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活需要.教育如果离开了生活,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育只有溶八生活中,回归生活,才具有生命力.沟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互动中学习.  相似文献   

2.
冯友兰曾多次声明,他的哲学"大体上是承接宋明道学中之理学一派.我们说'大体上',因为在许多点,我们亦有与宋明以来的理学,大小相同之处.我们说'承接',因为我们是'接着'宋明以来的理学讲的,而不是'照着'宋明以来的理学讲的".因此,冯友兰所讲的接着宋明理学讲,应该理解为主要接着程朱理学讲,而不能理解为只接着程朱理学讲.实际上,冯友兰的"接着讲"不仅仅是接着程朱理学讲,而且是融合了古今中西的"接着讲".  相似文献   

3.
正李志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资深教授)说:"钱教授的《‘大道和生学’简论——‘大道和生学’:史伯开创,老子建成》一文确实很好,正是抓在点子上的哲理发挥,是中国哲学史学科很有创意的文章。我为他的阐扬高唱赞歌。他的‘和生学’虽重在人文社会,犹可与现代物理学作更深度的结合,更深入自然哲学。"唐圣(广东湛江师范学院康德、牟宗三研究所所长、副教授,哲学博士)说:"爱哲学者,哲学乃生命,生命乃哲学也;如是地做哲学研究者,必当有建体立极之方向;必当循此方向而冥思之精构之。然确定一光明的学理方向,已实不易之;而循此方向建立一宏伟的哲学殿堂,更不易之。今‘大道和生’之智慧成为学界之  相似文献   

4.
中国心理文化的心理健康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复观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特性,可以说是'心的文化'"。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传统的中国哲学,中国文化,对人生、对心理健康而言,正如冯友兰所提到的那样,传统中国哲学的任务不在于增加实际的知识,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又如唐君毅的"心通九境"的哲学体系,是以儒家的天德流行境界为归趣的。"以一种静观'自我'的方式来达到对人生哲学的阐发,展示出'道德自我'或人的本心本性的不同面相。"  相似文献   

5.
培养哲学精神: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体现哲学的反思功能,渗透哲学的批判精神,贯彻以培养学生"思"的能力为目标的哲学教育观念,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失其为哲学的本性,焕发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哲学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2005年11月27日晚央视3套的"联合对抗"节目中,当红花旦主持人王良在给挑战者刘文涛读题时,有这样一题:"李白诗句'陈王昔时宴平乐'中的'陈王'指的是谁?"大凡有一些古文学素养的人都知道,"陈王"指的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曹子建,在此毋庸赘言.可"平乐"之"乐"字是否如王良所读之"yuè"音呢?我们不妨推敲一下.  相似文献   

7.
一 众所周知,数学问题解决已是国际上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热门话题,相比之下,在中国西部地区正在开展的"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数学教学研究(简称"'情境--问题'数学教学")虽然没有像"数学问题解决"那样"热门",但经过研究人员几年来的努力探索与实践,这项试验已日益显示出"她"的旺盛的生命力. 而今,这项试验研究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同时也越来越受到中国数学教育界的关注与支持. 在此,我们试图探究一下"情境--问题"数学教学与"数学问题解决"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学校的生命力根植于学校的文化,学校的发展,依赖于内涵的积淀。而让学校文化永具魅力和活力的秘诀就是要打造生本文化,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品牌。安阳外国语小学以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己任,从学校的现实出发,放眼世界,确定了立足于"中"而融汇于"西"的"中西交融多元发展"的学校文化建设理念,实现"融中西文化之优,扬师生个性之长,育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八字'哲学"是中华精气之所在--即民族精神之所在。那么,"八字"是哪八个字?又该如何理解?我们将分上、下两篇来阐明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尊重'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进行了5年多.5年前,它以其独特的生命力引起了教育界同行的关注;5年后,它通过了北京市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鉴定.为便于人们了解课题研究的全面情况,笔者作为课题组组长,在此对课题研究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并不一概反对考试,他说,"民主教育也是要考的"。他反对的是传统教育思想支配下的考试。他认为"中国现代之会考制度","毁灭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是"变相的科举",是"自杀杀人的制度";学生赶考,"把有意义的人生赶跑了","把中华民族的前途赶跑了"。正是因为这种考试制度有诸多流弊,丝毫无益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所以,陶先生多次大声疾呼:"停止那毁灭生活力之文字的会考!""打倒会考!"  相似文献   

