"数位",是指将传统传送声音、影像、文字的类比信号转换成可由电脑处理的0与1的数字信号,随着传播科技的发展,以互联网、移动终端为载体的数字化新媒体迅速崛起。尼尔森2012年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新媒体时代,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创新实践,实现文化与科技融合互动发展,从"口授心传"到数字化传播,运用现阶段可实施的数字技术手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多方位诠释、展示和传播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5.
在人工智能技术日趋成熟、数字化时代来临之际,人工智能凭借其特有的技术优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人工智能在新理论和新技术的推动下迅速发展,推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该文主要通过运用人工智能,使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与技术要素得到有效的创新性融合,并提出相关策略,以更好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字化时代,传统的纸质阅读方式明显已经难以适应数字化阅读和碎片化阅读的需要,阅读群体的阅读习惯逐渐从传统纸质阅读转变为数字化阅读。数字化技术支持下,高校图书馆的电子书籍数量成倍增长,高校学生可享用便捷的数字阅读方式。基于此,该文先对数字化阅读的相关内容展开阐述和分析,解释了数字化阅读的概念、数字化阅读特点、推广数字化阅读的优势;而后对数字化时代高校阅读推广的意义进行探究,指出数字化时代下高校阅读推广服务的意义,围绕数字化时代高校阅读服务现状和数字化时代下高校阅读模式展开分析;最后指出数字化时代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的不足,并且提出阅读推广服务模式的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17.
传统音乐是人们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下,许多博物馆纳入了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音乐的内容,以传统音乐的物质载体、影像资料为主,配合展演、讲解、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普及传统音乐的活动。本文将以北京文博交流馆和其保护与传承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智化寺京音乐为例,介绍相关历史与现状,探讨较为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王健  卢静  张义兵 《职业圈》2007,(23):60-64
文章从知识管理的视角阐述了传统教学投影片教育资源的数字化策略,并着重强调了对隐性知识显性化,以动态的理念对知识加以管理,从而促进资源的共享与再生.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园林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方法与途径。以“活态遗产”为视角,分析苏州园林遗产数字化发展的现状,阐述当下园林遗产实施数字化传承与创新的必要性与意义,提出活态化、发展式、开放性的数字化传承体系框架。从流程结构、实施机制、技术体系3个方面进行系统化阐述,提出以全方位数据采集与处理、动态化信息存储与分析、多元遗产文化展示与传播为核心的“三位一体”数字化技术保护框架,以期通过对苏州园林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与创新模式的初步探讨,为中国数字化园林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实现园林遗产的续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层面的深刻探讨,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和人民属性。把握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指导地位,分析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点,探索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交互路径,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和信仰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深化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让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