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三个平面、认知语法、语法化等理论,多侧面地发掘复合动趋式VC1OC2格式(中宾式)的构成特征和理据。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共时与历时相结合,形式与意义、功能相结合,在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总结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界定文章探讨的范围,并按照宾语位置的不同把四种格式概括为后宾式、前宾式、中宾式和把字式。中宾式的使用频率最高,是文章分析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2.
湖南新化方言双及物结构分为给予义双及物结构和非给予义双及物结构两大类.给予义双及物结构的固有句法形式主要是"双宾B式"和"介宾补语式",还有动介复合A式、动介复合B式和介宾状语式等与给予义相关的其他双及物结构."双宾B式"主要是老派使用,"介宾补语式"是老派、新派常用的优势结构,"介宾补语式"中用"来"作给予介标的用法...  相似文献   

3.
提升动作主体对客体的支配力是共宾式前项动词的共同语义功能;标示动作主体对客体的使用方式是共宾式后项动词的共同语义功能;共宾式前后动词性成分之间具有规约化的目的关系;汉语中的共宾式与其它连动语言中的共宾式承受着共同的语义制约,它们都是"得到—加工—使用"这一认知经验情景的语法映射。  相似文献   

4.
论古代汉语双宾式张世禄古代汉语双宾式比比现代汉语复杂,下面分两种情况来谈:一般双宾式和特殊双宾式。1.一般双宾式I.1一般双宾式动词及物动词一般要带宾语。不问的及物动饲能带不同的宾语,这是由动词反映的客观现实决定的。汉语及物动词带宾语的情况,可以分为...  相似文献   

5.
“状·动·补·宾”结构是现代汉语常见的结构类型之一,但这种结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还有一些变式,总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状·动·补·宾例1轻轻敲了一下门例2已经看清楚了他的同志(2)状·动·宾·补例深情地望了他一眼(3)状·动·补·宾·补例高兴地唱起歌来上面第1种是基本格式,第2、3种是变式,第1种中的例2比较特殊,其基本结构与1同,但它是一个多分结构,其中一种切分可以是“状·动·补·宾”式,其他情况,我们将在后面谈到。对于上述结构的层次分析.目前各家语法著作中说法不一,难以定论.这里我们根据…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古汉语的“为之名”式是动宾结构,或谓“为(动)·之(间宾)·名(直宾)”式,或谓“为(动)·之(其,定)·名(宾)”式。但是,“为之名”式也有可能是状谓结构,即“为(介)·之(介宾)·名(动宾或动)”式。“为之名”式是否可能是状谓结构,这要取决于以下两点:一,“为之”是不是介词结构。二,名词连接在介词结构(状语)之后能不能用作或兼作动词。  相似文献   

7.
对《金瓶梅词话》中动结式述语的特点、补语的特点、动结式中“动+宾+补”(VOC)式、动结式带宾语(“动+补+宾”(VCO))的特点、动结式的否定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究,并辅助计量进行相关的考察。  相似文献   

8.
程度副词“很”修饰动词性成分,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A.很 动 如:很害怕/很支持 B.很 动·宾 如:很讲道理/很占地方 C.很 动·得/不·补 如:很看得起/很看不起 D.很 动·数量词 如:很去过几回/很找了一阵子 E.很 动·数量词·宾 如:很认识几个人/很去过几回书店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普通话用在动词后面表动作行为可能性的"得",<歧路灯>对应的有"得"、"的"、"哩"三个,其中表可能的"得/的"见于"动+得/的+补+(宾)"、"动+得/的+(宾)"、"动+宾+不得"、"动+不得/的+(宾)"四种格式;表可能的"哩"仅见于"动+哩+(宾)"和"动+不哩+(宾)"两种格式.普通话保留了<歧路灯>表可能"得"的绝大多数格式,区别仅在于<歧路灯>尚存的"动+宾+不得"在普通话中已经消亡;河南方言上述格式则均未沿用下来.  相似文献   

10.
在短语的实际教学中,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动词短语的结构形式,有利于分析句于成份,避免遣词造句过程中的一些语法错误。 动词短语的基本结构形式大致有下列几种:①“状 动”;②“动 宾”;③“动 双宾”;④“动 补”;⑤“状 动 宾”;⑥“状 动 补”;⑦“动 宾 补”;⑧“动 补 宾”;⑨“状 动 宾 补”;⑩“状 动 补 宾”。要让学生在浩如烟海的动词短语中,判断其结构形式,难度是比较大的,但只要教师向学生揭示它的规律,就能使学生达到掌握的目的。 动词短语的性质是由这个短语的中心词决定的。中心词在该动词短语中的位置,决定了该动词短语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1.
以往关于动结式的研究中有的借鉴了动词的自动和使动用法将动结式也分为自动动结式和使动动结式,但是这些研究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因此其局限性体现在没能解决关于自动动结式和使动动结式的句法中心问题的争论,且这种分类方法只涉及到了动结式中某些类型,没能全面考察其他类型的动结式。  相似文献   

