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中出现的反传统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两种文化思潮,必须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审视,才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2.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广泛传播和积极贯彻马克思主义,坚持开展思想斗争,消除各种错误思潮的干扰,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摧毁非鸟克总主义社会思潮存在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和社会主流意识,引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思潮自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从西方传入中国,揭开了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序幕。由此迄于20世纪初年,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出现“社会主义”的中文译名,是这一思潮在中国社会展开的初始时期。社会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有一个突出特点:它是作为求强致富、维新改良、社会革命的附属物被传入中国的,其时它虽不能等同于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但又包括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若干内容。社会主义思潮在近代中国的展开,不仅刷新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面貌,而且为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演变方向增添了新的内容,尤其是在文化上突出了中国社会处于近代阶段与水平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4.
西化思潮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生学的角度看,中国的西化思潮是对鸦片战争后凭借其坚船利炮来到中国的西方文化以及由此引起的中国文化危机的回应,是近代中国的志士仁人对中国文化出路的一种选择,其最早源头可追溯到晚清,严复是它的最早代表人物之一。进入民国后,特别是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发端于晚清的西化思潮兴盛起来,并与文化保守主义思潮、马克思主义思潮一道,成为活跃于中国现代思想文化舞台上的主要文化思潮。前期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称之为"西化运动",但陈独秀、胡适等人不像有的学者所指责的那样是"全盘西化论"的倡导者和主张者,也没有"全盘性反传统"。当历史进入到30年代,西化思潮又有了一些新的引人注目的发展,这就是"全盘西化论"的提出。西化思潮是以传统文化不适应现代生活、不能实现现代转换和西化等于现代化这样两个错误的理论认识为前提的,因此它不是对中国文化出路的正确选择,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它存在的历史价值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从诞生、发展到今天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回望这160多年的历史,我们发现,正因为理论的真正魅力不依靠于“谁能够更好表演”来获得,越是以“小丑”般的心态对马克思主义歪曲刁难嘲讽,反倒是越凸显出马克思主义的强劲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从来是在与各种社会思潮的较量中尽显其颠仆不倒的真理性的。今天,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具体建设相结合中发展马克恩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要敢于、勇于、并善于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当代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6.
"文化现代化"研究在理论层面上遭遇的诸多困惑与迷茫,事实上常常与"社会思潮"揭橥的论断及其引发的争论相关联。新自由主义思潮激活的"文化普遍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之争,无论从学术层面还是现实进路来看,都应该在辩证理解中得以有限展开。后殖民话语恰好适切了"地方现代性"或"多元现代性"的现代化进路,对于文化现代化研究自当具有理论廓清和实践澄明功效。中国文化复兴乃至民族复兴直接与中国传统文化能否成功地实现现代化转型相关涉。某种意义上,东方的"文化中心主义"心态要比西方的"文化中心主义"激进和顽固得多。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研究进路,必须正视世界多元文化共存与新的"轴心时代"渐次发育之"捆绑式"历史真实与趋向。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极大丰富和激烈碰撞的一个关键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在文化教育领域出现了民主主义、民族主义争社会主义三种教育思潮.民族主义教育思潮因其自身局限和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并未得以实现.但民族主义教育思潮肯定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采取虚心学习的态度,关注人在革命时期的发展问题,这对中国当代国学教育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反现代性发展思潮是在反思和批判全球现代化运动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以否定现代性为基本理论取向的社会思潮,它既包括以解构和终结现代性为主旨的后现代主义,也包括以固守传统、拒斥现代性为取向的文化守成主义.反现代性发展思潮既孕育有积极合理的因子,也涵括某些消极颓废的成分,在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发展理论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的同时,亦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合理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能力,必须正确剖析当代中国各种主要社会思潮的本质内容和价值取向,提高现实针对性;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0.
先进文化应该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具有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毛泽东思想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又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集中体现。党和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同时,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到社会主义文化的转变。毛泽东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是对毛泽东文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历史经验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之后,在外力的作用下,在救亡图存的背景下,中国近代社会的文化思潮一次次发生改变。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主流地位丧失,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大范围的向西方学习,由"中体西用""进化论"到"马列主义的阶级斗争论"等,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并取得革命胜利。但是中国现代文化由于缺乏"理性"精神,从而出现了诸多发展障碍。追求文化的现代化,将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文化进行有机结合,成为反思之后唯一的文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挽救亡国灭种的社会危机,谋求民主独立,中国先进分子倡言军国民,主张“全民皆兵”,成立尚武社团。军国民主义思潮将尚武观念重新植入文化内涵,为20世纪上丰叶的中国民族民主革命造就了一大批爱国人士,但同时它也成为军闯政权建立的社会文化根因。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深,同时西方社会鱼龙混杂的各种社会思潮也纷纷涌入中国,从思想和行动上极大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群体。互联网成为当代大学生接受国外社会思潮的主要渠道。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抵御西方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是目前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意见的影响力,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减少"网络思想泡沫"。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主义学说”,“是十九世纪的产物”。在近代中国人中,最早接触和介绍西方社会主义思潮的,是流亡在国外的早期革命党人,资产阶级改良派和留学生。二十世纪初期,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包括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开始零星地传入中国。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符合中华民族历史传统且又能够代表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许多价值理念,都可以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找到它们的渊源。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增强核心价值观自信,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内各种思潮活跃,呈现出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复杂局面,各种社会思潮随着时代洪流的前进起伏消长。在多元社会思潮中,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向民众传递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将中国主流价值高度凝聚,形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动力。为了始终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需要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社会思潮如个人主义思潮、务实趋利主义思潮等不断地涌入我国,对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出现了信仰危机。高校作为社会思想文化生产传播的前沿阵地,势必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高等学校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文化保守主义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新世纪以来成为我国非常关注的文化派别和社会思想潮流。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对当今社会文化既有其积极一面,也有一些负面影响。我们应该用客观的、全面的唯物史观来看待当代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使其成为有益的力量,服务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对社会主义思潮和文献的科学批判是《共产党宣言》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在与非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中不断发展成熟的。分析和研读《共产党宣言》对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深刻领会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社会思潮的基本方法,无论对坚持和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还是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当代社会思潮,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社会,尤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思潮空前活跃,对当时乃至后来的青年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些思潮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潮和小资产阶级的无政府主义思潮。当前,在改革开放、思想活跃的社会条件下,了解这两大思潮的主要观点以及正确认识和评价它们,对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