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春军 《文教资料》2009,(19):13-15
元稹在诗歌创作上栽文学史上有一席之地.在诗歌创作理论上认同了杜甫的文学观点,他提出了自己的文学观点,但在创作实践上,元稹的作品与理论有一致的地方,也有相悖之处.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唐元和十年至十四年,元镇在通州(今四川达川市)做了四年不问政事的贬谪闲官。这四年是他前后期思想的过渡期。他深知时事的艰难,同情人民的苦难,但又患得患失,不甘长期沉沦,后来终于大改前志,重返朝中做了高官。元稹最值得一提的好诗和诗歌理论,大多是在这四年闲散中作的。他同白居易一样,其文艺主张主要不是从创作角度而是从社会功利目的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清代至民初是唐代诗人元稹诗歌接受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在这大约300年的历史中,出现了从皇帝到遗民、从少数民族到汉族的众多喜爱元稹诗歌的文人。从接受方式看,有大量运用有关元稹之典、接续元稹之诗作、效法元稹之诗体、追和元稹之诗、反元稹诗歌之意等多种形式,表明清代至民初元稹诗歌的接受已全面展开;从接受时段上看,清代前期与清代后期至民初,以明代遗民与清代遗民为主,而清代中期则以君臣唱和为主。清代前期对元稹诗歌的追和是较为零星的、小规模的,而清代中期与清代后期至民初两个时期则是较大规模的。从接受特点上看,清代文人对元稹诗歌的学习效仿以律诗为主,以程式化组诗为主,以和韵追和尤其是次韵追和为主。虽然清代至民初文人(包括皇帝)也往往强调温柔敦厚的诗教,强调"神韵"、"性灵"等,但对元稹诗歌的接受却表明,诗歌艺术技巧的讲究是他们创作中着意追求的一个目标,他们学习效仿元稹诗歌的作品与他们的理论主张存在着内在的紧张。  相似文献   

4.
元稹诗歌向无完整注本,《元稹集编年笺注(诗歌卷)》征引广博,注释精炼,为读者研读元稹诗提供了极大便利。但笺注也间有可议之处,如有的注释欠准确,有的当注未注,有的注释尚可补充等。  相似文献   

5.
重写实、尚通俗是元白诗派最主要的特色,中唐著名乐府诗人元稹除致力于发挥诗歌的讽谕功能外,其诗歌创作有自身的艺术追求,即浅近精工的语言、深厚丰实的意蕴以及新颖流畅的音韵。  相似文献   

6.
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前驱,他高唱“汉魏风骨”,反齐梁,复汉魏,在诗歌内容上要求抒发真实情怀,关心社会现实;在形式上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风,继承风骨而不守旧,接受声律而不拘泥,并且在创作上,也努力实践自己的革新主张,创造风骨,声律兼备的新诗体。  相似文献   

7.
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前驱者。他高唱“汉魏风骨” ,反齐梁 ,复汉魏。在诗歌内容上要求抒发真实情怀 ,关心社会现实 ;在形式上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继承风骨而不守旧 ,接受声律而不拘泥 ,并且在创作上 ,也努力实践自己的革新主张、创造风骨、声律兼备的新诗体  相似文献   

8.
汤显祖是伟大的戏剧家,也是一位出色的诗人,只是他的诗名为他的扛鼎之作《牡丹亭》所掩盖。汤显祖存诗2260余首。强调真情、卓识、灵性的统一,是他诗歌理论的核心。汤诗清新奇巧、飞灵生动、玲珑透逸,与他的戏曲相互配合,互为表里,理当在明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
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乾隆元年(1736)以廪生试博学鸿词,四年(1739)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官至礼部侍郎,加尚书衔。著有《归愚诗文集》、《说诗晬语》,并选编《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书。  相似文献   

10.
《才调集》所录元稹艳诗,学界多以其为元稹早日恋人而作,此论与元生平经历多有矛盾之处,不可一概而论。依据周相录《元稹年谱新编》所考元稹与莺莺、韦丛等女子交往之事迹,认为在《才调集》中所录元稹艳诗中《春别》、《离思》(五首)、《桐花落》、《梦昔时》、《暮秋》、《樱桃花》、《桃花》、《白衣裳》(二首)、《蔷薇架》、《忆事》等共十五首皆应为韦丛而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邓拓在晋察冀时期的诗歌活动 ,如弘扬党的文艺思想 ,繁荣新诗创作 ,倡导街头诗运动 ,参与组织燕赵诗社等 ;并论析了邓拓在这一时期的旧体诗词代表作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2.
元稹的<莺莺传>是经过作者重重包裹的纪实叙事作品.张生(元稹)抛弃莺莺的原因不是由于"补过"或莺莺出身低贱,而是别婚高门.元稹写小说文过饰非,以达到自我疗救的解脱目的.文章对三个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14.
文学作品都是在特定的时代产生的,鉴赏作品就一定要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要鉴赏诗歌,首先要把握诗歌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文本的创作背景。了解他生活的时代,有助于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5.
毕沅作为乾嘉学者,不仅官至极品,而且长于诗文。终其一生的《灵岩山人诗集》,结集过程漫长,并在结集过程中刊刻了各种版本,该诗集编纂体例极为严谨。毕沅对诗歌的爱好影响着其幕府诗歌的创作活动,宾主之间的唱和交流及对幕宾诗歌创作的赞助支持影响着幕宾诗歌的创作热情乃至审美意境的提升,进而促进乾嘉诗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浅谈李贺的创作心态及诗歌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贺才情过人,却得不到施展,他只好用诗歌来倾诉着怨愤和压抑的痛苦,并渐入“迷狂”的境地,这也正是其创作心态和内在动力所在;李贺诗歌的意象五彩缤纷,而幽冷却是基本色调,此外意象的叠加、跳跃,又形成了独创的风格与特色。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文彦博诗歌创作的风格以及诗歌风格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总结探讨。认为就风格而言,文彦博前期的诗风婉丽秾妩,文字丽艳,后期的诗歌则渐趋平淡清新。从思路上看,其诗风的转变主要是由于个人阅历的不断加深。  相似文献   

18.
在文艺创作中,灵感的光临可使创作主体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从而出现最佳的创作状态,这种状态对于诗歌创作来说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诗歌的文体特点出发,阐明灵感对诗歌创作的重要作用,并对灵感的特点进行阐述,进而探讨怎样才能获得灵感。  相似文献   

19.
元稹的薪水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唐·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一  相似文献   

20.
元稹虽然受到宦官打击而被迫出镇武昌,但他并不消极,忧国为民,移风易俗,留下了为人称道的政绩,友人也为元稹留下了许多称扬赞誉的诗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