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公益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并呈现井喷式发展趋势,微公益以其高效快捷、操作方便等优势得到高校大学生的广泛响应和推崇。微公益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微公益活动存在很多不足,文章将从三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大学生微公益事业健康常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微公益活动作为近年来产生的新兴事物,它是一种以个体参与为基础,通过个体参与带动群体参与而创造公益价值的公益活动,它不仅能够化解当前传统公益带来的诚信危机,培育大学生的公益精神,而且也能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有着积极意义。因此,从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等多个层面来具体研究如何利用微公益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3.
探讨在大学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应用新的教学载体,通过实施微公益的模式提升大学生对相关理论内涵的理解程度。首先针对微公益的概念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了解并掌握微公益的特征。再进行微公益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关系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微公益对当下大学生教育和指导的重要意义和价值,通过分析当下微公益新载体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应用的现状,掌握未来微公益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的发展趋势,并提出构建微公益新载体的策略和建议,以期有效地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质量,为我国社会培养综合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的细化分工不但没有疏远人们的关系,反之,其对协作的需求增加,使团队意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必须具备团队意识,以便更好地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但是,目前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重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团队意识培育造成了冲击。因此,优化大学生团队意识培育,要积极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努力摆脱当下大学生团队意识培育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传统公益出现诚信危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与此同时,微时代背景下的网络传播技术快速发展、微空间不断拓展,使得以微公益为代表的平民公益应运而生并迅速蔓延。大学生作为微公益的主要参与者,不但能够在根本上满足大学生对于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追求,同时也能够加深其对于公益精神和公益理念的理解,在根本上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发展。因此,微公益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开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能够有效提高我国社会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6.
公共责任意识即公民在参与公共领域生活时所具有的一种责任意识和行为。它体现了个体在公共生活中对公共利益负责任的一种态度和行为。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公共责任意识培育无论对于自身健康全面发展,还是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280名大学生公共责任意识现状的实证分析,指出了大学生公共责任意识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这些不足产生的原因,并通过构建政府、学校、家庭、个人四位一体的培育体系,为大学生公共责任意识的培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从而实现政府、学校、家庭、个人互为补充的培育之路。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基层意识培育既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大学生基层意识相对薄弱,运用系统科学思想培育大学生基层意识具有重要价值。要根据系统科学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等重要原则,统筹兼顾、区分层次、顺应变化,使大学生基层意识培育工作取得最大成效;运用整体性方法,形成大学生基层意识培育的整体合力;运用层次性方法,强化大学生基层意识培育的针对性;运用动态性方法,确保大学生基层意识培育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8.
校园文化有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校园文化所包含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显性文化、隐性文化成为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四维模式",其中,校风、教风、学风等精神文化表现载体成为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因子,制度文化通过对学风、道德、意识等方面发挥作用来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提供必要的保证,物质、景观等硬实力方面的显性文化与社团活动、"书香校园"工程等软实力方面的隐性文化也用各自的模式影响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维权意识主要包括权利意识、义务意识及法律救济意识.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就业维权意识培育的主要渠道,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是丰富大学生就业维权意识培育的重要载体,社会实践是拓展大学生就业维权意识培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蒋燕 《职教通讯》2015,(8):77-80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引起了人们行为和思想的多元化,大量负面的社会现象和各种非主流的思想文化给人们特别是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大学生的道德现状令人担忧。探讨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培育是进一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振奋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以时代变迁为出发点,主要从培育大学生道德意识的主体素质、内在觉悟和社会责任三个方面来探讨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培育问题。  相似文献   

11.
规则意识水平是衡量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识,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培育大学生规则意识是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规则意识要想真正深入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化育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动,需要不断优化规则意识培育环境、丰富规则意识培育内容、创新规则意识培育方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从大学生公共意识失范现象的外因——缺乏"利私益公"社会机制、价值认同缺失、教育影响力欠缺;大学生公共意识失范现象的内因——青少年身心发展阶段特殊性两个方面展开分析,以期找到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公共意识培育对策。  相似文献   

13.
杨利娜  金燕 《成人教育》2015,(11):24-27
公民责任意识是公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维持和调节着公民行为.当公民责任意识培育面临责任的亲缘性与泛化倾向、责任判断与选择迷惘、责任认知与实践相疏离以及责任教育方法机械单一等困境时,微公益作为一种新型的公益形式,以其独有的优势为困境破解提供了解决之道.以微公益为平台,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一体的责任教育网络,发挥三者的合力作用,是公民责任意识培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甘欣 《西部素质教育》2019,(16):61-61,63
文章从大学生规则意识的研究现状出发,分析了大学生规则意识在个性、社会责任感、自律意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相应的培育方法,包括学校有关方面加强学生的规则意识培养;发挥同辈群体的积极影响,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如何做好社会各类人群的就业工作,特别是如何实现大学生的更高质量就业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从规则意识是影响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高校大学生规则意识淡薄在就业过程中的主要表现、高校大学生规则意识培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在新形势下规则意识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加强对高校大学生规则意识的培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对促进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形成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厘清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现状,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五个着力点,进而努力培育大学生生态文明的道德意识、思维意识、心理意识、价值意识和法治意识,是新时期赋予大学育人目标和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呼唤具有公民意识的现代公民。鉴于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还面临着基础比较脆弱、培育体系不健全、培育环境不完善、培育方法不得当等诸多困境,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应该通过多元途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以政府为主导规划设计的公民教育体制,同时还应该注重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8.
社会正处于深刻变革之中,但是其道德方面的发展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作为新生力量代表的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培育对整个社会道德素质的建设有着借鉴和带动作用。就目前而言,大学生的道德意识不强,道德行为有待提高。培育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可以以传统道德文化为切入点。传统道德文化的内容很丰富,特别是产生持久深远影响的儒家传统道德文化在大学生自身品德的修养、人际关系的调节乃至其社会责任的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论语》中包含着大量的儒家道德教育思想,也与大学生道德素质培育最为接近。所以有必要将其所提倡的道德文化融入到大学生道德素质培育中来。  相似文献   

19.
人人参与、人人奉献的微公益理念,与志愿者精神一脉相承,与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契合,开拓了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新路径,为创新高校共青团志愿者工作提供了机遇。目前,高校共青团青年志愿者工作存在参与志愿服务不广泛、行政干预影响行动效力、工作实效性和持续性较差等问题。高校共青团创新志愿者工作应从形成微公益工作理念、建设微公益平台、依靠志愿者组织进行项目运作、以微公益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等方面入手,将公益行为转变为普通人随手可做的"微行动"。  相似文献   

20.
全面从严治党须提升党员法治素养,而大学生党员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人才基础,大学生党员的成长关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从严治党,关系到国家人才培养的重大使命。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厘清大学生党员法治意识的构成要素、理论支撑与价值,剖析当前大学生党员法治意识培育所存在的法治知识薄弱、法治信仰不坚定、法治实践较少等问题,从课程教学、校园环境、社会实践三个方面入手,探索大学生党员法治意识培育的具体路径,坚定大学生党员的法治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