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与静是复式教学的两种不同方式,都是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复式教师必须充分考虑这种动静交叉搭配的结构形式,在动与静结合中进行学法指导。 动静结合——动中“举一”学法,静时“反三”训练。孔子要求他的弟子对他的教诲能够“举一隅以三隅反”,复式教学要达到使学生好学,学会和会学的目的,从学法指导的角度来看,也要做到举一反三。教师在动中“举一”——指导学生学习掌握方法;学生在静中“反三”——通过分析、类比、推理、综合,由此及彼,主动探索。  相似文献   

2.
灵活机动,横向穿插,动中求静,静中求动,动静互补互促,让教师的主导作用贯串在动静各个环节,使几个年级同时传递信息畅通无阻。“动中求静”是直接教学中学生活动形式的需要,也是教师对处在自学的年级进行必要穿插辅导的需要;“静中有动”是在间接教学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一个辅助手段,因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作业量多少、难易度不当、情绪上好坏等阻力。  相似文献   

3.
<正>从哲学意义上来讲,动是永恒的,而静是相对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动主要是指课堂气氛活跃,而静指的是动脑筋进行思考的过程。课堂上既需要动,又需要静,只有动静结合,学生才能在激发情趣的同时对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因此,教师要合理调控,让课堂动静结合,使教和学达到良性循环。一、培养学生"听",让课堂动静结合韩愈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诲人不倦让学生受益匪浅,听贤人教诲如沐春风,教师对学生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心理学“内化”与“外化”思想 ,阐述美术学习过程中 ,加强“内化”与“外化”的相互作用 ,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对学生进行视知觉 ,思维发散性、集中性及托兰斯创作思维测验 ,找出学生观察、认知、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上的差异 ,从而在教学中制定多种训练方式 ,提高学生在观察、认知事物过程中的概括、归纳和多角度思维的能力 ,促进“内化”与“外化”的转化过程 ,加强学生创造潜力的开发 ,打好美术创作能力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逐渐提升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或为学生营造更佳的发展环境,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各种文本的内容、情感、精神,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笔者结合教学经验,以新课程标准下打造优质阅读教学空间价值为基础,探讨如何建设高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6.
小学阅读教学要提高效率,需要教师关注两种能力的培养,即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赏析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与语言赏析能力需要在教学中统一起来,随着读懂文本有针对性地抓住重点同步完成.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够提高语文素养,养成语文学习的情趣.  相似文献   

7.
小学阅读教学要提高效率,需要教师关注两种能力的培养,即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赏析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与语言赏析能力需要在教学中统一起来,随着读懂文本有针对性地抓住重点同步完成。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够提高语文素养,养成语文学习的情趣。  相似文献   

8.
小学阅读教学要提高效率,需要教师关注两种能力的培养,即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赏析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与语言赏析能力需要在教学中统一起来,随着读懂文本有针对性地抓住重点同步完成。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够提高语文素养,养成语文学习的情趣。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不单是教师“教”的结果,必须由学生自己借助语文文本,将优秀的语言文化成果,内化成生命个体的一部分。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对语言文字的自我感悟,从阅读中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形成阅读感悟能力呢?我的实践是: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学会自我阅读,让“自读”孕育“自悟”。  相似文献   