12.
尽管汉语"中动结构"这一概念在学界确立不久,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中动结结构作为跨语言普遍存在已是不容质疑的事宾.各语言中中动结构并没有独特或完全一致(uniform)的句法,具有跨语言普遍性的是中动语义(middle semantics).该文从认知的角度,以构式语法为理论基础,分析英汉"中动构式(Middle Construction)"语义特征、语义限制及其认知理据并进行对比研究,探寻中动结构在两种语言中的异同,可以加深我们对这一语言现象的理解,也能深入了解英、汉语的不同语言属性及其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13.
兼语式和主谓作宾式这两类句式在形式上很相似,往往使人难以辨别。例如:  相似文献   

14.
谈谈使动句     
使动句就是主语支配和影响宾语,使宾语发出了某种动作或产生了某种情况和变化。使动句有两种句型:一种是活用其他词类为使动词,作句子的谓语,后带宾语,构成“主||谓+宾”的格式;另一种是用使动词作第一个谓语,带兼语,后边是第二个谓语,构成“主||谓_(1)+兼+谓_(2)”的兼语式。这两种句式古今汉语中都有,不过古代汉语的使动句以前一种句式为主,现代汉语的使动句以后一种兼语式为主。现将两种句式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15.
贺黎 《考试周刊》2014,(56):32-33
根据"意识"和"意识到"的使用频率及具体事例分析得出:"意识"用作动词时,必须与"到"字连用。由此考虑,是否可以将"意识到"作为一个词收入词库。吕叔湘先生认为"意识到"是一个动趋式的动词,朱德熙先生和冯胜利先生分别从法学和现代韵律学上论证了将[动+介+宾]结构分析成[[动+介]+宾]的合理性。最后,根据朱冯二人的观点得出"意识到"也应该是动补结构的动词,应该将"意识到"作为一个词语纳入词库。  相似文献   

16.
兼语式和主谓作宾式这两类句式在形式上很相似,往往使人难以辨别.例如:   (1)A.老师叫我们打篮球.B.老师看见我们打篮球.(2)A.他请大家来.B.他希望大家来.   从表面上看,(1)A和(1)B很相似,仅谓语部分的第一个动词不同[(2)A和(2)B也是如此].但(1)A和(1)B是两种不同的句式.   ……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肯定"V索+NP1+NP2"句式为单宾说的框架下,通过对英汉双宾句句式语义的初步比较,提出了这样的理论假设:英汉双宾句的语法意义都是右向给予义,二者的区别只是前者强势,后者较弱,并试图据此对英汉"V+NP1+NP2"句式义与动词义在"互动"上的差异性现象做出统一解释.  相似文献   

18.
曾炫 《文教资料》2012,(14):37-42
本文在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等语料库的基础上,详细地考察了从先秦至清末的近6万条语料,从"V+O+来"(前宾式)与"V+来+O"(后宾式)格式的区别出发,分析"V+O+来"(前宾式)表义范围缩小的情况,并得出结论:"V+来+O"格式是在"来"完成语法化和"V+O+来"语义发生分化及综合作用之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19.
语义综合与词义演变及动词的宾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说明语义综合是把两个形式表达的内容综合成一个形式来表达的一种语言现象,如:蹬车运煤(?)蹬煤,即:动_1(宾_1)+动_2宾_2(?)动_1宾_2,并分析了形成语义综合的语义条件。然后讨论语义综合造成的词义演变,因为语义综合后,语义重心会由动_1向动_2转移,所以动_1的词义在保留原义或其痕迹的同时,还会产生动_2的词义,从而造成词义演变;并探讨了在词典释义中如何处理语义综合产生的意义。最后讨论动词和宾语的语义关系,指出从语义综合的角度来看,有些原本分析为处所、结果、目的、施事等的宾语,也具有一定的受动性,可以分析为受事宾语,从而使我们对动宾语义关系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  相似文献   

20.
叠动动结构是扬州方言系统中一种具有高度归约性、能产性的构式.在形式层面,VVR构式表现出灵活的配价能力、受限制的时态、体态的搭配能力以及与否定结构的不兼容性等特征.在语义层面,VVR构式蕴含的“敦促”、“责备”以及“强调”等语义都无法从结构成分中直接推导出来,这展现出该结构的不可预测性.通过构式内部的象征关系,舞台模型和时间关系等概念识解方式可以为构式的上述功能转移提供理据.跨构式多重承继联接为叠动动结构式提供了信息传递网络,并为其存在的合理性提供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