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柏格森的“心理时间”对意识流小说的关键性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詹姆斯的心理学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是公认的意识流小说的三大理论来源。在具体分析这些理论与意识流小说的联系时,人们一般多侧重强调弗洛伊德和詹姆斯的影响。但是,弗洛伊德的学说和詹姆斯的心理学只是影响了意识流小说的内容和技巧,而柏格森的“心理时间”不仅影响意识流小说的内容和技巧,还从哲学意义上为作家把握和表现主观生命提供了基本方式,影响了意识流小说的普遍叙述模式。因此,它对意识流小说的影响是全面的、关键性的。  相似文献   

2.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的《心理学的科学基础》一书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不是片断的衔接,而是一股斩不断的"流",就像河水,称为"意识流"。意识流作品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内在世界的意识流动,而不是从外部去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感情。谈论意识流小说,就不能不谈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深刻分析《喧哗与骚动》中意识流的应用及其应用的理由,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意识流的写作风格及福克纳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3.
意识流小说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意识流”原本只是一个心理学及哲学术语: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他的专著《心理学原理》中曾把人的意识(即思维)喻作“流动的河流”;法国哲学家柏格森更是提出人的思维活动遵循的是心理时间而非物理时间的学说,即人的意识不受社会时空的限制;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他的精神分析学说中又极力强调无意识(潜意识)的重要性,认为无意识系统是人的本能和欲望的贮存库,而本能和欲望则是人的精神和行动的基本动力,所以文艺要表现潜意识的流动。  相似文献   

4.
“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 这个名称首先见于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论文《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后来又在《心理学原理》(Principles of psgchology)一书第九章中加以发挥。他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是一种斩不断的“流”,称之为“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之流”,从他的观点以及他的书名不难看出意识流属于心理的范畴,是心理活动,说白了意识等于心理。 疑问接踵而来,作为文学流派的意识流与心理描写是否是同一种东西?答案是否定的。它们是两种东西,但它们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如皮与毛的关系,心理描写是皮,意识流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那么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它们的联系又在哪里?使用了几千年的心理描写手法为何发展成为今日的意识流手法呢?笔者认为这是区别传统小说与意识流小说的关键,弄清了这一点,就能够分辨哪些属于传统的心理描写小说,哪些属于意识流小说,对陀思妥也夫斯基的《二重人格》的归类也就易如反掌了。  相似文献   

5.
詹姆斯·乔伊斯是二十世纪英国最富有创造性、影响最大的意识流大师 ,他一生勤奋耕耘 ,献身于艺术 ,创作了许多经典名作。他的登峰造极之作《尤利西斯》把二十世纪初广为流传的意识流创作技巧推向高峰 ,成为二十世纪文学焦点。本文试图从主题、技巧、结构三方面对《尤利西斯》进行初浅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实用主义代表威廉?詹姆斯的彻底经验学说的核心概念---纯粹经验进行了详尽的考察。首先是界定纯粹经验的概念;然后引入了詹姆斯的心理学概念"意识流",借此来说明纯粹经验比传统经验主义更加彻底就在于把关系理论纳入了经验的范围;接下来对传统经验主义中的知觉概念进行了重新阐释,至此詹姆斯在纯粹经验的基础上对经验主义进行了重新的诠释,不仅克服了传统经验主义的不彻底性,而且在关于意识流和关系理论上显示了自己的独创性,并消解了传统以二元论为基础的认识论,保持了自己经验主义学说的彻底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7.
教学意识流     
“意识流”原是一个心理学和哲学术语。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把意识比喻为流动的“河流”或“流水”,法国的柏格森也说过:“真实”存在于“意识的不可分割的波动之中”。20世纪20年代,欧美一些作家把这种理论直接借用到文学创作上来,认为文学主要就是表现人的意识流动,尤其是潜意识的流动。近年,“意识流”的创作手法已经运用到电影、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多个行当。那么,课堂教学能不能借鉴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意识流”     
近年来我国文学界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术语:“意识流”——意识流小说、意识流电影,意识流手法……等等。因为它是“舶来品”,大家不免看着眼生。 “意识流”原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发明权属于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他认为,人的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连接,而是不断流动的,犹如一条河,或者一股流水。因此,他提议以“意识流”、“思想流”称之。从本世纪二十年代起,欧美一些作家将这一见解  相似文献   

9.
电影《催眠大师》是一部反映人物心理发展变化的悬疑剧情片,导演在影片中综合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与詹姆斯"意识流"创造了一个虚拟的空间来讲述人物的心理变化,进而完成了人物内心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0.
赵国龙 《家教世界》2013,(9X):215-216
(本文原刊于《理论探讨》2013年8月刊P263-P264)二十世纪意识流文学的杰出代表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亚·伍尔夫和威廉·福克纳采用心理描写方法极力展示和刻画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开创了现代小说的新时代。他们在创作《尤利西斯》、《达洛卫夫人》以及《喧哗与骚动》中运用了飘忽不定的视角转换,纷乱复杂的叙述者等意识流小说的技巧,通过比较三个文本叙述视角的异同,进一步阐释小说在运用叙述聚焦表现主题方面的差异,进而更深层次地理解和领悟意识流小说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到灯塔去》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部重要意识流小说。本文分别从小说中拉姆奇太太与拉姆奇先生及詹姆斯的关系来阐释女性的心理历程,指出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女性心理的矛盾所在,从而指出男权及恋母情结给女性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意识流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衍生物,因以人物内心生动展示为广大作家普遍采用。本文解读了《尤利西斯》中的西方意识流中瞬息万变的意识活动和离奇复杂的感性生活以及通过意识流手法体现出的西方社会的现代意识和精神结构。  相似文献   

