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纾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对于他的翻译策略,尤其是选用古雅的译笔翻译外国文学,各家评说不一.本文拟从文化视角切入,重新审视林纾的翻译,不仅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林纡及其译作,而且会使我们更明确地意识到文学作品的翻译是两种文化在特定时期、特定场合斗争与协商的结果.在诸多文本外因素制约下,译者有时必须适度逾"矩"以保证其翻译作品顺利地为特定社会所接受.  相似文献   

2.
树才 《江汉学术》2011,(1):13-20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的行为,它的过程是"动态"的.因此显出其复杂性.对翻译过程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翻译行为究竞是怎么发生的",因为它丛然会引入"译者"这一维度.在任何翻译中,译者总是决定性的,因为实践翻译这种"跨语言"行为的,不是别人,正是译者.研究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必须把"译者"放在"原文"与"译文"的中间地带,...  相似文献   

3.
从交际翻译视角入手,在《红楼梦》英译本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交际翻译"理论对翻译的启示作用,提出我们不能用静止、单一的视角看待翻译,而必须考虑翻译发生的语境、目标读者的阅读期待以及翻译所要达到的效果等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彼得· 纽马克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视角,对比杨宪益和霍克斯《红楼梦》文化意象的英译. 杨译和霍译对形而下之"器"的物质文化到形而上之"道"的精神文化做了不同的处理. 杨译多运用语义翻译,霍译多采用交际翻译,但译者翻译策略不是一成不变,以期翻译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5.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得到普及,同时学习其他语言的需要也变得更加迫切.农业术语是对外贸易的载体,它的翻译属于一种较为特殊的文本翻译,而语言的互通性使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英汉农业术语的互译策略,进而研究出其他语言互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结合"忠实"和"通顺"翻译标准,提出了英译汉语新词语的四项原则.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并分析一些翻译新词语实例,还给出了三个具体翻译策略,以便译者作出有效的翻译.  相似文献   

7.
本雅明的翻译思想概括来讲就是"翻译超越论",其中的"纯语言"以及翻译的"森林喻""再生喻""切线喻"和"陶罐喻"对翻译诗歌有很大的启示;而庞德作为西方文艺学派的代表,他的"创译"让人耳目一新,与本雅明的翻译思想有很多契合之处.以庞德的汉诗英译为例,进一步阐释本雅明的"翻译超越论"具体的理论应用,以此为诗歌翻译研究提供新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在翻译目的论的观照下,翻译中的诸多因素,如译者的作用,接受者的角色以及原语文本的地位等都在这一新的理论视角中出现了新的意义,这些理论参数为我们重新思考、评价严复的"把翻译当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冰释我们心中诸多的疑团。  相似文献   

9.
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借鉴其它一些跨学科的知识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本文论述了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及交际翻译,并论证了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应用型本科院校翻译教学的现状出发,指出当前的翻译教学存在课程设置"两个不符"、师资队伍建设滞后、教学方法"三个轻视"、教材"两个脱节"、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 探讨应构建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特点的翻译教学体系以及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1.
翻译作为一门科学,自诞生之日起便充当着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媒介.但翻译手段的多样性,使翻译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本文试图通过阐述"直译"与"意译"的功能及其在不同文体中的运用,进而分析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辨证关系,从而论证两者综合运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翻译活动中,译入语读者的阅读审美需求与审美体验是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而接受美学"期待视野"与"审美距离"概念的提出恰好弥补了文化翻译中存在的译入语读者对翻译文本的审美缺陷问题.在接受美学视野内,翻译的文本不但要符合读者的阅读期待,更要起到开拓读者接受视野的作用.唯有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使翻译文本保有一定的阅读空间和审...  相似文献   

13.
从德国功能派翻译观看公示语汉英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示语是一种重要的应用文体.作为对传统"等值论"的重大突破,功能翻译理论的出现为翻译理论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解决了传统的对等翻译理论及其翻译策略越来越无法解决的公示语翻译问题.本文在对功能派翻译理论归纳总结基础上,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对公示语的英语翻译功能进行分析,归纳了我国公示语英语翻译中常出现的失误及纠正方法,总结了公示语的翻译规律和翻译策略.对提升我国公示语汉英翻译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几种诗歌翻译思想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纲 《职大学报》2010,(3):104-106
诗歌是文学中我们日常接触最多的也是最有魅力的部分之一。本文力图探讨近代中国的几位诗歌翻译大师的翻译思想:从郭沫若的诗歌翻译的品质观、创作论到王佐良的选材观和社会关联说再到许渊冲的"三美"说、"三化"论、"三之"论,这是一个不断继承和发展的过程,我国的诗歌翻译,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正在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对科技翻译的需求与日俱增,对翻译人才的"专业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此,将金融英语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领域进行研究,对金融英语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金融翻译工作者提供借鉴,对提高金融英语的翻译质量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从翻译家朱生豪的生平入手,剖析其翻译莎剧的动力、对莎剧的翻译和翻译观,认为朱生豪的翻译力求与原文在"神韵"上保持最大可能的一致,并且很好地践行了这一思想.朱译莎剧在中国近代英译汉的历史上堪称划时代的翻译文献.  相似文献   

17.
翻译学的研究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当今以跨文化交际为主要活动和目的的"全球化"过程中,翻译已成为跨文化交际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以往传统语文学阶段对于翻译"媒婆"论的比喻受到了历史的批判;然而在跨文化交际环境中,翻译与媒婆在交际功能上有其一定的相似性,依然有其积极的因素,可以为翻译的发展给予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8.
传统语义学,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语义学的翻译现在解释翻译现象时存在的不足之处启发我们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翻译过程.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指出:翻译具有体验性,多重互动性,创造性,语篇性,和谐性.在此基础上笔者运用翻译的客观世界和认知世界理论指导翻译实践,分析译本.  相似文献   

19.
"形神观"是中国传统绘画和文学翻译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从东晋顾恺之和现代傅雷的"形神现"学习认识切入,从理论、实践以及审美等角度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和文学翻译理论中的‘形神观'进行对比研究,以期获得有益的启示.从而丰富和拓宽文学翻译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标准可谓是中国翻译思想发展的一个标本,通过分析严复提出"信达雅"的过程.可以窥探到中国翻译发展的成就与局限,即中国气息.仅仅具有中国气息的翻译学现状局限了其功能的发挥,因此有必要探索中国翻译学研究从中国气息走向中国气派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