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泰 《华夏文化》2006,(3):36-37
语言是文化的符号,不同民族的语言记录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风貌。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对促进汉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整个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汉语又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同汉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汉民族文化影响制约汉语的发展,同时,汉语又影响着汉民族文化的产生、发展、传播。在实际汉语教育、教学研究中,我们通过对汉语亲属称谓、词语运用、汉字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揭示汉语所负载的文化涵义以及汉民族的文化心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认识汉语与汉民族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文化安全,包括文化立法权、文化管理权、文化制度和意识形态的选择权、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自主权。文化安全问题,首先由美国提出。冷战结束,西方国家认为,国家安全已由传统的军事安全领域扩展至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因为文化可以形成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可以有效地地维护和推动国家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南方丝路与西南民族地区的文化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的实质是文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是通过漫长历史上的文化交融而形成的。但汉民族与北方戎狄民族的文化交融同与西南地区夷民族的文化交融在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这和汉族地区与南、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不同的交通状况有很大的关系。西南民族地区以南丝之路为主动脉,形成了交通的网络,同时也是不同民族文化交融的网络。通过南丝路及其带动的这个交通网络,处于强势的汉文化以油迹扩散的方式在西南民族地区循先易后难的规律传播,使大量少数民族民众通过文化交融而融入汉族之中,只剩下交通最困难、具有封闭型地域特征的地区,因汉文化影响力甚微,原有少数民族才得以保留下来。  相似文献   

4.
文化复兴与民族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念情感和精神属性是文化产品的本质属性。在全球化和世界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中,中国民族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关键在于如何在时代变化与保留传统价值之间找到平衡;在坚持文化的本土意识的基础上,在保持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前提下,注重世界文化潮流,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创造性地将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转化成现实的文化资本,生产出既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行为方式和消费习惯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使民族文化产业获得广阔的市场,才能改变中国在对外文化贸易中的不利地位,从而增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5.
郑永福 《寻根》2006,(6):54-58
孝文化在韩国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儒家文化与韩民族特有文化的结合形成的孝道,广泛深刻地影响着现代韩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孝道,是韩国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  相似文献   

6.
龙山 《寻根》2013,(2):90-95
20世纪60年代描写塔吉克民族的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以其高原冰雪风光、艳丽的服饰和独特的民族风俗文化留给几代人美好的印象。居住在帕米尔高原上的我国塔吉克族,现仅有3万多人,但很纯正地保持着自己民族几千年沿袭下来的文化和生活习俗,在我国56个民族中独具特色。不久前,笔者去帕米尔高原,走访了塔什库尔干自治县一些地方,调查了解塔吉克民族风俗文化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7.
民族文化与民族觉醒四川大学教授隗瀛涛展开中国近代历史的画卷,我们即可发现一种引人深思的互动现象:民族觉醒必然牵动民族文化的繁荣;民族文化的发展又是民族觉醒的先导和标志。从而促使人们在谈民族文化问题时,不得不与民族的觉醒相联系,并且把发展民族文化提到民...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南方丝路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南丝路重塑的现代意义等问题。对于"南方丝路"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南方丝路"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的转型、南丝路上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的重新估价、成都与临邛在南丝路上的历史地位、南丝路与民族文化家园的关系等等问题,作者均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柯玲 《滇中文化》2000,(2):21-21,20
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是我省在新世纪里的一个振奋人心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的提出和实施对于全省的文化繁荣、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固然是全方位的一个社会系统工程,牵涉到方方面面。然而,它归根到底还是个文化的问题。必须从云南的实际出发,找到具有云南特色的视角人手,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以为首先应紧紧扣住“民族”这个特定的概念,既云南的各少数民族与外省外地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家庭、学校、社区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场域,逐渐出现疏离状态。积极引导各场域主体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促进各文化传承场域的融合将为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提供更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1.
羌族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拥有着传统的文化,在这些朴素、质朴的文化背景下,羌族的文学孕育而生。看似两者是不同的领域,却是有关联的。本文就羌族文学的创作如何在羌族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以及羌族的传统文化如何在文学创作下让世人所熟知进行了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12.
“要从综合国力竞争的高度认识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这是连日来代表们对江泽民同志报告中有关文化建设论述的感触。“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报告中这段铿锵有力的语言.久久在代表们的脑海中回荡。  相似文献   

13.
民族寻根与文化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寻根与文化传统张岱年每一个民族都有其民族之根,认识民族之根是民族团结进步、兴旺发达的基础。每一个民族之根都有其复杂的内容,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四大文化传统之一(另三个是印度、阿拉伯与西方),在历史上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曾...  相似文献   

14.
环境文化与民族复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世界华人的百年梦想和不懈追求。民族复兴的重要基础是文化复兴。世界环境文化的兴起,为中华文化复兴带来了重大机遇。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环境文化,就是为中华文化的复兴而奋斗,就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15.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纯朴的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它源远流长,至今还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馆必须为之努力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阿古 《滇中文化》2000,(3):22-2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在精神生活方面,由于衣食足,所以思礼乐,热衷于享受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文化旅游已成为世人追求和向往的时尚。在这种形势下,我县作为一个山坝结合、少数民族聚居,稀有的花腰傣族文化资源丰富的县来说,如何充分发挥我县花腰傣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促进我县文化旅游生态村的建设,我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我省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是一座数之不尽的宝库,文化产业发展却不尽如人意:产业化程度低、总量规模偏小、文化产品及服务科技含量少、产品开发创新能力不足.因此,我省亟需调整步伐,加快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的产业化道路.这就需要厘清认识、转变观念,在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化的过程中,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政府监管与市场配置并重、创新与拿来并重的四大原则,多方面运用现代媒介手段、科学技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以文化旅游为依托,发展深度旅游,带动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我省实现西部经济高地的战略目标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8.
李春龙 《华夏文化》2012,(2):63-65,1
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西北大学承办的“传承黄帝文化精神,激扬文化兴国正声——五千年民族血脉与文化自觉”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4月1—5日在西安隆重举行。来自大陆和港澳台七十余名学者围绕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中华文化的特色与价值、中华文化核心理念及其形成过程、黄帝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开拓、文化认同与创新、文化自觉与大学文化育人等主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19.
民族文化对于国家民族复兴责任重大。民族地区应用型人才文化素养的培育,是民族地区高校应尽的时代责任,对于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分析文化全球化的内涵入手,指出正在兴起的全球文化虽以西方文化作为普世文化,但确实具有一些超越民族文化的共性.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起是和文化全球化相伴而产生的现象,在文化全球化和文化民族主义的互动关系中,全球文化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乃至冲突是显而易见的.在中国日益走向全球化的今天,确立起以民族主义为基点的全球化视野十分重要,但中华文化的复兴不应以排斥全球文化和全球价值的引进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