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母都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好,然而许多孩子这次考试考好了,下次却考得不理想,成绩很不稳定,这是为什么呢?究其根源,是由孩子学习能力的高低决定的。有些家长会问:"是不是让孩子多做题,对各种题型练习熟练了学习能力就自然形成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2.
学敏 《家长》2013,(Z1):60-61
也许很多人会说,"差生"这个提法本身就不对,因为现在几乎没有笨孩子。但是现实生活中,你不得不承认,存在有些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学习成绩上不去,每次考试都挨批的这种现象。的确没有笨孩子,但是否愿意努力,学习方法不对等原因最终导致了所谓的"差生"。"差生"变优等生其实也不难,以下这8种催化剂可以帮你快速踏入优秀生行列。  相似文献   

3.
毛毛是我辅导过的一个五年级的男孩,这孩子在学习上很是刻苦,但不知为什么,所有的功课都成绩平平。尤其是数学,无论他怎么努力,考试的成绩总在七十几分徘徊。据我的了解,毛毛的父母对他的学习一直采取“高压政策”,他们想让孩子考上重点中学,就急于求成忙着给孩子开小灶,请各种老师做家庭辅导。  相似文献   

4.
学习的目的     
老师上课教授,让学生自己看书、复习、做作业、考试……这些手段的目的都不是让孩子非得知道这些知识,而是让孩子亲自体会接受知识、学习本领的一个过程,是让孩子慢慢有“自学”的本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最重要的,是教育的本质目的,也是孩子将来最受用终身的。知识浩如烟海  相似文献   

5.
学习的目的     
之涵 《云南教育》2005,(5):37-37
老师上课教授,让学生自己看书、复习、做作业、考试……。这些手段的目的都不是让孩子非得知道这些知识,而是让孩子亲自体会接受知识、学习本领的一个过程,是让孩子慢慢有“自学”的本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最重要的,是教育的本质目的,也是孩子将来最受用终身的。  相似文献   

6.
郭艳军 《考试周刊》2014,(51):26-27
<正>如果有人说"中国的孩子生存能力比不过西方的孩子",你可能并不惊讶,因为中国父母培养了太多"小皇帝"、"小公主"。但若有人问你:"中国的学生与西方的学生相比谁更快乐?"则你会怎么回答?我们想让所有孩子快乐,可是他们快乐吗?近来我看了一篇文章《从外教眼中看中国教育》,很感慨。外教Veronica指出中国教育与美国教育的几点不同:教育目的不同,家庭作业不同,学习时间不同,课堂气氛不同,考试  相似文献   

7.
《少年儿童研究》2011,(4):20-24
如今的教育,让教师、家长、学生都已经绷足了劲,让孩子通过考试或是花钱上好学校,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让学习时间无限蚕食孩子的娱乐时间,办法可谓是想尽了。  相似文献   

8.
现在,不少家长都在暑假里安排孩子参加各种军训、训练营等,以磨炼孩子的意志,培养他们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诚然,让孩子在外面接受各种磨练,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劳精神是很有好处的,但笔者以为,很多"吃苦教育"其实完全可以在家中培养的。在多数家庭,孩子基本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到哪里都要人陪,依赖性很强。有的小孩都十多岁了,还不会自己洗澡、单独睡觉,至于洗衣服、煮饭、炒菜很多人连边都没挨过。这其中,可能有孩子怕吃苦的原因,但是,家长的错误观念也不无责任。有的家  相似文献   

9.
首先要相信孩子有管理自己的能力,让孩子学会承担后果.孩子在学习方面责任心的建立,小学低年级是个很关键的时期.从根本上来说,没有不爱学习的孩子.要想让孩子拥有责任心,其实很简单,只要让孩子认识到做这件事情是"好"的、"对"的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0.
面对孩子学习这件事,家长做得太多,有时候反而拖慢了孩子前进的步伐。家长要成为孩子学习的助攻者,需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考试,不把孩子的成绩和能力、人品挂钩;不讽刺、挖苦孩子,不在人格上贬损孩子;不采用激将法激励孩子,用对考试比较淡然的心态影响孩子,帮助孩子取得进步。  相似文献   

11.
<正>"鸡娃"背后,是无数家长的五味杂陈。"给孩子打鸡血",俗称"鸡娃",在如今的大城市,是众多家长热衷的育儿方式。家长不停催着孩子跑,让孩子拼学习,拼成绩,拼才艺,从"青蛙"一步步升级为"牛蛙""素鸡"……最近,"鸡娃"在舆论场中的再度走热,并不让人意外,这几乎已成为周期性热点,每逢寒暑假或考试季,经常被媒体拿来炒作一番。  相似文献   

