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论语”     
读完了南怀谨先生的《论语别裁》,便是将孔子的《论语》细致地读了一遍原文且听南老先生作了讲述。读中,再烦的心境也会平静下来。读罢,才知人生的真知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被孔老夫子概括了去,收集了去,才知道为什么宋朝开国宰相赵普会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也品味到了清代大学士纪晓岚在编完《四库全书》后的感慨:要说的话古人都为我们说完了,我们再说早已没有了新意。《论语》给定我们的启示是,做学问、做官都当先作人。与西方杜威"教育就是生活"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读着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颇感好奇,我便在茶余饭后也拿起《论语》读上一两句,倒也从中有所感悟,觉得"为政"与"治教"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3.
胡图买了个七品县令官职。上任后,他夹着一部《论语》,洋洋得意地对别人说:"古代贤人半部《论语》可治天下,如今我有一部《论语》,治理这个小小县城,岂(qǐ)在话下!"  相似文献   

4.
<正>在幼年读过的书里,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论语》了。想想一个刚认识几个字的小孩儿,坐在那儿"之乎者也"地读《论语》,我挺佩服自己那时的勇气的。每有疑难问题,我便会拿着书问东问西。大家被我好学的态度感动了,他们很热心地给我解答。有一次,我读到"子夏问孝"这一则,里面有"色难"一词,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就去问姥爷。姥爷戴上老花镜,笑眯眯地跟我讲:"这个‘色难’的意思是‘(在父母面前)始终保持一种敬  相似文献   

5.
“经典”,何谓经典?顾名思义,经典就是永垂不朽的著作。说起我国的经典之作,大家一定就会想到我国的《论语》、《老子》等。我们年级最近就在诵读《论语》。说到《论语》,我还记得,有一次,在上科学课的时候,科学老师突然让我们用一个字来概括《论语》,同学们七嘴八舌,有的  相似文献   

6.
家有我师     
<正>很多人问我:"《论语》这么枯燥,你多大的时候开始背诵的?"其实我没有刻意去背,幼年读《论语》,总是大人随口讲给我听。我四五岁的时候,爸爸带我参加朋友聚会,他会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去数数,今天这里有多少叔叔阿姨,又有多少老师?"我"噔噔噔"数一圈,有时八个,有时七个。爸爸又说:"其实这里的‘三’不是固定的数字,它表示你会有很多老师。你再去挑挑,看看谁可以当你的老师。"我接  相似文献   

7.
2046     
一"你太好奇了!"罗杰说。我已经不记得这是罗杰第几次这样说我了。可我从来不觉得自己很好奇,我只是觉得在现在这个社会里,自己比别人稍微喜欢思考一点。但大部分时间我还是很依赖罗杰的,比方说,我不用再跑到资料库去查资料,只要我想知道,罗杰便会将资料传输给我的大脑;只要我感觉到饿,罗杰便会立马将一份  相似文献   

8.
学而时习之     
正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注音全本"口袋本《论语》是我随包携带的一本书。现代人太忙,语录性质的书最易入手,零星时间翻几页,边看边联想自己遇到的人、经历的事,饶有趣味并常常有所启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论语》第一篇内的内容。记得初中课本上的注释是:学完之后,时常复习,不也很高兴吗?近读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见到两个别样的观点:(1)"时",不是  相似文献   

9.
记得幼年时伯父教我学写字,第一个字便是“人”字。我手上拿一根柴棒,不会写,在地上乱戳。伯父说:"这样写,这样写……"人"字学会了,又学别的字。伯父总是这样和蔼地教我识字。 伯父是一个不会恼怒、矮墩墩的老人。那时候村上没有学校,伯父会读《三字经》、《论语》,是三里以内惟一的识字人。年关有人央他写对联,小孩子得了病也有人找他问个单方……他从不出外做生意,老是在家种地。我每天到他屋里去耍,夏天他让我吃瓜果,冬天他给我笼火烤……晚上我跟他睡,他给我讲许多读书人中状元的故事。时间长了,门前我那一帮子赤身子伙…  相似文献   

10.
飞鸽传书     
阿才叔叔:您好!我非常喜欢《小学生时代》,每当有新的《小学生时代》"住"进我们班的图书角,我总是第一个冲上前去抢。记得那一次,我们没下去做早操,也没向老师请假,被老师发现后,把我们留在班里狠狠地批了一顿。就在这"水深火热"之  相似文献   

