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多年前,我看了一部名为《暴力街区13》的电影,里面的男主角在城市里飞檐走壁,从不足一尺宽的狭缝中鱼跃而出,在相距四五米远的高楼问纵身越过。我上网搜了一下,发现所有镜头都是实拍。并非电脑特技,而且完全没有吊钢丝。它有一个很绚丽的名字——跑酷。  相似文献   

2.
他是央视热播剧《夺粮剿匪记》里那个人见人爱的别样警卫员“小土豆”;他是电影《决战刹马镇》里和林志玲、孙红雷对戏,令人捧腹大笑的“绿毛裤”;他是电影《建党伟业》中让导演一再加戏的爱国青年“匡互生”;他是电影《画壁》中跟随邓超一起进入画壁仙境的憨厚小书童“后夏”;他是湖南卫视热播剧《宫·锁珠帘》里让人爱限交加的“苏培盛”……他就是包贝尔。  相似文献   

3.
曼佳 《八小时以外》2014,(7):115-115
如果你曾深深迷恋于《速度与激情》,如果你是保罗·沃克的粉丝,这部电影应该去看一看。这是—部保罗·沃克的遗世之作,也是改编自2004年法国《暴力街区13》的—部作品。  相似文献   

4.
《教师博览》2021年9月号上旬版《如果在校园里遇到一只“棕熊”》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暴力就像是校园里的那只棕熊。它的出现,背后是一系列社会生态链的问题。每个参与校园暴力的孩子,背后大多有一个破碎、疏离的家庭。”这段话中的“每个参与校园暴力的孩子,背后大多有一个破碎、疏离的家庭”一句表述不当。  相似文献   

5.
(三)如此外婆”9月里的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从学校口家路经街区转角的公园。公园里很安静,似乎只有我一个人在轻松闲逸地享受着这一切。不经意地一抬头,一个在大型攀登架上蠕动的小小身影一下子吸住了我的目光。这是一个4岁左右的“小伙子”,正独自尽情享受着这台巨大无比的“玩具”。只见他,不断地变换各种方式,从各种“路径”攀爬到半空中的某个平台上,又不断地变换各种方式从各种“路径”回到地面上来。他的许多动作可以说是精彩之极,也可说是惊险之极。特别是第一次看见他头朝下脚朝上,肚皮贴着滑梯板面,展开双臂,像只鸟…  相似文献   

6.
《野蛮人柯南》(他说话不多,不过他在“终结者”系列电影里也这样)。该片低级粗野,渲染暴力,但想象奇特怪异,施瓦辛格好像是为柯南这个角色生出来的。(dredwulf)  相似文献   

7.
正是电影《东京审判》海报上那句赫然的宣传语——“一部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的电影”,让我这个中国人了解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那段历史。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主流史实大片,《东京审判》首度揭密了那段跌宕起伏、震撼人心却不为太多人熟知的历史,完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电影题材从打击日本侵略者向审判侵略元凶的飞跃。就像一篇影评里说的:“在这个电影江湖里花拳绣腿大行其道的时代,拍这样一部片子是需要勇气的。因为历史本身就是一块硬骨头。”虽然电影本身无法承受历史和现实之重,但不能否认,《东京审判》让我们再一次正视了一段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论文探讨了从鲁迅到余华等现代中国作家以及中国现代文艺对于暴力的不同关注和思考,尤其以电影《悲情城市》和《霸王别姬》为中心讨论了台湾和大陆不同的历史经验和记忆。文革成为了大陆知识分子历史记忆的符号,《霸王别姬》是大陆“伤痕文学”的发展,凝结了大陆知识分子的历史悲情。“二二八”则成为了台湾历史记忆的符号,《悲情城市》是台湾经验的一种表述。民族——国家成为了这两部电影暴力批判的对象。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世界现代民族——国家是在抵抗帝国主义暴力入侵的过程中建构起来的,因此,实际上,民族——国家包含了抵抗与压迫的双重性质。在民族主义的建构中,往往忽视了民族主义内部的暴力和压迫。而在对民族——国家的批判中,也同时压抑了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暴力的批判。  相似文献   

9.
美国各大高校渐渐成为跑酷热门地点。大部分校园由于场地通风,建筑形态多样,非常适合跑酷玩家挑战自己的技能与胆识。近年来,通过25000多部YouTube短片以及其它更为主流的娱乐形式,这种运动已渐渐为美国人所认识。一名大一学生去年告诉父母自己在玩跑酷,他们(当时)还不大明白他在说什么。直到最近他问父母是否看过007电影系列的《皇家赌场》时,他们答道:"看了。"  相似文献   

