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福成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83-88
笔者将少数民族教育权的实施情况作为特别关注的对象,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教育实施情况的考察,探讨少数民族教育权这一特殊的法律权利问题,并对少数民族教育权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做出分析,指出少数民族教育权有效实施的重大社会意义,最终对保障少数民族教育权的有效实施提出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2.
文化的社会性决定了只有制度化文化才能得到生存和发展,而我国的少数民族教育没有为少数民族文化以制度形式的存在提供空间,民族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缺失,造成了民族文化的边缘化。文化的价值在于它的归属价值,文化的归属价值体现在增强民族认同感,为所属民族提供了有意义的选择背景,因此少数民族教育必定有义务传承自己的文化,为自己民族做出有意义的选择提供丰富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3.
西部民族地区的资源开发事实上并没有完全形成民族地区发展的独特优势,反而增加了民族地区发展中的结构性失衡.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发展,必须与民族地区的实际相结合,并且内化为整个民族的现代化需要.这一任务的达成急需在民族地区优先发展教育,只有民族地区人力资本的增加和改善,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民族地区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4.
汤其领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3(6):65-68
佛寺在汉晋时期曾几经变化。汉代外来佛僧主要居住于官署从事译经活动,中土奉佛者则在浮屠祠事佛。至三国孙权为康僧会造塔始有塔寺,其后,随着两晋佛教的勃兴,寺塔剧增,以致南北朝时不仅出现了精舍式佛寺(庙寺),而且在北方出现了支提式佛寺——石窟寺。 相似文献
5.
由民族语言到汉语通用语,之间存在一个渐变的汉语方言形式,以及过渡的复杂过程。针对这一过程的研究涉及民族学生学习心理的演变,是对民族教育个体差异性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Fang Gao 《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2023,49(5):968-986
Despite national policies, de facto school segregation for racial/ethnic minority students in the West and East has continued to deepen. In Hong Kong, the segregated school system was abolished in 2013, while from 2004 reformed School Places Allocation Systems encouraged minority students to choose mainstream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However, de facto ethnicity-based school segregation continues to prevail. Most minority students in the mainstream system are stuck in low-status schools where they face discrimination and institutional exclusion. This has led many of them to retreat to a limited number of schools that have traditionally catered for minority communities. Such segregation calls forth scholarly attention to the paradoxical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hysical mixing of diverse students and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especially equal access to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PSE)—a key for minority youth to function in the competitive labour market. This study employed the theory of school-based social capital (SBSC) and compared the ways in which PSE-relevant institutional resources and support were rationalised and enacted by staff in de facto segregated and desegregated school contexts. Case studies of two secondary schools lead us to argue that desegregation is only effective when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culture and agents empower minority students through access to instrumental resources and support for the pursuit of PSE. The findings confound the desegregation policy and call for structural/institutional interventions to ensure instrumental SBSC is accessible to PSE-bound minority students in all schools, and thus increase the effectiveness of school desegregation. 相似文献
7.
所谓民族学校是指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批准的,在民族学生集中的地区专门设立的主要供少数民族学生就读的学校。西南地区民族学校与普通学校教育发展在管理体制、课程与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既存在着共性,也有其独特性。因此,在民族学校的教学检查、教学评价、教学管理、课程设置、师资培训、教学环境等诸方面,就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是应该根据民族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实施。具体说来,要推进西南民族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大政府投入,改善办学条件;(2)设置多元文化课程;(3)重视民族学校教育特点,调整教学内容与形式;(4)提高民族学校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在国家的重视下获得迅速发展,普及程度日渐提高,但是在一些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其发展仍滞缓不前。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布依族自治县在学前教育方面存在着办园规模不足、师资匮乏且结构不合理、教师待遇差及师资引进困难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为:一是加大办园规模,增进教育经费投资;二是加强幼师队伍建设,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技能;三是因地制宜,鼓励课程和教学设置多样化;四是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9.
刘玉皑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9,23(3):41-42,50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族群意识,这对族群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族体自我和社会自我两个层面分析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族群认同意识的特点,提出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应在课程设置和理念培养方面进行创新,以培养热爱民族、服务家乡的少数民族高等人才。 相似文献
10.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和谐校园建设,首先要确立“和谐党建、和谐发展、和谐文化、和谐法制、和谐人气”五大理念,同时要致力于解决和谐校园建设中面临的体制改革、学校机制、校风校纪以及校园稳定等问题,才能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上水平、上台阶。 相似文献
11.
试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重心的转移问题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我国民族教育政策有两大类型:一类为优惠性政策,一类为特殊性政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国家都相应出台了一定的民族政策、教育政策及逐渐明确的民族教育政策。这些政策集中表现在民族教育的质量、管理体制、经费、课程、教师、学生政策等方面。在新的形势下,我国民族教育政策正在经历一个由重视数量向重视质量、由重视优惠政策向重视特殊政策的重心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使用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分析了教育发展对于少数民族男女性别观念的影响。研究发现:少数民族男女在姓氏继承、财产继承、性别分工观念上存在差别,两性在财产继承和性别分工上的看法差距较小,对财产继承的看法均表现为偏向现代一端,对性别分工的看法均偏向传统一端。姓氏继承上两性差别最大,男性处于传统-现代连续统的中间状态,女性处于更偏向现代的一端。教育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少数民族男女性别观念的现代转向,其影响由表及里,首先较多改变的是与利益相关的财产继承观念,其次是与规范认知相关的性别分工观,最后是与价值相关的姓氏继承观。进一步提升少数民族男女的教育水平有助于促进性别平等事业和社会经济更为包容、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民族地区教育研究中,研究者所处的地理环境、社会条件和文化因素等方面对于其在认识和评价作为某一研究对象的民族教育时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对于非本民族的外来研究者来说,需要全面了解所考察地区的历史地理环境、民族传统与文化和教育状况,才能对当地的教育情况等做出客观描述与评价,才能在制定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政策和提出教育问题与对策时做到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各地幼儿英语教学发展迅速,甚至连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也相继开设了英语课程。该文试图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双语现状分析,从语言习得的角度讨论少数民族地区在幼儿教育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引出在民-汉双语环境下开展幼儿英语教育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5.
促进民族教育均衡发展对实现教育公平、维护民族团结与民族地区稳定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还存在民族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些问题,只要以教育资源配置为根本,从政府引导、评估体系与督导机制、教育模式等方面着手,仍能为民族教育的均衡发展找到可供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及其实践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核心是文化多元和教育平等理论;其实践方法主要有班克斯提出的四种多元文化课程改革方法和斯里特总结出的五种多元文化教育实施方法。多元文化教育与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在受教育对象、教育手段的侧重点和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政策上有较大差异。尽管如此,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在对学生进行多元文化教育、重视女性教育和贫困家庭学生教育方面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师范院校中应加强民族音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世华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3):89-90
章结合当前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经化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并拽出了我国音乐教育大多沿用欧洲体系,应针对我国自身特点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音乐体系。 相似文献
18.
19.
以一个边疆民族县的初三学生为研究样本,采用逻辑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学生及其家长教育需求因素的结果表明,性别、考试成绩、父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家庭宗教信仰等因素对边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需求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关于少数民族女童学校教育特殊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少数民族女童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中的难中之难,如何认识影响少数民族女童教育发展的因素是重要的和迫切的问题。影响少数民族女童学校教育发展的外部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地域环境、宗教信仰、文化传统与习俗和语言文字等,内部因素有教育目标、办学形式、师生状况、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设备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