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世纪末期,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中国文化基本处于失语状态,众多中国学者纷纷选择翻译外国作品,辜鸿铭却逆潮流而动,选择了翻译中国的儒家经典,把中国的文化传播到国外。本文以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提出的惯习和场域理论作为理论框架,通过分析辜鸿铭的翻译惯习以及他所处的翻译场域,探讨他选择翻译儒家经典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分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案例,因而从微观层面动态地研究英语课堂教学,构建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此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应用的能力,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职业教育当前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的分析,论述了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需要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要求.为贯彻这个目标要求,布尔迪厄的"场域"与"惯习"的论述,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在方案制订中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社会学范畴看,场域与惯习是新课程改革中产生文化认同困境的根源所在.故此,需要我们以另一种视角来洞察、分析新课程改革中的各种现象.新课程改革存在着权力、文化、理论等三种场域以及思维、教学、阶级等三种惯习.新课程改革的社会学诉求包括场域观念的更新、无形学院的建立、短路谬误的克服、“反思性回归自身”的主张以及“重叠共识”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5.
学校场域由行政场域、教学场域等构成。每个场域的行为主体都有行使其权力的边界.有着不同的惯习,形成了不同的行动逻辑。各种不同的思维活动和行为表现相互交织构成了学校的生态环境。适应时代对教育的要求,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师惯习,建立教师专业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作为审美场域之一,金秀瑶族博物馆以其所展示的朴素的黄泥鼓舞、精美的瑶族服饰、优美的大瑶山自然生态等瑶族文化符号营造了美的艺术、美的文化、美的生态,表征了审美场域与审美认同的互动关系:审美场域建构审美认同,审美认同也建构审美场域;审美认同与审美场域双向建构,互为审视。  相似文献   

7.
场域是社会实践者的行动空间,是有内含力量、有生气、有潜力的存在,其本质是构成要素之间形成的客观关系。学校改革行动是一个创造性的组织过程,学校改革空间是一个将行动者置身于决策性的相互依赖关系的场域。在此场域中,资本与权力交织,争斗与妥协共存,在场域结构不断调整中开展合作和构建共识。  相似文献   

8.
9.
贺佐成 《教育与职业》2022,(23):105-112
高职课程场域是教师、学生等课程相关行动者之间基于技术技能课程文化资本分布的各种位置所形成的客观关系。在场域中,围绕着课程文化资本的“教”与“学”,教师和学生形成相应的惯习。课程场域中文化资本具有相对统一性和分离性,根据高职课程场域、惯习和文化资本的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了提高课程的有效性,教师和学生可以分别采取不同的策略:针对政治、经济和文化变化的适应性应对策略;针对课程技术支撑条件变化的课程升级应对策略;针对课程文化自身变化的保守、继承和颠覆策略等。  相似文献   

10.
从生命历程出发,运用布迪厄“场域—惯习”理论对当代大学生劳动素养的分化机制进行研究。通过对H省高校大学生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家庭和社会场域中的劳动教育显著影响了大学生的劳动素养水平,而学校场域开展的劳动教育并没有显著提升大学生的劳动素养水平;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劳动素养水平并没有显著差异;大学生从小养成的劳动惯习是学校劳动教育和社会劳动教育的基础,显著提升了大学生的劳动素养水平;家庭经济资本不同的大学生劳动素养水平并没有显著差异;家庭文化资本越优越的大学生劳动素养水平越高;不同职业阶层家庭的大学生劳动素养水平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劳动素养水平差异主要表现为家庭文化资本及家庭劳动教育产生的差异,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效性迫切需要提高。  相似文献   

11.
团体辅导是学校社会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工作方法,团体辅导根据时间长短的不同分为长期团体辅导和短期团体辅导。长期团体辅导与短期团体辅导既有诸多差异,又可相互补充。利用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对二者的特征进行分析和解释,对学校社会工作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惠特曼因其诗歌生动地传达了美利坚民族身份中特有的精神气质,被誉为美国歌者。通过分析其所处时代下他者眼中的美国、美国人和其本人对美国民族身份的建构,结合社会学家布迪厄的场域—资本—惯习理论,不难发现诗人通过其文学作品对美利坚民族身份的建构将自身的文化资本投入其所处的场域之中,以一种虚假的非功利性实现与其他资本进行的隐蔽性的转换。  相似文献   

