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世界犹如一个滑稽大舞台,无论大国、小国只要能力所及,似乎都在为能在这个大舞台上亮相而奔波不止,为争夺各自利益而夸夸其谈、指手画脚,一个个外交官满面春风,但刀光剑影隐于其中。  相似文献   

2.
如果全班67位同学考试全部过关,就能让老师与蟹接吻;谁都可以得第一;谁都可能心想事成,得到梦寐以求的礼物……这一切,看起来似乎都不大可能,但在我们六(2)班,一个个“不可能”居然都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3.
美国:“择校生”比例仍不大与国内“择校成风”的状况相比,择校在美国似乎并不是一个让大多数家长操心的事。实行就近入学原则美国从小学到大学都有公立和私立学校之分,从理论上讲谁都可以选择让自己的子女上公立或私立学校,但实际上由于私立学校学费昂贵,并非一般家庭所能承受  相似文献   

4.
抓阄刷锅     
今天中午,妈妈烧了一桌美味的饭菜,让我们全家大饱口福。吃完饭,大家似乎在回味刚才那顿饭,都不愿意刷锅,经过我们全家的“冥思苦想”,决定抓阉。规则是:在两个纸条上写“不刷”,一个写“刷”,谁抓到“刷”谁就刷锅。  相似文献   

5.
跳绳扬起来     
木子 《小学生》2005,(6):28-28
复习、考试虽然紧张,但也别忘了让大脑休息。约上几个好朋友,到户外活动活动筋骨吧。这次做的游戏是一个竞争性的游戏,两人一组,各组之间展开争夺,看谁能得冠军!让我们赶快投入战斗吧。[编按]  相似文献   

6.
致青春     
“谁将你的长发盘起,谁为你做了嫁衣……” 那一年,表姐的同学聚会上,一首《同桌的你》,勾起了所有人青春时的回忆. 窗外的麻雀,在电线杆上多嘴.屋子里,欢声笑语回荡在我耳畔,十年再聚首,多么难得. “就你那时候最凶了,拿着个小木棍,谁讲话就在谁跟前挥着……”曾经暗恋过表姐的一个男的,脸喝得通红,“我被打得最多……”脸上似乎露出了幸福的表情.“谁让你当时脸皮那么厚来着.”表姐直捂着嘴笑.在座的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  相似文献   

7.
过“法门”     
生活本身是一个大的诱惑。许多的欲望、期望和理想,往往像一扇扇金碧辉煌的大门,谁都渴望一步就跨进去,抬腿之间,就造化了一个漫长的人生。但是:谁能引渡我们进入? 卡夫卡来了。他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从前在“法”的门前站着一个门卫,一个男人来到“法”的门前,他要求进去。但门卫说:“现在不能让你进去。”  相似文献   

8.
很难说清战争最早出现在何时,似乎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它便如影随形,其争夺的目标渐渐从最初的食物演变为了人口、土地、资源、金钱、权利……到了今天,不少战争在很大程序上已经不是为了争夺什么,而是抱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心态,纯粹以消灭对方为目的。“一将功成万骨枯”,无论什么目的的战争,都少不了鲜血与白骨。战争过处,只余片片废墟,活生生的人也早已变成了冷冰冰的杀人机器,所有的美好似乎都在硝烟里消逝……然而,人性的力量往往超出想象,即使在血与火的迷雾里,也能闪出星星点点的光芒——这正是人类持续前进的希望。谨以此文献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六十周年,衷心希望那真是人类历史上最后的大战。“让我们的心为和平跳动,让我们的眼睛期待和平。”——拉宾  相似文献   

9.
当每日的报纸新闻都充斥着娱乐明星整形的消息,当身边的广告打着“天使面孔,魔鬼身材”的诱人旗号,当周围的同学数日不见似乎“变脸”时,谁还能无动于衷。是谁拨乱了我们的心弦,让我们把目光投注到“完美身体”的孜孜诉求上去,塑造一个个有关青春的幻梦?梦醒时分,是我们的身体需要整形,还是我们的审美文化需要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0.
当前欧洲正在酝酿进行着两件大事:一是欧盟东扩,一是北约东扩。同时东扩,于是有人将其比喻为一个车头拉着两个车厢。但仔细推敲“此东扩”却非“彼东扩”。谁最愿意欧盟东扩?欧洲自己。今天的欧盟已经是一个高度一体化的、拥有15个成员国的超  相似文献   

11.
不排第一     
我们班上有几个孩子喜欢躲在厕所里玩,为了让孩子们上厕所后能尽快回来排队,我每次都对他们说:“孩子们都快去上厕所,看谁回来快,老师让他排第一。”这个办法还真有效,孩子们每次都能很快回来排队,再没有人躲在那里玩了。我很为这个方法而得意。可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我  相似文献   

