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智能化手机终端设备的不断发展,使手机网络成为传播知识和信息的新兴平台,而手机网民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新群体。其中,大学生手机用户的增长态势突出,成为手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而了解大学生手机网络使用的现状,分析手机网络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带来的改变,是适应3G时代发展,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热点。该研究针对此问题,采用了自编的"大学生手机网络使用状况调查表",对重庆市四所不同类型高校学生手机网络使用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从手机网络使用率和依赖度的相关因素、大学生使用手机网络的基本情况、大学生与手机网络的互动关系三个方面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调查结果反映的问题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陈勤锋 《考试周刊》2015,(30):145-146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向手机终端延伸及4G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手机网络快速形成,改变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手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作为手机普及率高、手机网络使用频繁的重要群体,其价值观、行为深受手机网络环境的影响。因此,了解和分析大学生手机网络环境现状,不断改善大学生手机网络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网络欺凌问卷、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问卷和父母情感温暖问卷,调查了906名大学生,考察了手机成瘾在网络受欺凌与网络欺凌间的中介效应,探究了父母情感温暖对这一中介过程的调节效应。发现:网络受欺凌、手机成瘾、网络欺凌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手机成瘾在网络受欺凌与网络欺凌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父母情感温暖在这一中介路径中起到调节作用。具体而言,随着母亲情感温暖水平的提高,网络受欺凌通过手机成瘾对网络欺凌的间接作用会减弱;然而,随着父亲情感温暖水平的提高,网络受欺凌通过手机成瘾对网络欺凌的间接作用会增强。大学生网络受欺凌既能直接影响网络欺凌,也可通过手机成瘾产生间接影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合理利用父母情感温暖对大学生网络欺凌与成瘾行为的干预作用,避免网络欺凌在高校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近年来手机网络依赖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愈演愈烈。在大学生享受高新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手机的过度使用带来的问题也逐渐体现,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到大学生短暂的校园生活。大学生由于使用手机而引起的自身性格的改变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效果。本文以性格为因变量,手机网络依赖为自变量,对大学生产生手机网络依赖症的原因、对性格的危害以及应对策略进行探讨,并希望通过剖析问题,健全大学生的性格,让大学生未来能够更加从容的面对信息社会的考验。  相似文献   

5.
李青 《林区教学》2014,(4):122-123
手机上网终端对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和心理都产生着重要影响。手机上网终端受时间空间局限较小,具有方便快捷等独特的功能结构和优势,与大学生的网络使用需求更加匹配,但同时也增加了大学生群体的上网时间,降低了他们进行现实人际交往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容易造成大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使用,增加了形成网络依赖和网络成瘾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视阙下,如何利用手机上网终端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必须面对的课题。文章通过研究手机上网终端对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和心理的影响,以天津师范大学校园手机报为例,针对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机网络模式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7.
手机上网成瘾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手机上网的日益普及,手机上网成瘾成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新动向.手机上网成瘾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道德品质、身心健康、经济承受力等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亟须建立国家、网络、高校以及大学生自身有机结合的立体模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手机上网观,远离手机上网成瘾.  相似文献   

8.
随着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手机的使用已经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大学生群体中存在使用手机上网时间过长、使用手机趋向游戏休闲、网络用语时有不文明现象等问题,造成了大学生容易网络成瘾、道德和法纪意识弱化、人际关系淡漠等负面影响,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挑战。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手机使的状况,针对大学生手机使用问题,提出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社会的不断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机的广泛使用和不断更新,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上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与此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将对手机新媒体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进行探讨,并制定一些解决措施,以期让大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手机新媒体。  相似文献   

10.
在手机日渐普及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迷于手机网络,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从媒介素养教育入手,为大学生日益严重的手机成瘾提出客观、实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手机日渐普及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迷于手机网络,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从媒介素养教育入手,为大学生日益严重的手机成瘾提出客观、实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瑜 《铜仁学院学报》2013,15(3):111-113
手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手机上网可以获取所需资源;另一方面,手机上网容易成瘾,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不利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文章分析了大学生手机上网成瘾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有效干预大学生手机上网成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发展到微博时代,校园无线网络的覆盖和手机上网的普及,对大学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大学生网络使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为对大学生网络使用进行正面引导,应建立大学生网络使用制度,加快高校教学改革步伐,提供大学生网络展示平台,开展计算机网络使用指导,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4.
集电话、短信、上网于一身的新型媒体——手机,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的生活必需品。手机以其强大的功能和人性化的特征吸引着大学生。手机作为一个现代的通讯工具,打破时间、区域的限制,改造原有的面对面的人际交往方式,帮助大学生扩展自己的社会网络,它的信息输入(如接收通知、上网看新闻等)和输出(告知他人信息、编辑文字等)功能,使得大学生能与他人和外界进行很好的互动。而大学生凭借学习能力,很快就发挥出手机通讯技术在扩展自身的人际网络的作用。本文结合现在国内的关于大学生群体的研究,论述了手机作为现代通讯对人际互动方式的改变,及对大学生内部群体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网络的发展给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沟通方式、表达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带来了诸多新的变化,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心理特征、道德观念等方面都被深深地打上了网络的烙印。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途经的需求集中于手机、电子屏幕和互联网;对载体的需求集中于手机彩信、网络社区和辅导员博客;对内容的需求集中于学习指导、思想交流、信息服务和在线交流[1]。高校辅导员借助网络开展工作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和手机的普及以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手机自媒体已经逐渐走向平民生活,尤其是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影响。手机自媒体对于大学生来说,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信息获取途径,但是由于手机自媒体中的信息良莠不齐,而大学生社会经验较少,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比较偏激,对信息的辨别能力较差,因此,可以说手机自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17.
当今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手机网络成为影响大学生学不好高等数学的关键原因,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利用手机网络学习高等数学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手机网络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找出一种利用QQ学习群或学习讨论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高等数学,并分析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校园,电脑、平板、手机等对于大学生来说已经成为常见的随身设备,网络也非常普及。网络文化既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了解外界动态提供了便利,也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各种影响和冲击。文章分析了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以及负面影响,探讨如何减少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以加强和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上网的现状及与网络成瘾、学习倦怠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青少年上网成瘾自评量表、大学生手机上网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月平均手机上网支付费不同的学生在网络成瘾上存在显著差异(F=4.84,P=O.009);上课时用手机上网的频率不同的学生,在网络成瘾上存在显著差异(F=3.24,P=O.041).②上课经常使用手机上网的学生在学习倦怠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学生(F=5.34,P=O.005);每天使用手机上网时间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倦怠上存在显著差异(F=5.004,P=O.007).结论:网络成瘾程度高的学生也倾向于更多的使用手机上网,手机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排解学习倦怠情绪的重要工具,大学生手机上网的总体素养还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20.
当前,手机、互联网等新兴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网络文化的多样性、网络信息的无序性、网民身份的复杂性、网络交往的虚拟性、网络行为的从众性等特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深入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新趋势,指出了大学生网络文化的新特点,为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