13.
《柳州师专学报》2021,(1):54-60
在易地扶贫搬迁背景下,移民的社会适应影响移民可持续生计发展的选择。基于W县XQ社区的调研表明,易地扶贫搬迁后移民的持续发展需要整体考量移民场域各要素整合的共同作用。其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惯习的稳定与拓展为移民在迁入地安居带来心理保障;生活惯习的养成与适应提升"安居"生活的满意度,增加移民对迁入地的心理归属;重新形塑的社交惯习帮助移民凝聚社会资本,推动实现社区认同。了解移民具体的社会适应情况,因地制宜加强培育和创造移民良好惯习,才能刺激移民内生发展原动力与外在资源运用的有效契合。  相似文献   

14.
土家族闹灵是融歌、诗、舞于一体用于悼念亡人的歌舞.作为在土家族民间至今仍广泛流传的习俗,在其艺术鉴赏意义之后,更具有不可替代的民俗意义.从民俗表象上看,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土家族人“送亡人”和“还人情”的意义表述.在形式上表现了一种民间信仰场合中的“娱神娱人”的表演仪式.从结构分析,闹灵场域中存在着三种信仰力量,即土家族民间鬼神信仰、生活文化习惯以及官方儒学正统影响力.作为一项仪式时,闹灵是土家族叙述、实践和隐喻其世界认知符号体系的一种文化表演.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引入了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关于"场域"、"惯习"的概念及原理,阐述了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场域中的诸多作用因素,如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及自身因素等。最后分析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即通过横向协同教育和纵向协同教育,实现全社会育人的目标,从而推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学习是一种个体性变量和社会性变量双向共时运作的实践活动。大学场域与学习惯习之间的动态交互关系,构成了大学生学习实践的生成性动力机制。知识社会的到来使高等教育的认识论基础发生了深刻变化,导致建立在客观主义认识论基础上的科层型大学场域和常规性学习惯习受到了严重挑战。因此,大学不得不借助知识社会的变迁,重塑一种基于建构主义认识论的以大学生主体性发展为旨归的学习型大学场域以及在本体论上与之相契合的反思性学习惯习。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学生的行为趋于多元化,其中不乏一些在高校价值观下并不能被认可和接受.而不良行为惯习一旦形成,不仅强化自己的行为,对周围的同学产生"能动"作用,具有同样倾向的同学聚集在一起相互影响,形成一个不良行为的场域.由于场域的功能,进一步强化了场域内个体的行为惯习.如此循环往复走向恶性循环,造成"近墨者黑"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基于场域—惯习的视角对学术不端现象进行分析可知,场域是学术不端现象产生的生态环境,而惯习则使学术不端现象趋于自我合法化。剖析学术不端现象时,既要关注学术场域的客观结构,又要重视该场域的主观惯习。应以学术不端现象背后的学术生态客观性与学者主观性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切入点,应从规则校正和学者自律两个方面来防治当前的学术不端现象。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城市社区中出现了新的成员——农村妇女。然而,这部分农村妇女城市社区参与边缘化问题越来越突出,给城市社区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借助布迪厄实践社会学"场域、惯习和文化资本"的关系主义方法论分析认为,农村妇女城市社区参与边缘化的原因有:生活场域的冲突限制了农村妇女城市社区参与的空间;生活惯习的迥异制约了农村妇女城市社区参与的积极性;文化资本的差异影响了农村妇女城市社区参与的主动性。消融农村妇女城市社区参与边缘化的路径为:场域外的前提条件——改革城乡二元制的户籍制度;场域内的利益趋同——社区积极提供活动平台;惯习的适应性——农村妇女"社区人"意识的形成;文化资本的融入——提高农村妇女自我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20.
借鉴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仅仅从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完善教育管理制度等静态"结构-制度"范式认识及消解师生冲突是不够的,还应从整体的关系性思维出发,与个体行为、情境相结合的"过程-行为"范式思考师生冲突发生的缘由。重构师生交往场域网络,形塑师生正面惯习,实现两者的高度结合是消解师生冲突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