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游褒禅山记》和《石钟山记》是列入职高语文课本的文言文名篇,文章分别是北宋时期具有“唐宋八大家”之称的王安石和苏轼的名作。它们与一般的游记的不同,就是不只注重山川景物、风俗人情的叙述和描写,还重在说理,使文章带有浓厚的议论文味道;但它们又与一般议论文不同,而是通过记游来说明事理。《游褒禅山记》的作者王安石写游褒禅山的经过,但又不多描写景物,而是尽量就游览后的感触大发议论,也就是明写游山,而喻写治学,得出了治学“要深思而慎取”和“要有志”的结论;《石钟山记》作者苏轼通过自己“夜泊绝壁之下”的实地考…  相似文献   

2.
<正>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主题为“理性的声音”,其中四个单元目标中的第二个单元目标就是“结合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文章的现实针对性,并抓住作者解决现实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鉴赏文章的说理艺术。”即把握作者观点及其现实针对性,思考文章与时代的关系,感悟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性精神。同时鉴赏其说理艺术,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6,(97):15-16
《石钟山记》千古名篇,传统认识认为此文重在因事说理,但联系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此文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相似文献   

4.
《游褒禅山记》的主题,说法不一。一般的都认为,“志,力、物”和“深思而慎取”两大内容是它的主题,连新编高中语文课本和师范文选课本也是这种观点。对这种看法我不敢苟同。作为一孔之见,我认为主题的内容就是一个,即处事治学要有得,必须“求思之深而无不在”。首先分析内容安排。第一段记叙游山。作者从山写到院,从院写到洞,从洞写到碑,从碑写到文,暗寓游山,重在考证。一方面,在平淡中显出各种景物的特点;另一方面,又为说理铺设伏线。这正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作者只分析“花山”“音谬”的客观原因,故意避而不谈谬传的主观原因,就巧妙地安下了潜台词,给后文说理作张本。第四段与之遥相呼应,由音谬推及治学之谬,告诫“学者不可以不深  相似文献   

5.
颜海红 《现代语文》2008,(12):48-48
《石钟山记》这篇名作,我以为有三趣:描写渲染,生动引人,是为“景趣”;评事说理,周全透辟,是为“理趣”;行文节奏,波澜起伏,是为“韵趣”。  相似文献   

6.
胡永鸣同志的《“你们还在‘吃森林’?!”》是一篇说理充分、发人深省的环保议论文。全文用事实说话,摆事实讲道理,令人信服。纵观全文的说理,有三个特点: 一、运用算账法说理作者以准确的数据为基础,通过精确的推算,让国人清醒地认识到小小木筷的浪费对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作用。作者先以重庆市为点进行推算:“每天使用的一次性木筷至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报刊上的杂文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欢迎,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一些杂文在说理方法上过于简单化和程式化。比如,有的杂文作者习惯使用类似“训话”式的说理方法,不是有叙有议,深入浅出,而是常以“要如何如何”或“不要  相似文献   

8.
“说”作为文体有七种形态:解说、论说、小说、诸事、叙说、辩说、上书。其各自的文体特点,或说理、或以叙事说理、或叙事,其行进路线由说理至以叙事说理、至单纯叙事,就成为小说。《文心雕龙》与《文选》所述为狭义的“说”,视“说”有两种形态:“辩说”与“上书”。《文选》不录“辩说”,其原因在于认定它未独立成篇章,又不可“剪截”。  相似文献   

9.
指示代词“之”指代人时,一般是第三者,但有时是说话人自己或听话人,“之”表示泛指时,相当于“这”、“这个”.“其”是表示特指的指示代词.辅助性代词“者”不能单独使用,必须同动词、形容词等相结合,组成“者”字结构.辅助性代词”所”也不能单独使用,它经常同它后面的动词等组成“所”字结构.  相似文献   

