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是范仲淹和欧阳修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散发展史上的名篇佳构。本主要从两篇作品来考察范仲淹和欧阳修二人的人格和个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印证“如其人”这一名的论断。  相似文献   

2.
《醉翁亭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千古散佳作。它是北宋学家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而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写的。作以“记”为名,借景抒情,寄情山水,表达了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这篇千古佳作在艺术手法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3.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代表作,写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前一年,“庆历新政”的代表人物范仲淹、富弼、杜衍、韩琦相继被罢官,对此,在河北都转运使任上的欧阳修对此极为愤慨,上《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为之辩解,因此触怒权臣,被贬为滁洲太守,在滁洲的第二年,其写了这篇传颂千古的著名散文。  相似文献   

4.
一、同是神话巨著,但一为礼佛,一为崇道;二、《西游记》《封神演义》“同”是儒、释、道互补之作,但《西游记》的主导思想是“出世”,而《封神演义》的主导思想是“入世”;三、哪吒、杨戬、李靖、木吒,是《西游记》《封神演义》中的“同”有人物,但在书中所起的作用相“异”;四、《封神演义》和《西游记》共“同”移用说话人写景状物的诗、词、赞;但“异”在《封神演义》移用马虎,《西游记》移用贴切;五、《封神演义》《西游记》同是累积型的作品,但《西游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牛魔王、铁扇公主等等众多传世的艺术形象,《封神演义》则除了哪吒、比干的形象塑造得比较成功外,其余人物塑造乏善可陈。  相似文献   

5.
古代不少传世美文都写于作者人生出现重大变故(被贬官)之后,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刘禹锡的《陋室铭》等。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也一样,写于自己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二年。文中生动地描绘了琅琊山的奇丽环境和变幻多姿的自然风光,展现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表达了他悠然自得的旷达乐观情怀以及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此文盛传不衰。与其他文章不同的是,《醉翁亭记》并不是以第一人称来写。  相似文献   

6.
陈宏亮 《现代语文》2005,(12):44-44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等人推行“庆历新政”失败,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获罪,被贬为滁州太守。在滁州任职期间,他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作为一代文豪,欧阳修写文章向来追求用词精妙、简练而又通俗。《醉翁亭记》还留下了一段推敲文句的文苑佳话,为人们所传诵。  相似文献   

7.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是范仲淹和欧阳修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的名篇佳构。本文主要从两篇作品来考察范仲淹和欧阳修二人的人格和个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印证“文如其人”这一著名的论断。  相似文献   

8.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篇名文同样写贬谪,同样是遭受打击激荡出来的回声,范仲淹比欧阳修表现得更旷达超脱些。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已五十七岁,晚年后对一己之升降荣辱得失就看得淡了,而对倾注了自己一生心血的事业则看得重了,自然胸襟博大;而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才三十九岁,正当奋发进取有所作为的年龄,对这一次贬谪他自然十分在意,所受的打击自然格外沉重,反应自然较为消极。  相似文献   

9.
《汉书·贾邹枚路传》 :“至秦则不然。贵为天子 ,富有天下。赋敛重税 ,百姓任罢 ,赭衣半道 ,群盗满山 ,使天下之人戴目而视 ,倾耳而听。”师古曰 :“戴目者 ,言常远视 ,有异志也 ,倾耳而听 ,言乐祸乱也。”吴恂《汉书注商》 :“戴目而视 ,言举目仰视 ,《说文·目部》谓之 ,《史记·孔子世家》所云眼如望羊者是也。此乃怒目而视之义 ,非有异志之谓也。倾耳而听 ,言时有戒心 ,不安寝处 ,非寻常谛听之谓也。”杨树达《汉书窥管》 :“‘戴’‘载’通用 ,‘载’‘则’亦通用 ,‘戴目’即‘侧目’也。”按 :此句是刻绘秦时的社会状况。“赋敛重…  相似文献   

10.
《庄子·齐物论》中“道隐于小成”在各校注本中有不同释义 ,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两种不同观点。一曰“小成”指小有成就之人 ,如成玄英云 :“小成者 ,谓仁义五德小道而有所成得者 ,谓之小成也。”另一派则释“小成”为“偏见”、“一孔之见” ,如宋人林希逸《庄子斋口义校注》云 :“小成 ,小见也 ,一偏之见也。因人之偏见而后此 ,道晦而不明。”又王先谦《集解》云 :“小成 ,谓各执所成以为道 ,不知道之大也。宣云 :‘偏见之人 ,乃致道隐。’”此两种释义似各有合理之处 ,但经查证 ,余以为“小成”之真意当还为“仁义五德小道而有所成得者”…  相似文献   