11.
又是故人来     
李素英 《新教师》2020,(2):78-79
莎士比亚说:"书是人类的营养品。"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关于书的名言,不胜枚举。书于我无比重要。阅读为我打开了一扇扇神奇的门。我读的第一本课外书是在我十五岁上师范学校那年。我清晰地记得那时借的第一套书是——《青少年十万个为什么》。这套涵盖天文地理、物理化学、气象科学的科普读物像魔术师般为我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的门,我张开好奇的眼睛重新打量这个世界,发现了一个又一个以前未曾触及的新世界,发现了更为广阔的天空。  相似文献   

12.
我家门前有一条小河。记得小时候,妈妈领我到河边去玩,我指着哗(hua)哗的流水好奇地问:"妈妈,这么多水往哪里流哇?"妈妈笑着说:"这是汉江河,最后流入长江。"从此,汉江河这个名字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就像岸边的小树一样,伴随着汉江河的流水慢慢地长大。  相似文献   

13.
参观奇石馆     
我特别庆幸自己在假期随妈妈去了一趟福海,有幸参观了福海奇石馆。记得刚到福海姨奶奶家时,就听姨奶奶说奇石馆的石头非常奇特,于是我和妈妈带着好奇随姨奶奶去奇石馆参观。  相似文献   

14.
王宝琪 《课外生活》2015,(Z2):26-27
徐光启是我国明代著名的科学家,他的《农政全书》被称为"农业百科全书"。小时候,他为了学习农业技术,还发生一件有趣的事情。小光启在学堂读书。有一天考试,老师说:"大家好好考,谁不及格,罚抄三遍《论语》!平时不好好读书,现在伤脑筋了吧?"一会儿,小光启站起来说:"老师,我考好了。""这么快就考完了?如果瞎做,我要加倍处罚你!"老师一看答卷,吃惊地说,"唔,全都答对了。"小光启说:"老  相似文献   

15.
记得去年到南方某地参加一个作文教学的研讨会,党辉作一节习作评议课。校方不让班上的三个孩子去上课,党辉先是请求,后是争执,终是不行。三个孩子被留在场外一间小屋里,探着小脑袋往这边瞧。党辉哭了:“不让这三个孩子进来,我宁可不作这堂课!”三个孩子终于坐在课桌前了,这意味着什么呢?又该拿什么去衡量这节课的价值呢? 事隔半年,又听党辉《窗前的气球》这节课,不觉勾起前次的思绪。 《窗前的气球》是篇让成年人也会掩卷深  相似文献   

16.
《论语》"述而"篇"自行束脩以上"章自古存有疑义,主要有干肉说、束发说和约束修身说三种学说。纵观各家解读,康有为《论语注》诠释比较接近孔子原意,但仍有商榷之处。此章意思应为:孔子说:"自觉自愿地严格要求自己并且积极向上,这样的人我从没有不教诲的。"  相似文献   

17.
论语考级     
任语 《辅导员》2014,(14):46
正星期五的班队课上,张老师组织了一次论语考级比赛,顿时班里有人欢喜有人忧,而我却信心满满。张老师宣读完考级规则后,我拿起论语稿,信心十足地背了起来,心想:这有什么难的?没过几分钟,我就将十六条论语滚瓜烂熟地背了出来。接着,我轻轻地叫了声前排的张悦瑶,问她"你背完没有?"她回答:"背完了。"我又说:"我们一起去考二级把!"她说:"不要吧,我想一级一级考。"我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  相似文献   

18.
《论语》"述而"篇"自行束脩以上"章自古存有疑义,主要有干肉说、束发说和约束修身说三种学说。纵观各家解读,康有为《论语注》诠释比较接近孔子原意,但仍有商榷之处。此章意思应为:孔子说:"自觉自愿地严格要求自己并且积极向上,这样的人我从没有不教诲的。"  相似文献   

19.
人能弘道     
我在年轻时,听别人提问:"如果一生只念一本书,应该选择什么书?"在我来不及细想及回答时,别人就主动宣布了答案:"当然是《论语》了!"后来看到钱穆先生九十二岁时的感言,说他每年至少重读一遍《论语》,并且总是会有一些新的启发。如此看来,《论语》对年轻人与老年人,对平凡人与大学者,都是必读与必须不断重读的一本经典了。  相似文献   

20.
良心秤     
星期天,我陪妈妈去七一市场买菜。市场里的人可真多呀!我和妈妈先买了各种蔬菜,然后去采购鱼和肉。看见前面一个摊位被挤得水泄不通,我好奇地对妈妈说:"咱们也过去看看吧!"我们凑过去一看,好多人都在抢着买鱼呢!"我要两条。""我要一条。"卖鱼的爷爷忙得应接不暇。轮到我和妈妈买鱼了,我有点着急地说:"爷爷,您能快点吗?"可爷爷将鱼放在秤盘里,不慌不忙地说:"你看,还在滴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