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一家中国企业,无论本土市场的规模多大,企业依然没有未来。中国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规模——全球规模,因此中国企业需要拓展海外业务。这种想法促成了联想收购IBMPC业务。2005年,  相似文献   

2.
洪军 《职业圈》2008,(13):22-25
联想继2005年底用DELL的威廉阿梅里奥换掉IBM的CEO斯蒂芬沃德后,2006年8月又引入5名DELL的高管担任全球高级职位。这一动作除了表示联想将DELL作为主要假想敌之外,杨元庆在访谈中表示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联想始终没有完成与IBM的文化融合,迫切需要引进第三种力量削弱IBM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马耀东 《职业圈》2011,(21):84-85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新经济情势的变化,并购已经成为企业强化竞争能力,推进全球战略的重要手段。但是通过对许多并购案例的分析却看出,并购的成功率并不高。据美国《商业周刊》的研究表明,四分之三的企业并购后完全失败,毕马威、埃森哲的研究数据表明,并购后有一半的企业生产率下降,并购后的三年时间里会有六成多的企业出现零增长。  相似文献   

4.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新经济情势的变化,并购已经成为企业强化竞争能力,推进全球战略的重要手段。但是通过对许多并购案例的分析却看出,并购的成功率并不高。据美国《商业周刊》的研究表明,四分之三的企业并购后完全失败,毕马威、埃森哲的研究数据表明,并购后有一半的企业生产率下降,并购后的三年时间里会有六成多的企业出现零增长。  相似文献   

5.
荣成 《生态文化》2008,(5):48-48
赵洪银所著《康巴诗稿》近日由四川出版集团巴蜀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收入作者新作百余首,分为“康巴行草”、“康巴印象”、“康巴辞稿”、“康巴日记”等四个施展章。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桃花源记》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唐代张《游仙窟》、顾况《仙游记》、《莽墟赋》也是类似作品 ,但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内涵和关怀视野是不同的。顾况《仙游记》、《莽墟赋》在某种意义上说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理想社会期望的历史回归 ,表现了作者社会关怀的广阔性 ;而张的《游仙窟》则纯粹是文士对诗酒风流的追慕和向往 ,其关注点在个体生活。顾况是对张的超越和向陶渊明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梁书》与《南史》的刘勰传对刘勰的身世、经历和文集等的记载是不同的,由此引起研究者对有关刘勰的问题有不同的观点。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本文认为,《梁书·刘勰传》的记载是可信的,而《南史·刘勰传》对《梁书·刘勰传》所做的删减,并非是由于其“失实”,而是因为就简或存疑。因此,在对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的研究中,《梁书·刘勰传》是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8.
关于<关雎>的主旨,汉宋儒者多持颂扬"后妃之德"说,近代以来学者多持男女情爱说.<论语>载孔子论<关雎>则强调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对于"哀而不伤"的含意,人们一直不得确解.上博简<诗论>有关于<关雎>诗的较多的评析,对于我们理解是诗主旨颇有启发.它以"色"、"礼"、情感之说论析<关雎>,远较传、笺和宋儒的"后妃之德"说更接近<关雎>一诗的本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立足于文献,尤其是先秦儒家的文献,在对《大学》、《中庸》的关键词进行训诂考证和文献思想分析的基础之上,对《大学》的"明明德"、"格物"和《中庸》的"中"和"天命之谓性"等概念与判断的含义及其与文献思想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赜索隐,阐幽表微,深刻揭示了这两部经典的宗教性内涵,系统阐述了在儒家哲学理论框架下,人之所以为人者只有在"天"与"人"的关系之中才能充分实现的根本道理。本文以先秦儒家由原始宗教向人文主义转型的历史脉络为依据,刷新了历代关于"格物、致知"、"中"、"天命之谓性"的各种观点,为现代人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加强道德修养,去做一个真正有根底、有理想、有道德、有践履的人,提供了重要的现代诠释。  相似文献   

10.
在西汉建立之初至汉武帝中期这一时期的记载上,《汉书》内容多承袭《史记》旧文,但在语词句式上有改动。该文通过比较《史记》和《汉书》的一些个别篇章,观察其语言现象,列举了两书中重叠部分的语言差别:(1)古籍用字;(2)词汇;(3)语法句式。从这些差别中可以探寻两书语言风格的不同,对文学和语言的研究或许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乐经》这一专用名词,特指先秦作为音乐典范的书。本有一部《乐经》,流传至今的先秦典籍和不断出土的先秦文献即可提供充足的证据。《乐经》只是一部《诗经》的曲谱,供歌唱和演奏而已,没有多少文字说明。《乐经》亡佚,不仅仅毁于秦火,亦与列国纷争、礼崩乐坏,郑卫之声的冲击,关注《诗经》的视角发生了转移等密切相关。后世以《大司乐》、《乐记》、律吕声音、杂采诸言乐之文、将十二律当作十二月令等为《乐经》,皆牵强附会,不足为信。后出的《乐经》各种佚文,均非出自古《乐经》。  相似文献   