10.
一,阅读重点:理解课文怎样围绕“忧贫”与“贺贫”这个矛盾展开叙事说理,怎样论证“贫,可贺;忧贫,可吊”这个中心观点的.二、阅读提示:《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它详于记言,略于记事。《叔向贺贫》选自《国语·晋语》。是一篇通过记言说理的文章,叙述了晋大夫叔向给韩宣子贺贫的始末,生动地记录了叔向的说辞。思想深刻,论证严密,很有说服力。阅读本文,要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着重掌握说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意在指出《诗经》中频繁使用特指代词“彼”、“其”和第一人称代词“我”的现象,并对其文学\美学意义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散文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写人记事类散文、写景记游类散文、说理类散文都是各类散文中的典范,他的散文所呈现出的“真”、“美”、“散”的审美特征可以映照出中国现代散文整体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3.
李峻熙 《新读写》2024,(4):37-38
作者以“拾荒”为切入点,直指当代人因对物质生活过分追求,反而忽视了也应拥有精神世界的富足,说理清晰,逻辑严谨,破题有力,一针见血。同时,作者能够旁征博引,可见其有较高的文史素养和较强的素材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14.
曾巩《墨池记》借状写墨池为由,其实质在于"劝学"。本文体现出作者为文从容平实、委婉严谨的风格特色。全文选题虽小,意旨宏大,因事说理,言简意赅,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5.
明代伟大戏曲家汤显祖所写的《南柯记》、《邯郸记》两部传奇,对其艺术性,一般都是比较肯定的。但是,对“二记”的思想内容,历来则有所争议。如有的批评《南柯记》“成为汤显祖失败的作品”,《邯郸记》“作者在揭露之后剩下来的是失望、彷徨和消沉”;有的赞美“二记”“象这样的杰作,在全部明人传奇里,也属罕见”,  相似文献   

16.
亭在唐人生活中的地位逐渐凸显,其功能由实用逐渐转为审美,亭记文遂成为唐人创作的重要文体之一。唐前文人较少以亭为吟咏对象,盛唐出现以亭为描写中心的文章,开元时期出现了以“亭记”为名之文,且在“记”的同时开始语涉议论。中唐的亭记文“记”“论”兼重,不少文章的中心已移向议论,多表达作者的理念。晚唐如杜牧与皮日休等人的亭记文甚至越过“记”而直接以“论”为重点,亭记文也在唐代完成了由“记”转“论”的历程,对宋人的创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和苏轼的《石钟山记》是古典文学中具有哲理性的姊妹篇。两文形似游记散文,但都落脚于议论。它们不像一般游记,不重山川景物的描写,而重因事说理;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的写法,而是通过具体记游来阐发道理。两文都采用了叙议结合的写法,但在思想内容上又各异其趣,在行文构思上又各呈其妙。首先,在思想内容上,两文都借题发挥,因事说理,都写出了观感和体会。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两文又同中各异。王安石在回家探亲途中游山探洞,却因轻信随从,中途而返,是一次未能“极乎游之乐”的半途而废的游览,未免乘兴而来…  相似文献   

18.
王瑞汉先生在《语文知识》1998年10月号《比喻不能顾此失彼》一文中提出:“比喻只用本体和喻体的某些方面相似,但如果只盯住相似的这些方面,忽视不相似的那些方面,也会给比喻带来伤害。”此说恐不够妥帖,其实比喻都只能是顾此失彼的。作者运用比喻来说理,读者通过比喻去明理,一旦作者读者达到各自的目的,便“到岸舍筏,见月忽指,获鱼兔而弃筌蹄”(钱钟书),比喻不过是渡河之“筏”,示月之“指”,猎鱼兔之“筌蹄”,换言之,作者在说理文  相似文献   

19.
杂文是“文学体裁之一,散文的一种。杂文不像一般议论文那样抽象地说理.或者简单地举例说明.而是运用形象化的方法.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剖析.以比喻、征引、联想、引申、夹叙夹议等手法来阐发深刻的道理。感性和理性的融合是杂文的基本特征:寓道理于形象.幽默风趣、泼辣犀利几乎是杂文的商标:“说理”是杂文的目标和过程.杂文主要是通过“说理”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的.亦即通过“说理”达到社会批判、文明批判、政治批判的目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闫超 《语文天地》2014,(9):23-24
【教学目标】 1.领悟“积其德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以及“十思”的积极意义。 2.积累文中重要实词词义和虚词用法。 3.学习作者劝谏技巧,培养说理能力。 4.因声求气,以读带言,选择合适的诵读方式带动理解,加速背诵全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