12.
孟子主张法先王,他说:"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离娄上》)又说:"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同上)荀子呢?也说:"凡言不合先王,不顺礼义,谓之奸言.虽辩,君子不听."(《非相》)可见荀子也是主张法先王的.但正是在法先王的问题上,荀子却对孟子进行了猛烈的攻击:"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辞而祗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世俗之沟犹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遂受而传之,以为仲尼、子游为兹厚于后世,是则子思、孟轲之罪也."(《非十二子》)任继愈先生在他主编的《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中认定这是荀子"不赞  相似文献   

13.
在哲学领域'西学'再次'东渐'的浪潮中,希望从过去未被考察(至少是未被重视)过的资源中寻求出路,援'西学'入'马',以'西学'解'马',作为资'马'之鉴,寻求出'新',成了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的重要路径。概而言之,这种'以西学解马'可以分两种:一种是以西方近代哲学为资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一种'启蒙主义'式的...  相似文献   

14.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竭的生命力在于它不断与每一个"当下在场"的思想视域所发生的历史性生成.本文主要从释义学的角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性生成原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是中华民族团结凝聚的象征,这几乎是千百年来世人的共识.2006年12月4日,上海的<新闻晨报>刊发了一条"中国形象标志可能不再是'龙'"、"重新建构和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这一重要研究已正式被列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的新闻,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把"学生"看作动词.以"学"与"生"的和谐共存为基础,认为"学生"内在地包含了几项应有之义.第一,为什么学:造就绚丽多彩的"'人'生'";第二,怎样学:要"生"学,不能"死"学;第三,学什么:以知识为媒介,臻达"人生之道".对这些意义的认识,有助于人们更深刻理解"学生"一词所蕴涵的应有之意,这对于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培养、对于学习化社会的建构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7.
王栋生老师写过一篇<把"人的教育"写在我们的旗帜上>的文章,有读者讥之为"乌托邦",认为"人的教育"是"明天的空气",在现今中国不可能实行.王栋生老师回应说:"把人的教育说成是'明天的空气',这种极端消极的言论是对教育的亵渎,因为即使在应试教育猖獗之际,依旧有无数的教师坚守理想,努力实践着'人的教育',否则我们将面临更糟糕的环境!也正因为教育界还有这样的'三户',所以我们对教育改革应当充满希望." 这里有两点意思很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8.
"人性"与"阶级性"作为一对相互对立的概念出现并且在中国现代文学形成对峙、论争的态势,始自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1926年10月,梁实秋在<晨报副镌>上发表<文学批评辩>一文,认为"物质的状态是变动的,人生的态度是歧异的;但人性的质素是普遍的,文学的品味是固定的.所以伟大的文学作品能禁得起时代和地域的试验","纯正之'人性'乃文学批评惟一之标准"[1].联系梁实秋在前期的<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一文中对于新诗中的"人力车夫派"的指责与非难来看,他在此以"纯正之人性"作为文学批评的惟一标准显然是有所指的.  相似文献   

19.
修身自强     
《周易.乾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唐朝孔颖达解释说: "'天行健',谓天体之行,昼夜不息,周而复始,无时亏退,故云'天行健',此谓天之自然之象。 '君子以自强不息',此以人事法天所行,言君子之人,用此卦象,自强勉力,不有止息。" 《道德经》中说: "自胜者强。"自强就是胜过自己,不是胜过别人。人人都想胜过别人,必然竞争,竞争难免不择手段,勾心斗角,弄虚作假,陷人坑人,人际没有一日平静,自心也难得一天安宁,  相似文献   

20.
哲学教科书中"绝对真理"一词的含义存在一定的混乱,为此学生提出了"没有绝对真理'是绝对真理吗?"这一问题.问题之源是教材在两种含义上使用了"绝对真理"的概念:真理的绝对性和终极真理.本文认为:绝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建议引入"终极真理"取代"绝对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