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金融风暴下的大学生就业难题日益突显.部分传销组织有抬头之势。近日,江西理工大学建立了“反传销工作队”,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教育他们自觉抵制传销、远离传销。  相似文献   

2.
传销:“温柔陷阱”套牢学子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时代是美丽而浪漫的,然而就在莘莘学子为实现理想而寒窗苦读时,一些大中专学生却跌进了“好朋友”“好同学”设下的“温柔陷阱”里,远离家乡、亲人、老师、同学、朋友,他们有家难归,沉迷于“人头传销”,把亲人、同学列为传销对象。随着传销半径的扩大,投身“温柔陷阱”的人越来越多,这些大学生也成了别人手中的一枚棋子,任人摆布……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最近,自治区高校工委、教育厅在对全区高校学生参与传销和变相赌博等活动情况调查中发现,我区共有5所高校9名大学生参与传销化妆品、服装等,参与传销的学生绝大部分是毕业班的学生;有5所高校39名大学生参与地下“足彩”、“六合彩”等赌博活动。这些参与传销和变相赌博活动的学生经过学校批评教育后,虽然有所改正,并与非法组织脱离了关系,但造成的社会影响很坏,教训十分深刻。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自治区高校工委、教育厅向全区各高等学校发出《关于严禁我区高校大学生参与传销和变相赌博等活动的通知》,要求各高校要提…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随着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传销的魔爪也深入到了大学毕业生中。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分析了就业安全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参与传销的风险,探讨了高校如何防控大学生参与传销活动,如何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大学生传销问题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传销给大学生造成的危害和负面影响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特别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大学生就业难度增加,为传销活动向大学生发展提供了空间。大学生陷入传销固然有其复杂的社会原因和传销本身所具有的极大欺诈性和隐蔽性,但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责任意识的弱化与责任能力的缺失是主要原因之一。有效根治这一病疾的最终途径还在于不断完善大学生责任教育体系,这对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大学生参与传销的原因和心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范传销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近日,网上一则《山西女大学生网上求职遇“名企”招聘陷阱》的新闻引起了我的关注,因为这种行骗手段似曾相识。曾经身陷传销组织9天的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写了一篇名为《因为执着,所以活着》的帖子,讲述了自己惊心动魄的经历,希望能够引起大学生的警醒。而传销组织的行骗手段和这个女大学生的遭遇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国内出现了很多高智商的传销组织成员,其中有不少人就是在校的或者刚毕业的大学生,而且由于其方法、手段比以往更加高明更加隐蔽,其危害也更大。然而,当前我国关于防治大学生误入传销的理论研究存在着重防轻治,重前期预防、轻后续治理与安抚,重内因轻外因,过度强调大学生自身原因误入传销等问题实务操作中,有关部门、学校防治不力以及各种宣传力度不够使得传销屡禁不止。本文试图通过对传销本质的解读,提出高等教育中防治大学生误入传销的办法和途径,构建一个安宁和谐的大学校园。  相似文献   

8.
声音     
《教育与职业》2007,(1):18-18
“要像防瘟疫一样严防传销活动进入校园。”一针对近日一些大学生参与非法传销的现象.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表示,社会各方面要对曾经参与传销的同学给予热情帮助,帮助其迷途知返。  相似文献   

9.
今年4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出通知,从4月起至6月30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的专项行动,并公布了一份传销组织和变相传销组织的“黑名单”。臭名昭著的“美国远程教育”(也作美国全球教育网即Worldedo)赫然在目。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湖北省公安厅侦破的“欧丽曼”非法传销大案,涉及来自全国各地2000多名大学生。非法传销活动竟然蔓延到了大学校园,不少大学生,甚至是一些名牌大学的同学也加入到这一队伍中来。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同学走上违法的道路呢?很显然,不法商贩的诱骗是直接诱因,他们打着迅速致富的旗号,诱骗那些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另一方面,是大学生本身的问题:当经商风吹进校园的时候,一些同学为了挣钱,盲目参与这类活动,传销自然也成了一些同学的选择。结果是自投罗网,搭钱、搭力、搭感情。传销组织是一个典型的塔式组织,一旦组织的某一环节尤其上游位置…  相似文献   