10.
暴力美学主要指电影中对暴力的形式主义追求,其目的是消解暴力。受中国传统文学中暴力表达及暴力与侠义共存的江湖文化的影响,当代武侠电影显示出鲜明的暴力美学特征,主要表现为暴力的神圣化、伦理化,暴力动作的舞蹈化,暴力的浪漫化,暴力的喜剧化。当今电影创作有渲染暴力的趋势,无论从道德意义还是从美学意义讲,这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1.
“血战到底”是《兵王》推出的最新副本活动,玩法有点类似子日本一部暴力电影《大逃杀》,所有进去的玩家互相残杀。一直生存到最后的人成为最大赢家。你只能战斗,因为你要活下去。在生存游戏中,怎样才能保证自己是坚挺到最后的那个?  相似文献   

12.
宁才拍摄的电影《额吉》赞颂3000多名上海孤儿在内蒙古成长和生活中所体验和感悟到的人间真善美。影片中没有启用冲突、暴力等吸引眼球的元素,用诗歌一样唯关纯净的镜头语言进行着内敛深沉的情感积淀。“爱,是人世间最温暖的太阳”,影片的核心主题,就在这句直白浓烈的旁白里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13.
彭于晏     
《红领巾》2014,(10):33-33
从《爱情白皮书》里的阳光小子到《寒战》里的型男警察,已迈人而立之年的彭于晏完成了自己的华丽转身,如今,越来越有型的他已经成为了台湾最炙手可热的“人气王”。十年前,彭于晏还是偶像剧里那个容貌精致、气质清新的少年,而近年来,他已经不声不响地接拍了十余部风格迥异的电影,并迅速跻身影视界一线小生的行列,一部让人热血沸腾的《翻滚吧!阿信》更让他与刘德华等资深前辈一同入围了代表着华语电影最高成就的“金马奖”。  相似文献   

14.
可以说《疯狂的石头》这部电影是成功的。它让亿万中国人看后,都铭记在心。不论是从它的票房还是从他的影响对中国的电影都是一个不小的冲击。在笔者看来,《疯狂的石头》最有意义的一点,就是对“电影不是什么人都能拍”的证明。这些年,观众不爱看中国电影,也许有一百个原因,但有一个原因是最致命的,就是电影里的人比观众傻,其实也就是拍电影的人不行。  相似文献   

15.
书虫的故事     
我自小生长在军队大院里。每天早晨,听到的第一种声音就是军人的起床号。高音大喇叭里千篇一律的红色歌曲.震得人耳朵发麻。不过。周末总有电影看。电影就在大操场上放映,翻来覆去地放《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孩子们都戏称其为“老三战”)。另外,还有《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什么的,印象最深的,是电影里面的跳芭蕾舞的“小天鹅”。  相似文献   

16.
跑酷族     
艾伦 《新读写》2014,(9):17-17
“跑酷”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法国,是一项能够开发人类潜在运动能力的体育活动,其经典动作是金刚跳、前空翻、蹬墙后空翻。“跑酷族”就是把整个城市当做一个大训练场.利用一切围墙、屋顶,特别是废弃的房屋进行攀爬、穿越的人群。  相似文献   

17.
朱斌 《考试周刊》2022,(49):31-34
“Mind+”编程软件简单易行、界面简洁,适用于青少年编程教育,契合于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规定。基于Mind+进行了“《黑白跑酷》编程作品”的项目式教学研究,通过了解编程、确定主题、分析逻辑、编写算法、实施方案等步骤完成了《黑白跑酷》编程作品的设计与开发,对当代信息编程教育的开展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温蘅芷 《辅导员》2013,(23):56-56
假期里,我和爸爸一起观看了《童年的收音机》这部电影.电影里讲述的是一个叫“小眼镜”的小男孩带着一群小朋友如何从一本《十万个为什么》的书里学习做矿石收音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作为卖座电影《志明与春娇》的第二部,即将于3月末上映的《春娇卤志明》从拍摄起就备受期待。平淡却细腻的描写让人在这部并非大投资的电影里,感受到了大都市中难得的纯粹爱情。  相似文献   

20.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酷”的平庸 南桥 ①2014年5月,加州学生埃利奥特·罗杰持枪杀死了六名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学生。事后,舆论试图从各种角度分析他滥杀无辜的原因。我看到的一种解释是,罗杰和很多年轻人一样,被现代传媒洗脑了。凶手的父亲是电影《饥饿游戏》的助理导演之一,而《饥饿游戏》之类电影所代表的流行文化,让人们对年轻人之间的暴力和残杀习以为常。这个“洗脑说”虽充满争议,我倒觉得它也是合理的解释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