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中的文化双向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继超 《江苏高教》2002,(4):105-107
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越来越广泛,文化双向互动对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工作本身有着重要的影响。文化差异、文化滞差、校园文化等是产生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中的文化双向互动的主要原因。针对文化互动的利益、冲突和学习性等不同的特征,我们应从文化是生产力的高度出发,加强文化的比较研究,采取“拿来”与“送去”并重的原则,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实现“文化自学,和而不同”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一、正确认识高等教育职能的客观必要性“高等教育”是“教育”范畴中的一个特例,高等教育并非抽象的、理想化了的,而是具体的、实际存在的。在新世纪,作为传递高级文化、探究高深学问、培养高级人才的高等教育,首当其冲面对的是科技和文化的挑战。所以,高等教育在与...  相似文献   

3.
我国网络教育资源的共建机制及其运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高等教育能增加一个人所拥有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符号资本。现实也证明,高等教育可以培养出更有修养的公民、更有生产能力的工人、更有欣赏力的闲暇利用者。但教育资源是有限的,当它不能满足普及高等教育的需要时,教育公平问题便出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无疑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正如潘懋元教授所说:“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大众化高等教育必须包含一定数量的精英教育,两者朝不同的方向发展,都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在大众化前提下,发展适量的精英教育,使两者协调发展,是实现教育真正公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思民族高等教育研究,存在着“三重三轻”的倾向,这与我国“多元一体”的多民族文化发展格局不相适应。高等教育属于文化的范畴,民族高等教育研究应该坚持文化研究的原则,避免文化偏见;高等教育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民族高等教育研究应该重视多民族交往发生的文化变迁在各民族高等教育演变中的作用,用历史学的观点审视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普通教育相比,它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有着更加密切和直接的关系,从而受到各国的重视。法国社会党执政以后,进一步强调法国高等教育应该“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参与技术进步”。前法国教育部长萨瓦里也曾指出,要让“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研究更广泛地面向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现实”。两个多世纪以来,法国工科大学(法国人称之为“大学校”)以它面向社会、联系实际的鲜明特征,在法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独树一帜,培养了大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和工程等方面出类拔萃的人材;在法国人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对此,我们应认真研究,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6.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中山大学吴福光谭锦群一、高等教育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部分,高等教育更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密切的联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3年5月发表的第四个人文发展年...  相似文献   

7.
明兰 《铜仁学院学报》2009,11(6):105-109
高等教育公平,就是让每一个人在入学机会、教育过程、教育结果方面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在贫困地区,由于受经济滞后、地理环境的约束,传统性别文化、民族特殊性以及女性价值观等主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女性高等教育基本处于贫困状态,“起点公平”有形无实,“过程公平”貌似神非,导致“结果公平”流于神话,这不仅成为制约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瓶颈,也成为影响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因此,推动高等教育公平已成为贫困地区高校女性教育发展的关键。女性教育的发展需要国家、社会以及女性自身等多方的共同努力,高等教育更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剖析了俄罗斯的村社文化,并联系俄罗斯高等教育变革进行分析,以期找出俄罗斯传统文化与现代高等教育变革之间的关系。由此,本文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变革必然要受到传统文化的制约;俄罗斯在它的高等教育变革中便受到其传统的村社文化的强烈影响。俄罗斯传统的古老村社文化蕴涵着浓厚的“集体主义”和“国家主义”思想,它们在漫漫历史演进中形成了俄罗斯人对集体和国家的深厚依赖与信任、对私有和市场的天然排斥与敌对;反映在高等教育方面就是强调和固守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权力渗透和义务行使,并且视民众享受国家给予和保障的免费高等教育为当然。但这种传统文化思想和高等教育观念却与今天面向市场经济的俄罗斯高等教育变革相冲突,使得俄罗斯高等教育变革步履艰难,从而也不得不采用“新旧并存”的变革思路和做法。  相似文献   

