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氏富厚堂藏书楼及其主人(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书管理、数量、去向一、富厚堂藏书是曾国藩四代人努力建设起来的,它的管理还有四代工友的辛勤劳动。曾国藩在世时,十分惦念家中藏书。早在咸丰八年九月他在一封家信中说:“家事,如馆内之书、园内  相似文献   

2.
纪晓平 《图书馆杂志》2002,21(10):73-74,72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内收藏图书曾达三十余万卷,堪称中国近代藏书第一楼。2001年,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准将其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章重点介绍了富厚堂藏书楼的内容组成及其藏书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湖南省双峰县,有一座晚清时代建筑,这就是近几年才被人们关注的曾国藩故居"富厚堂藏书楼".经确认,富厚堂藏书楼总计藏书达39万册,以藏书数量之多,内容之精博,成为清朝最负盛名的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江南最大的藏书楼.从对曾国藩家藏书籍史料的研究中,可以看到曾国藩在治军、治学、治家的同时终生致力于收藏的另面人生,可见曾国藩藏书思想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4.
明初江西泰和城南五十多里处,曾有一著名的私家藏书楼,这就是一代名相杨士奇的东里草堂。东里草堂环境幽静,青松环抱,庭园优美,亭台雅致,有友松轩、贫乐堂、善乐堂诸景点。友松轩、贫乐堂是杨士奇读书、会友、与藏书家品评典籍的场所;而善乐堂才是东里草堂中真正藏书的地方。杨氏曾自题《善乐堂》诗云:“家唯经籍富,数世坐丘园。善乐承先训,心清味道言。穿林无曲径,引水得征源。旦暮悠然处,南山正对门。”内藏杨氏多年搜集的各种奇书异本,门类经史子集俱全。杨士奇,名寓,以字行。江西泰和人。官至礼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土。为…  相似文献   

5.
京师大学堂经历了戊戌大学堂和壬寅大学堂两个阶段,其早期的藏书楼和后来的图书馆在藏书建设上都投入巨大。戊戌大学堂藏书楼虽然只存在不到两年的时间,但中文藏书应已超过5万册,此外还有数量可观的西文藏书,可惜在庚子事变中几乎尽遭损毁。壬寅大学堂藏书楼的藏书建设基本上从头开始,但很快就超过了戊戌大学堂曾达到的藏书数量。1904年1月,藏书楼改称图书馆,继续多方采买图书。多年坚持不懈的藏书建设,使京师大学堂以其雄厚的文献典藏而无愧于全国最高学府的称号。  相似文献   

6.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藏书楼,1904年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改名为图书馆。藏书楼的负责人叫提调,图书馆的负责人叫图书馆经理官。从1898年创立,到1912年5月改名为北京大学校,京师大学堂共经历了4任藏书楼提调和4任图书馆经理官,合计7人,分别是李昭炜、骆成骧、梅光羲、徐廷麟、王诵熙、刘绵训、任钟澍,他们为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图书馆)的建设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私家藏书楼(室)名,也称室名斋号,是主人赋予的特定名称。名称中实体(并非一定实有)包括室、斋、楼、馆、阁、庵、屋、庐、轩、榭、山房、精舍等,而前冠的名词乃是主人精心选取的,风雅至极。究其内容无外乎两大类:一是记实。记主人家世身世、居所环境、姓名字号、功名荣宠、收藏及藏珍;一是表心迹。表达主人敬仰先贤、励志笃学、志趣爱好、淡泊自守、退藏隐居、修身养性、佛道信仰、祈求愿望等。  相似文献   

8.
<正>劫余幸存小琅嬛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藏书历时百有十年,四代赓续,南北精帙,萃于山左,海内仰之。然而时逢衰世,屡罹兵匪劫掠,藏书星散。天意垂怜,劫余之书万帙归公:宋元珍本归藏北平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明清普通版本悉归山东省图书馆。可谓不幸中之大幸。海源阁与铁琴铜剑楼齐名,有"南瞿北杨"之誉。瞿氏世居江南人文荟萃之地,占尽地利,收聚满坑满谷,但其家仅是当地富户,子孙多未出仕;而杨家虽在北方,既富拥资财,父子又均为进士出身,跻身官  相似文献   

9.
190 4年 ,慈溪孝廉、绍兴府学堂总教习冯一梅 ,应邀为古越藏书楼再编了一个书目 ,改编为 2 0卷 ,装为 8册 ,由上海崇实书局印行。冯氏书目 ,吸收了徐氏书目的优点 ,彻底冲破四库分类的樊篱 ,将藏书分为政、学两部 ,以适应新旧书籍的类分 ,并将新学之书与“经”并列 ,这是一个很大的改革和创新。在编目方法上著录详明 ,有分析、互著、参见 ,充分揭示了馆藏。姚名达先生对此书目评价颇高 ,说 :“谈最早改革中国分类法 ,以容纳新兴之学科者 ,要不得不推《古越藏书楼书目》为最早也。”又说 :此书目“规模完备” ,“分类精当” ,“系统分明” ,…  相似文献   

10.
<正>古代官府藏书发轫于商代甲骨和周代守藏室,私家藏书则出现于春秋战国之际的诸子藏书。汉魏以后,藏书楼开始出现,历代相沿不绝。延至明、清两代则臻于鼎盛。在近现代图书馆出现以前,古代藏书楼对保存历史文化遗产、促进文献传播功莫大焉。然而,这些藏书楼的兴废、图书的聚散与国家的命运密不可分清末四大藏书楼以秘册精椠、庋藏丰富闻名一时,它们是浙江湖州陆氏皕宋楼、杭州工氏八千卷楼、江苏常熟瞿氏  相似文献   