12.
今年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的《对外传播教程》,是长期从事外宣工作的资深专家沈苏儒的作,是1990年由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对外报道业务基础》的增订版。当年,朱穆之同志看到这本书的写作提纲后说:“对外宣传很需要这样的基本教材,它的出版对培养和提高对外宣传工作的业务水平会有很大的作用。”而赵启正同志在看书后给作写信说:“我发现这是我需要读的书。”  相似文献   

13.
《辽东志》始成稿于永乐年间;此后,又经历了四次重修,其中,尤以第三、四次成果最著,分别修成任洛《辽东志》九卷和李辅《全辽志》六卷。二书各具特色和显著价值,成为今人研究明代辽东历史所依据的首选和主要史籍。但目前学术界对两《志》的研究还很薄弱,不仅对其成书的过程和刊刻次数尚有疑问,而且对其独特的史料价值还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这直接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乃至明代辽东史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4.
孟庆梅 《文化学刊》2023,(4):106-109
本文以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为关照,结合文本细读就诗歌《老虎》与《鹰》的意象语言进行文化与审美价值阐释。在伟大代码的破译下,诗歌《老虎》与《鹰》都扎根于《圣经》,与《圣经》意象存在一定意义上的关联性、互文性、共通性。两首诗歌都映射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展示了诗人极其唯美的诗歌创作艺术与超越时空有限性的丰富想象力。两首诗歌都是诗人借物抒怀,找寻形而上慰藉的心灵独白,都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关怀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说文解字注》和《说文通训定声》都是清代学者对传世本《说文解字》进行研究后写成的经典之作。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二书虽皆重视音义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又各有侧重:前者更倾向于还原《说文解字》原貌,保留《说文解字》原有体系,更重视本义和本字,属于文字学著作;而后者则是打乱《说文解字》原有体系,建立自己的说解系统,属于语言学著作。  相似文献   

16.
《礼记·乐记》非公孙尼子所作 ,几为目前学术界所共识 ,但有些学者认为《礼记·乐记》是河间献王等所作《乐记》的一部分 ,而河间献王的内史丞王定传授给王禹、王禹于成帝时献上的“二十四卷记” ,也即是献王等所作《乐记》。笔者通过对《汉书·艺文志、礼乐志》等有关资料的考辩 ,认为《礼记·乐记》 ,为献王等所作《乐记》的一部分是有道理的 ,但《王禹记》决非献王等所作《乐记》 ,也就是说《礼记·乐记》决非《王禹记》。  相似文献   

17.
陈洪标 《文化交流》2010,(10):75-78
宁海作家浦子印销4.8万册的长篇处女作《龙窑》自出版后受到多方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文艺报》《文学报》等媒体先后发表了对该小说的评论文章,雷达、李敬泽、陈思和等10多位作家和评论家对这部小说纷纷叫好.称该小说是“对时光深处的乡村和大地充满诗意的怀想”。  相似文献   

18.
何琳 《生态文化》2010,(2):37-37,47
《葬花吟》是《红楼梦》中塑造林黛玉形象的杰出篇章.是小说诗词中的杰出之作。同时也是描绘大观园中林木景物的神来之笔。  相似文献   

19.
何宝民 《文化学刊》2014,(4):185-189
<正>魏猛克(1911-1984)漫画鲁迅,开始在《论语》杂志。1933年6月1日出版的第18期《论语》上,有一幅漫画引起读者注意:画面上高尔基和鲁迅站在一起,一个高大,一个矮小,画下标题:《鲁迅与高尔基》。漫画的作者魏猛克,原名魏干松,笔名另有猛克、克、孟克等,湖南长沙人。1930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他一边画画,一边开始文学创作,写的短评、随笔发表在《曼陀罗》(一个他自办的小刊  相似文献   

20.
简本《程寤》"唯王元祀"、《保训》"唯王五十年",是迄今仅有两例"唯王"格式的文王纪年材料,这两个纪年体现了受命之年称王与即位称王两说的矛盾。辨析先秦文献中的文王纪年材料,证明《程寤》简"唯王元祀"不可能是即位年,这两个文王纪年应源自两个体系;并据金文等纪年格式对其逐一断代,可推断《程寤》简"唯王元祀"的写定年代可能是西周中期,《保训》"唯王五十年"则可能是西周晚期或更晚。文王"受命称王"至迟西周中期已流行,"即位称王"出现较晚,疑不超过西周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