9.
“速胜论”式的大发展与“渐进论”式的适度发展均秒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高等教育质量观和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都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有着重要影响。根据国情量力而行,适“度”的大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校园文化是典型的管理文化,建设高品位的大学校园文化是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措施。把与学校所处的位置、发展目标、发展战略相一致的校园“个性”文化,与育“德”、育“智”、育“体”、育“美”等“共性”文化结合起来建设,是建设高品位大学校园文化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文化资本是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来的一个社会学概念,从它的三种基本表现形态来看,都与高等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资本的再生是以教育资格的形式而被制度化的,因此高等教育在文化资本再生的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高等教育与文化资本体现了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我们更应该重视文化资本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在个人、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理解和解释高等教育的贡献与价值对高等教育自身与社会、国家发展至关重要。“公益”“私益”“共益”是当前国际与本土学界用以解释高等教育贡献与价值的核心概念,也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价值取向。本文关注中国文化中的“公”“私”之辩,并基于具体的高等教育理念和实践,解释为何被我国高等教育广泛使用的“公益”“私益”等西方理念难以有效捕捉我国话语中“公”“私”概念的内涵,而“共益”概念与我国话语更为接近,可以成为更适合描述我国高等教育贡献与价值的理念。对相关概念在中西话语体系下的概念辨析与本土建构,也是对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需要的有效回应。  相似文献   

13.
建设一流高职院校是我国国力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高职教育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文化活动,其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以至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无不蕴含着以“文”化人的思想与实践,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流高职院校的独特魅力和品牌形象.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有着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职业化”教育的文化特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之要,重在强化其文化特征,涵养其文化底蕴;高职院校只有具备明确的文化使命、不凡的文化魅力、强劲的文化实力、充沛的文化活力等文化特征,才能真正成为一流的院校.  相似文献   

14.
“肯定多样性”是“肯定性行动”与“多元文化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是美国族群政治与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三阶段.它既是美国少数族群与主体族群之间政治和法律博弈的结果,也有着深刻的文化、教育和经济意蕴.其核心观点是:多样性不是问题,而是资源.这对于我们理解和处理民族及其文化多样性问题、发展民族教育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对于内地高等教育民族班(校)教育而言,我们应努力促进各民族大学生在教室内外的正式与非正式互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5.
徐晓 《培训与研究》2005,22(5):132-132,F0003
图书馆在师范院校端庄得体的“师表”文化、笃信好学的“师才”文把和乐于奉献的“师德”文化构建与积淀中具有核心地位,并对师范人才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才”、“德”作为师范院校图书馆的三大特质,与师范院校的育人目标,有着同构异质的文化品性。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高等教育的发展将会加快提高本地居民文化科技素质和劳动者技能的步伐;高校以政府“思想库、智囊团”和企业“外脑”的角色参与地方政府决策并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能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提升企业的经营能力;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结合有助于科技进步并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对所在地方文化氛围的营造和提高地区文化品位具有积极作用。本文论述了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广东高等教育发展的成绩、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地方政府高等教育职能必须重构及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7.
关于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国际经济、政治、文化三大挑战和国内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以及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深化改革的挑战入手,对如何确立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提出以下七点思考:第一,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必须更加坚定地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第二,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应当确立“向大众化阶段推进”的发展战略。第三,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的有效选择,是坚持“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战略。第四,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实施“多样化”、“特色化”战略的同时,必须坚持“系统优化”的战略思想。第五,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必须确立“向现代化目标迈进”的战略。第六,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必须确立“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战略。第七,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和“将改革贯穿始终”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阶段的“出口导向”是“升学”,素质教育的推行不取决于人们良好的愿望和政府倡导,更与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供应及配置方式的改善相关,这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高等教育阶段的“出口导向”是“就业”,当大学毕业生供大于求时,用人单位将由重视“文凭”向更重视大学生“性价比”转变,从而必然导致高等教育阶段更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而其中尤以培养学生在人才市场竞争力为导向的“成功素质教育”理念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应将人民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迈向质量更优和特色更强的“一流多元”新格局。面对高等教育普及化新阶段、新要求,江苏应构建“一流多元”高等教育结构。江苏“一流多元”高等教育结构“类中有层、层中有类、类中有类、层中有层”,而且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各司其职、各安其位、明确分工、协同合作”,不同特色的高等学校形成“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生态格局,凸显面向社会需求与立足地方发展并重、瞄准江苏产业与优化评价机制并行、统筹协调发展与建构三大治理并进的基本特征,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实现“两争一前列”的有力支撑、建设“高教强省”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高等教育创新是当前高等教育战线的一个重要任务。其理论意义在于,高等教育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高等教育创新有着必然的逻辑联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高等教育创新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从实践层面讲,一是要着重解决思想观念上的与时俱进;二是进行现行管理体制的创新;三是要敢于碰硬,一抓到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