10.
疫情的突然暴发、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既改变了以前的教育教学模式,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思维。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是一种有效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线上以问题为导向,线下以学情为导向,线上线下以运用为导向,运用一唱三叹的教学艺术,引导学生经历阅读、思考、表达的过程,经历内化到外化的过程,使学生的阅读力、思维力、表达力等都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2011版新课程标准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促进其参与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活动理论坚持活动与意识统一的原则,注重共同体和中介工具对活动主体的内化和外化的作用。论文基于活动理论,构建了以微视频为活动工具的"学—教"学习模式。学生"学"后,通过利用微视频记录和评价在小组中的"教",来完成活动、内化、输出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2.
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多年的小学教学实践中 ,我们一直把语文课分为阅读课和作文课。阅读课读课文 ,侧重于“阅读理解”,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而作文课写作文 ,侧重于“运用表达”,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这样的分工 ,表面看似乎很合理 :学生阅读课文时理解了课文中语言 (包括词语和句子 ) ,以及课文中包含的表达方法 ,然后在作文课上加以运用 ;阅读课侧重于语言材料的内化 ,作文课则侧重于语言材料的外化。从理解语言到运用语言 ,形成互补 ,构成完整的语言学习的系统。然而深入分析 ,就会发现这一语言学习的过程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之上 ,即学生理解了课文…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静心""静气",既是一种教学策略,又是为学生做表率;学生的"静思""静听""静神"既是一种学习语文的有效方法,又是一种智慧与灵性的体现。语文教学不应一味追求场面热闹,而要在"动静相宜"中达成语文课堂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4.
"意趣英语"主张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让语言学习的需要尽量在生动、有意义的语境中触发,由具体的任务活动引导学生从听说读写维度感知目标语言、记忆符号形式、掌握应用规则、体验情感色彩和领悟文化寓意。意趣教学包含以下几个要义:寓生活体验于教学之中,帮助学生明白语言的意义,促使其感悟和内化所学语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中自然生成的情境,使语言教学和语言应用相辅相成,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合理驾驭语言情境,帮助学生体悟语言意义,引导其进行适当迁移和运用。  相似文献   

15.
动与静是事物状态的两个方面,动中有静,静中寓动,它们互相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在解题中,既要善于动中觅静,以静制动,也要能够静中思动,以动求静,直至动静结合.  相似文献   

16.
董金梅 《科教导刊》2023,(5):115-117
阅读和写作能力是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必备能力,也是中职学生必备的基本职业能力。文章以说理文阅读与写作结合教学为例,探究了教学中进行阅读和写作结合的教学路径实践:将搭建阅读平台与开启学生写作思维相结合,将打通阅读思路与引导写作方法相结合,将学习语言表达与内化写作能力相结合。实践证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中职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方式能提高以读促写、以写助读的效果,有助于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邵仁赓同志对拙作《复式教学的动静观》表示异议,借此机会再谈一些个人的见解,以就教于仁赓同志。(一)“动为了静”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动为了静”的基本内涵是说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这就是原文所讲的,“要从静的实际需要出发,要服从静的发展需要,要为提高静的活动效益与质量水平服务”。一句话,“教师要把解决学习问题的希望放在学生身上”,心中要时刻装着学生。  相似文献   

18.
在艺术创作中,我们应注重动静结合的表现艺术,从而让作品释放出无尽的美感.同样,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也可巧妙应用动静结合艺术,营造一个活泼生动、安静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静中思、动中学,让音乐课堂焕发出生命与活力. 一、初中音乐课堂与动静结合分析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动静结合实际上就是"内外兼动".即有所行动,如创造与表演等;也有所感悟,如赏析思考等,从而打造互动课堂、动态课堂.然而,从当前教学实践看,初中音乐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模式单一,以唱歌为主,通常是音乐教师教唱或范唱而学生模唱或学唱,这就制约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抑制了学生创造意识的形成,也阻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无法打造美的课堂、动态课堂.因此,如此"静"态课堂无法满足新课程教育要求.又或者一些教师较为关注"动"态课堂,但这一动态往往侧重对歌曲的语言、形体、动作、文字、表演等形式的动态表达,却忽视了学生对音乐体会的内心"动"态.因此,这一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还是不完善、不成熟的.  相似文献   

19.
正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案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阶段发展特点、兴趣爱好、语文学习能力,结合教学手段,以学生视角为出发点,以实际的教学情境作为参考,选择适合学生阅读学习的材料来制定。可以制定一个主题,挑选相应的几本或者几章作品科学组合,作为学生群文阅读的材料。规定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完成,以此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20.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同舟共济的合作性学习模式.由老师安排课程,组织学生们共同学习,实现他们共同的目标.小组合作教学是完成教学目标、是英语语言本身的特点需要;更是中等职业教育特点的需要.小组合作加强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