12.
丛绿 《中华家教》2020,(1):10-11
20多年来,我辅导和咨询过很多孩子,所使用和推荐的方法里面最重要的就是犹太人的学习方法。这个方法不仅对国内的孩子有效,就连在辅导外国孩子学汉语时,都可以让他们在一年内通过HSK汉语水平八级考试。  相似文献   

13.
宋雪丽 《大学教育》2019,(2):195-198
判断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合格需要一套完整的系统,这是考试系统设计的初衷。传统的考试系统过多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会考试",无法真正反映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计算机新技术的出现,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人类生活更加轻松便捷。文章通过对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分析,并将大量试题进行整理形成庞大的题库,系统从题库中选取考题形成试卷,从多个角度为每个考点命题。考试完毕后运用大数据分析出考点覆盖率以及每道题的通过率,确定学生对所考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是否需要重新命题,以便于更有效地改进教学。最后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元数据设计、多层次设计、可插入设计技术应用到教学考试系统设计当中,设计一套新的考试系统。通过运用此考试系统将"考试"和"知识"原来扭曲的关系恢复正常,并让考试回归于检测知识掌握程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学习起跑线     
宝宝的出生伴随着喜悦、幸福和责任。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于是便创造条件让宝宝学习各种技能。但是人无完人,天才和神童毕竟少数,面对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做到"十项全能"并非易事。究竟该为宝宝选择哪方面的能力培养呢?这不,嘉嘉家也正为这个问题伤脑筋呢。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的孩子生来就有着别人没有的压力,该玩乐的年纪被父母和老师督促着去学习各种"一技之长",在长期应试教育驱使下埋头努力许多年,到真正该努力的年纪却是闲散迷茫不知所措。我们推行素质教育推行了一些年,成效如何不得而知。小学生时代是最单纯的年纪,倘若作为老师只是一味急功近利,只求孩子们会考试得高分,那就太不人道了。教授课堂知识是我们的本分,但是如果能在其中巧妙应用,让孩子们不仅学会考  相似文献   

16.
近日,某报报导了一位8岁小女孩的父亲不让孩子参加学校的任何考试的故事,看后心里不禁涌起悲怜的感觉来。悲其父因不明智而偏激的行为,怜孩子小小年纪却受着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之所以说这位父亲是偏激的,是因为他把应试教学等同于一切为了“分数”的应试教育了。应试教育与教育的真谛相悖,也理所当然的应予以反对与抨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就要取消学校里的一切考试。父亲想让孩子生活得快乐,这是正确的。但这也不意味着让学校取消各种考试,来迎合学生不想接受压力,不想参与竞争,不想体验成败的畏难心理。任何人所生活的环境都不可能随心…  相似文献   

17.
佚名 《课外阅读》2011,(16):20-21
儿子很聪明,可是他的粗心成了我的心病,平时就为他相当担心,一逢考试,更让我着急上火,这孩子题目永远会做,结果永远做错。前几天,家里的计算机坏了,儿子花了半天时间,修补漏洞,替各种软件升级,再一杀毒,机器果然又"活"了,他很是得意。我不禁感慨:"如果你也能升级,变得比较细心,那该多好啊!"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孩子是世界上最苦的"、"中国的家长是世界上最累的"……每当这些话在我的耳畔响起的时候,作为一名在中学任教的家长,我更感到有一种特殊的责任与使命。如何帮助孩子从各种作业与考试的"围堵"中冲出一条道路,让孩子轻装上阵,健康成长成才,始终是我关注的焦点。有人觉得"减负"仅仅是学校与老师的事情,其实,家庭也可以并且必须帮助孩子"减负"。首先,和谐、民主和宽松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减轻孩子学习的压力和负担。  相似文献   

19.
虽然义务教育阶段不允许入学考试,但很多孩子都带着十几张证书去报名,有家长感慨,不如千脆考试。上海市特级教师于漪希望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大对社会办学的整治力度,不能让铺天盖地的学习班和机械训练赚了家长的钱。害了孩子的童年与青春吁漪提醒,求知欲对孩子很重要,而做题目并不等于求知。如此“超前支付”,只会让孩子失去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而不是一味死记硬背,一味为了考试而考试,这就需要我们在对孩子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教学中,寓教于乐。孩子的定性和耐力通常较差,这就需要我们挖掘新的教育方式,来达到更好教育成果的目的。本文将对游戏与数学教学接轨、融合,创造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