13.
大家知道,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以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闻名于世,他本人则认为《为芬尼根守灵(Finnegan Wake)》是他最杰出的作品。近10多年来,我国许多书刊上都提到这本书,译名却纷繁不一,差异极大。试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三、开始走向成熟的“意识流”小说意识流小说是庞大的西方现代派小说家属中的一个姊妹,在它的家属中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新小说派、黑色幽默、垮掉的一代等等.因为他们是同母所生,我们也就不必计较他们的彼此身份了.“意识流”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在英国产生的一种新的写作方法.它把美国心里学家威廉·詹姆斯的“意识流”说、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心理时间”作为  相似文献   

15.
詹姆斯·乔伊斯的长篇小说《尤利西斯》将漫长的时间和巨大的空间浓缩到1904年6月16日都柏林一天的生活中。以极为简单的情节和时空跨度,体现最深厚最宽广的意识流内涵,覆盖了都柏林生活的每一个侧面。哲学、历史、政治、心理学都有所触及,被评论者称为现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一本“现代派的圣经”。乔伊斯在创作《尤利西斯》这部小说过程中,把20世纪初广为流传的意识流创作技巧推向了高峰,一切意识流文学的艺术技巧在这部小说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文章主要探讨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在人物心理刻画上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爱尔兰作家,诗人,意识流小说大师。长篇小说《尤利西斯》是一个平凡的小人物一生中平凡一天的记录,即主人公广告经纪入利奥波德·布卢姆在1904年6月16日一天的活动。乔伊斯在本书中将象征主义与自然主义铸于一炉,借用古希腊史诗《奥德修纪》的框架,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上世纪80年代初国门洞开、思想解放潮流的掀起,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开始涌入中国。威廉·詹姆斯的意识流理念、柏格森的生命学说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等,使国人茅塞顿开。面对西方现代派文学所言说的诸如个性、个人、自我、心灵等一系列关于人的本真因素,以及他们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孤独与苦闷、迷惘与矛盾等创作理念,激发了人们尤其是小说家们的极大兴趣与认同。因此,中国新时期小说界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意识流小说创作的新气象。对于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意识流小说创作情状,本世纪以来的博士、硕士论文多有以此作为选题而研究者,或论述西方意识流小说译介之现状,或研究王蒙的意识流小说,或探究莫言的魔幻作品,或就某一作品进行细微剖析,等等。至于对意识流的西风东渐之历史背景、传播路径、创作影响、发展现状、利弊得失等作全面而系统研究者,尚未幸见。金红教授在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出版的《融通与变异:意识流在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流变》(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版,24万字,下文简称《流变》),便是这样一部内容丰富、体例完备、尽心用情、标新立异、自成体系、自铸伟词的空前力作,开启了中国新时期意识流小说研究的新篇章,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重要意义。笔者通读《流变》,窃以为主要特色有三端,兹简略论之。  相似文献   

18.
詹姆斯.乔伊斯在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创新性地采用了顿悟以及意识流的写作手法。该两种手法并非简单地以传统的方式从旁观者的视觉角度来描绘人物,而是直接向读者展示主人公斯蒂芬.迪达勒斯的内心所经历的种种思想及情感变化。鉴于《画像》中顿悟和意识流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作者更为准确地揭示了斯蒂芬隐秘的精神世界,因而有必要在此对于它们各自在作品中的具体运用以及意义作一解读。  相似文献   

19.
威廉·詹姆斯在心理学史上第一次对他以前的心理学思想进行了整合,建构了一种整合的心理学,这种心理学在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主题等方面都是整合的.詹姆斯的心理学整合观是一种“星丛观”,即坚持“有差别的统一”,也就意味着心理学的整合是一种多元的整合,而不是一元的整合.詹姆斯的心理学整合观对当前心理学研究工作的启示表现为:树立大心理学观;实现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大整合;大力发展理论心理学,实现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有机结合;面向生活世界,大力加强应用心理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 意识流小说名篇《尤利西斯》(1922)问世至今已七十周年。其遭遇之坎坷,是世界文坛上罕见的。其初稿刚在杂志上连载,就引起西方文学界的强烈震荡。“一石激起千重浪”,有人说它“瞎说八道,胡诌一大篇”,有的认为此书“晦涩难懂到可怕的程度”,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以致在美国、英国和作者詹姆斯·乔伊斯的祖国爱尔兰都无法出版成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