12.
孙忠民:这段日子,我们许多人是在气愤与无奈中度过的。让我们气愤的是美国人领着北约明目张胆地把成千上万枚炸弹倾掷到主权国家南斯拉夫的土地上,而且胆大到竟敢把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给炸了,再一次用武力向世人表明,这世界我是老大,我想欺负谁就欺负谁。而让人非常无奈的是,直到今天,竟没有谁能去制止美国人的行为,就连一向在深夜里都能把各国代表从热被窝里叫起来召开紧急会议作出多少多少号决议制裁某某个国家的联合国,对美国这种公然违反(联合国宪章)的行为也束手无策无能为力,让人们非常无奈地明白了这世界再也没有谁能…  相似文献   

13.
这个夏天,无论在哪儿都能感到天气的变化无常,我的心情也似乎受了影响,随着气温的降与升而忽低忽高。经过高考后的我第一次体验到,夏天也有不一样的色彩。黑色七月7、8、9日这三天,我在高考的独木桥上晃悠着。虽然在别人看来,我考复旦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我明白考场风云变幻莫测,谁知道会不会遇到“龙卷风”,让我意外“出局”呢?  相似文献   

14.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提出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这些年来,似乎什么洋节日都能在古老的中华大地热闹一阵子;11年过去了,这个在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备受礼遇的日子,在中国竞一直很受冷遇。但在今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1部门联合倡议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使今年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一变而成为中国的全民读书日。  相似文献   

15.
上学期,我们学校新开设了一个才艺展示大舞台,无论你是谁,只要有才艺,都可以来参加。精彩的才艺展示,不仅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还让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6.
拿破仑曾经说过,“在战场上,谁能够投入最后一个连队,谁就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商场如战场,是否有一个好的团队往往也成为企业能否胜出的关键。因此,竞争越是激烈的行业,对于人才的争夺越是突出。  相似文献   

17.
张鸣 《生活教育》2014,(7):41-41
“北约”、“华约”和“卓越联盟”三大高校自主招生联盟笔试开锣,人们发现,在它们的语文试题里,居然出现了网络时髦用语。“北约”的语文基础试题中,居然有一道填空题这样的:“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让经常上网的人倍感亲切。但亲切是亲切,要想填对,似乎也不容易,因为你可以在低调奢华后面填“有内涵”,也可以填“无节操”。所谓高大上的对面,  相似文献   

18.
贾谊《过秦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教材注释是这么说的:“而谁何——呵问他是谁,就是缉查盘问的意思。”这里没有对“谁何”二字分别解释,却似乎是把它们的意思等同了,“呵问”则似品味出来的意思。《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的注释则是:“何,是呵问。谁何,关塞上哨兵诘问出入者之意。”两个注释的基本意思相同,或许都是原本了颜师古《前汉书》上的注说“谁何,问之为谁也”。(见《康熙字典》)但可惜这个颜注也是尚欠详考的。  相似文献   

19.
“会识马的称为伯乐,能相马的则是领导。”在选才用才上这似乎是我们的一种习惯模式。然而,江苏句容县在用人制度上坚持走群众路线,公开领导职务和岗位,公开条件,公开结果。政府为群众设立“伯乐奖”,鼓励群众举贤荐能。最近有17名举贤荐能有功的群众获得了政府颁发的“伯乐奖”。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说,群众也是真正的伯乐。在一个单位、一个部门,谁的政治觉悟高,谁的思想品德好,谁的管理能力强,谁的工作干劲大,群众最清楚。毫无疑问,让群众来当伯乐,一定能挑选出最善跑的千里马。可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往往伯乐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对语文学科的现状,不论局内人(教师、学生)还是局外人(社会各界),都很不满意。语文教学改革已是大势所趋了。改革是必要的,但我们要小心的是,不要“跟风倒”,不要为追求“时髦”的教法而陷入误区。误区一:老师少讲甚至不讲就是有水平。为避免背上“满堂灌”的罪名,很多语文教师都不怎么敢“讲”课了,要讲最多也不超过30分钟(这似乎是个“分水岭)。上课程式大都是:学生自读、讨论,老师答疑,课堂练习。尤其在一些语文公开课上,老师们更是以少讲为时髦,“惜讲如金”,似乎都在较着劲比谁更“寡言少语”。而评委们也大都倾向于认为:讲得少的“更有水平”。有一堂语文公开课,老师总共只讲了5分钟,被评为一等奖。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