11.
王实甫《西厢记》中有一段广为传诵的曲词:“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一般认为“碧云天,黄花地”是由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脱化而来。王实甫为什么要把“黄叶地”改为“黄花地”呢?仅仅是为了避免抄袭之嫌吗?笔认为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隐秀》是《文心雕龙》中比较重要的一篇,即使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史中,隐秀篇也可占一席之地。从文本出发,从哲学思辨的角度出发,可以看到"隐"与"秀"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复杂的,文章通过分析欧阳修的《秋声赋》,剖析"隐秀"带给读者的艺术美感,以及透过流利而酣畅的语言表面所表现的作家深沉而隐晦的文思。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 《尚书》是我国最早史书。古宁“尚”通“上”,“书”本义“史”,故王充说:“尚书者,上占帝王之书,或以为上所为,下所书,故谓之《尚书》。”  相似文献   

14.
余辉 《衡水学院学报》2023,(5):101-104+117
《孟子》全文中共四处“廛”字用例,可归纳为三个义项:“房屋”“货物积压”以及“百姓居住的地方”。三个义项皆由本义“土地”引申而来,且后两个义项当为“廛”字临时性语境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四部辞书皆采用“愿受一廛而为氓”之句作为释义配例,并以训释词“房地”释“廛”字。由“廛”字“房屋”义可知,这种释义首先模糊了“房”与“地”的界限;其次该句作为“廛”字本义“土地”的配例也值得商榷。该义项可调整为“可供一家居住的土地”,以消除“房”与“地”的模糊性;例证设置可参考《周礼·地官·载师》“以廛里任国中之地”之句。  相似文献   

15.
“解除”术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方术,在民间社会中十分流行。汉代典籍《太平经》对此多有载录。本文诠释了“解除”概念的基本内涵,指出《太平经》中“解除”所指之对象大抵可分为四种性质——解除疾病,解除灾厄或愁苦,解除生人之承负或过错,解除“重复”之厄、断绝注连死亡等;结合汉代的有关考古材料,侧重论述了《太平经》中第四种含义之语境下“解除”术的施用情况。最后,鉴于“解除”术与“建除”学说具有密切联系,本文简要介绍了《太平经》所载“建除”学说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药》是鲁迅第一部小说集《呐喊》中的一个重要的短篇,写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前夕——1919年4月25日。《默》(1900)是俄国著名作家安特莱夫(1871—1919)的短篇小说,鲁迅把它译成中文。鲁迅在《<中国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里指出,在《药》的结尾留有“安特莱夫式的阴冷”。本文试从时空结构、象征印象主义和“灵肉一致”三方面对这两篇小说作一比较,来认识“阴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论语》中“然”字共出现了38次,其中有1次是用作构成人名(季子然)的;《孟子》中“然”字共出现184次,其中有6次是用于构成人名(然友)的;我们将用作人名的“然”排除出研究范围,对比《论语》中的37处“然”和《孟子》中的168处“然”用法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古代游记散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苏轼的《石钟山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相似文献   

19.
司马光《续诗话》是对欧阳修《六一诗话》的模仿发展之作。模仿之处表现为两书叙事的表层书写方式、部分的诗歌理论观念以及充斥其间的理性精神等几个方面,总体上集中于诗歌之“技”的范围;发展之处表现为司马光“意在言外”“诗人之体”等核心诗学观念的提出,这是对于欧阳修“意新语工”的超越,是诗歌之“用”的范围。对于欧阳修的模仿超越使司马光在宋诗发展中处境复杂,虽然体现了部分宋诗特点却也不占主流甚至逐渐“失声”。最后,两人思想的不同步也是文学思潮发展“延宕性”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20.
1 关于文题中的“说”《爱莲说》是一篇“说”文。这种文体的文章 ,可说明 ,可记叙 (叙述与描写的总称 ) ,可议论 ,还可抒情。那么 ,《爱莲说》一文是如何体现这一文体特点的呢 ?文章开篇写道 :“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水里的和陆地上的草本花和木本花 ,可爱的当然“很多”。这一点不说也明。所以这不是说明 ,是概述 (叙述的一种 )。文章接着说 :在这么多可爱的花中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前两点不说时人也都知道 ,所以作者在这儿只作简述。后一点则需要说一说了 ,说一说才叫人明晓。因而 ,这是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