11.
12.
现在,好多人在讲系统论。所谓系统,就是由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若干要素以一定的结构组成的具有确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从系统论来考察,新闻是一个系统,文艺是一个系统,这是比较大的系统。今天我们要讲的杂文,它也是一个系统——是个比较小的系统。是栖于新闻系统与文艺系统之间的一个独立的系统,它既跟新闻有关,又跟文艺有关,但它本身是一个独立系统,一个有机的整体。杂文有自己的特征,有自己的功能,有自己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螺洲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南台岛的东南面,它南对五虎山,北望石鼓山,东临福厦路,西环乌龙江,可谓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地灵人杰,名人荟萃,清宣统皇帝溥仪的太傅陈宝琛就是这里人。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名人,陈宝琛从政的情况,在不少书中都能看到,而他在螺洲老家的逸事趣闻,人们则知之甚少,本文略列一二,以飨读者。一建造“陈氏五楼”陈宝琛建造的“陈氏五楼”,是集居住、藏书、赏玩为一体的庭园式建筑。始建于清光绪年间,至民国初全面竣工,整个建筑群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4113平方米,内有庭院花园、鱼池凉亭等,兼具江南私家园林与北方庭院风格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一、韦伯其人与当代的“韦伯热”在当代社会科学界,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是一位具有广泛影响、同时也颇有争议的学者。他一生致力于社会、经济、政治和宗教问题研究,写下了大量学术著作,为现代社会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使他成为与马克思、杜尔凯姆齐名的古典社会学思想家。  相似文献   

15.
研究广播听众的必要性“为了行动起来有些把握,应该熟悉所要涉及的资料。”马克思的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研究受众的必要性。受众是每篇报道、整个广播系统和大众宣传报道工具的影响目标。不管如何评价新闻工作者的创作活动,不管如何评价编辑部门和新闻报道机构  相似文献   

16.
益阳县箴言书院,自咸丰十年(1860)起构筑,落成于同治二年(1863),同治四年(1865年)“始启院延山长,俾诸生入斋肄业焉”,到光绪末年停办,前后兴学凡四十余年。书院系胡林翼主持创办,又有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李希庵等捐资相助、撰写记铭。本文拟就箴言书院的基本情况、藏书、藏书目录三个方面作些粗浅的探讨,以求教于方家学者。一箴言书院的创始人是胡林翼。胡林翼(1812-1861年),字贶生,号润芝,一生除镇压  相似文献   

17.
一,韦伯其人与当代的“韦伯热”在当代社会科学界,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是一位具有广泛影响、同时也颇有争议的学者。他一生致力于社会、经济、政治和宗教问题研究,写下了大量学术著作,为现代社会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使他成为与马克思、杜尔凯姆齐名的古典社会学思想家。韦伯1864年4月21日生于德国埃尔福特一个富有家庭,父亲是位律师兼议员,母亲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一生致力于宗教慈善事业。韦伯曾先后在海德堡大学、柏林大学学习法律,1889年获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先在柏林地方法院任职,从1892年起先后在柏林大学、弗莱堡大学、海德堡大学讲授法学和政治经济学。1899年因患精神分裂症获准离职休养,此后一直到逝世他一边以极大的毅力与疾病搏斗,一边以私人学者身分从事学术创作。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韦伯重返大学讲坛,1918—1920年曾任维也纳和慕尼黑大学教授,主讲经济史和社会学。1919年曾参与凡尔赛和约  相似文献   

18.
藏书的最大厄运是火灾.中国古代皇家藏书楼有不少就毁于大火.比如北宋真宗大中祥符时王宫失火,延烧藏书楼崇文秘阁,书多焚毁.明代皇宫内有文渊阁藏书楼,曾分别于正统、正德、嘉靖、万历年间四次遇火被毁.但也有一些皇家藏书楼虽历时数百年之久,却绝无火患,至今依然保存完好,比如明代的皇史宬、清代的文渊阁等藏书楼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些藏书楼之所以能够保存至今,是与其建造者强烈的防火意识和得当的防火措施密不可分的.因此,探究皇家藏书楼建筑的防火之道,以史为鉴,对于提高现代图书馆的火灾防范意识,优化图书馆的结构布局,促进图书馆消防设施的改善和消防管理措施的到位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杨家骆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古籍整理研究与编辑出版专家。他以惊人的毅力,编辑出版了许多著作。尤其是民国时期,他对我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整理和中国百科全书的编辑出版作出过很大的贡献;在编辑出版《世界学典》中文版,推进中外文化学术交流方面亦成绩卓著。由于时过境迁,加上长期以来海峡两岸交往不多,目前,大陆学术界对杨家骆了解不多,有必要对其丰富的典籍整理经验和编辑出版特色进行总结和研究。 杨家骆1911出生于南京。祖上为金陵世族。启蒙甚早,幼时即从舅父张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吴兴崛起了闻名海内的四大藏书楼,其中张均衡的“六宜阁”、蒋汝藻的“密韵楼”、刘承干的“嘉业堂藏书楼”均在南浔,本文以历史渊源和社会基础为出发点,从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探究了其崛起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