11.
金融风暴下的大学生就业难题日益突显,部分传销组织有抬头之势。近日,江西理工大学建立了"反传销工作队",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教育他们自觉抵制传销、远离传销。江西理工大学团委书记李国金介绍说,大学生陷入传销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大学生被骗参与传销活动的现象屡禁不止。文章从大学生陷入传销组织的危害入手,从传销组织、大学生自身、高校教育及社会因素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大学生涉入传销组织的主要原因,并针对这一现象,对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传销在大学中的的新动向,研究传销组织选择大学生作为重点发展对象的主客观原因,剖析传销的真相及其危害,并提出了学生个人和高校防范大学生陷入传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各地查处的传销案件中,参与传销的大学生所占的比例正在逐年攀升。被称为"经济邪教"的传销组织,不断变换各种欺诈手段,网罗大学生加入其组织,给大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也对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介绍了非法传销的基本情况及其危害,对大学生参与非法传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高校加强管理及思想教育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部分传销组织借机将目标对象锁定为大学生,传销参与者中大学生比例较大且呈现增长趋势。为应对传销组织的不断变异、确保大学生平安就业以及提高反传销工作实效,高校应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反传销预防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6.
在采访陈浩安之前。记者上网查了一些相关的新闻。发现近段时期大学生求职陷入传销陷阱的事件屡屡见诸报端。“四川学子落入“网络传销“陷阱被困7天6夜“、“兰州10学子陷传销魔窟。1人跳楼逃脱尚有9人被困“……很巧的是。与陈浩安同校的另一位同学也在两个月后因急于求职被骗至广东。比陈不幸的是。他是在被禁12天之后才在警方和学校的帮助之下逃脱。  相似文献   

17.
据报载,南京一女大学生在网上求职,对方自称是深圳一家大型跨国公司,并许诺年薪8万元。结果到了深圳之后才发现,所谓的大型跨国公司竟然是一个地下传销窝点。其实,这位女大学生的遭遇非常具有典型性。近年来,随着求职方式和渠道的多样化,网上求职已成为大学生求职的一种有效形式。但由于招聘者和应聘者无法面对面地交流,求职者很难判断招聘方提供的条件的真实性。而一些公司更是提供虚假聘用待遇,当大学生求职者到了招聘单位后才知道“并非如此”。还有一些非法单位,如地下传销组织也打着招聘人才的幌子,以虚假的高薪和诱人的条件诱惑涉世未…  相似文献   

18.
刑法修正案(七)的出台结束了我国传销犯罪以非法经营罪论处的非正常格局,但是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目前的传销违法入罪问题,即将团队计酬也纳入传销犯罪之列,这与国际上打击传销犯罪的“金字塔欺诈”犯罪相去甚远,不利于我国销售市场的正常发展.因此,我们需要重新系统地梳理传销入罪的相关情况,将团队计酬排除在外,与国际接轨,完善传销立法.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同时也是实践中亟待处理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各地非法传销大案频发,不少大案涉及在校大学生.经验不足、急功近利、暴富心理及就业困难是大学生涉足传销的主要原因.文章提出要通过提高大学生自身修养,加强反传销教育、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等,教育大学生远离传销这一"经济邪教".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自编的基本人口学资料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江苏省某劳教所中的265名男性传销者的基本人口学资料、人格特点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江苏省某高校的265名男性大学生的相应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发现:1、传销者多是低学历、未婚、无职业的人员;2、与普通大学生相比,传销者更多地具有内向、情绪不稳定和高精神质性的人格特点。基于此研究结果,本文最后就如何防止传销行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