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兴的语料库技术在外语教学和研究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国内学者对于语料库技术与民俗翻译的结合研究却数量不多。本文将平行语料库技术引入民俗翻译,从英文语料收集、中文语料库收集、语料库建设、语料库应用等四个不同的方面,阐述民俗翻译平行语料库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2.
每个民俗学学者必须了解自己的学科有多少经典或创新著作是翻译的结果,尽管这个问题常常被隐含了。民俗研究同时也是翻译研究,因为两个领域近年来愈发成熟和关系密切。无论是跨文化或语言研究还是对文化研究都离不开文本的翻译。这种翻译不仅能提供文本,同时也能在研究新的文化时促进文化协商。民俗学者必须面对民俗与翻译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因此,可以通过回顾历史归纳出民俗与翻译研究的四个挑战。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深入开展了民俗翻译方面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整体上仍存在讨论话题单一、缺乏创新等问题。因此,笔者收集了相关的研究论文,并综述了各个专家的观点,以期为民俗翻译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商洛学院学报》2022,(1):39-44
陕西民俗语汇翻译有利于弘扬陕西文化。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既要最大限度地传播当地文化,又要实现最佳的传播效果,这无疑加大了民俗语汇的翻译难度。以翻译传播学为理论工具,对陕西著名作家贾平凹的长篇小说《高兴》中的陕西民俗语汇翻译进行研究,并提出翻译传播策略:编码复制、编码改写、编码构建、编码复制与构建,意在更好地传播陕西民俗,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翻译研究者开始注重对翻译中的文化问题进行研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明显,不同地域的文化各具特色,因此各地需找到一种适合推介自己地域文化的最佳策略。陕西地域文化特色显著,历史人文遗迹资源丰富,但相应的译介工作相对薄弱,更缺少相关的翻译。本研究通过对陕西地区一些民风民俗的收集调查,以及现如今陕西民风民俗翻译的问题,对民风民俗翻译找出恰当的策略,以便助于陕西民风民俗"走出去",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畅通。  相似文献   

6.
在推出中国文化"走出去"和文化软实力战略规划及山东致力于打造文化高地的时代背景下,山东如何充分利用翻译这座交流桥梁将其丰富而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推介出去以扩大国际影响力显得尤为必要.在梳理近年来国内民俗翻译研究成果后发现:传统的民俗翻译研究往往局限于个别词句、篇章段落的个案分析,基于语料库进行山东省民俗翻译研究属于尚未涉足的研究领域.欣欣向荣的语料库研究可以为民俗翻译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弥补传统民俗研究的缺陷,山东省民俗翻译语料库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和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7.
民俗具有独特的民族地域特点,而对民俗的翻译研究将会对当地的文化传播起到一定的促进和交流作用。本文试图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从生态翻译的原则-多维度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和生态翻译方法 -"三维"转化(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入手,在分析广州饮食民俗中"饮茶"的翻译基础上,探索生态翻译学对广州民俗翻译的启示。旨在对广州民俗文化的传播起指导作用的同时,也对生态翻译学的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民俗研究就是翻泽研究.对过去的传统的研究是以现代的眼光翻译历史;对异民族民俗的研究是以他者的眼光在局内人与局外人之间翻译与阐释.即使对眼下问题的记叙与理解也渗透着对不同观点的翻译与再现.民俗学研究者就是民俗文化的翻泽者.这种翻译不仅是通过文字,也通过文物、声音、图像等媒介物,如本专栏的有关神像、民歌表演以及电影.  相似文献   

9.
王玲玉 《现代英语》2023,(12):91-94
国内儿童绘本起步晚,较国外绘本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国绘本市场一直以引进版绘本为主要图书来源。引进版绘本要想在国内大范围传播,还需要经过“翻译”这一层加工与包装。近十年来,儿童绘本翻译研究取得显著成就,但仍存在诸多不足。本研究将以知网数据为数据源,利用文献分析软件,对儿童翻译领域的研究机构、研究学者、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四方面进行深入归纳和分析,总结出我国学者近十年来在儿童绘本翻译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局限,为未来参与儿童绘本翻译研究的学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2008年奥运会后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升,国内学者对于中国民俗文化翻译研究的热情越来越高,成果突出.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翻译策略与技巧、翻译问题与现象分析、翻译理论探讨、综合论述与评价等四大方面,而在宏观研究、跨学科翻译研究、语料库翻译研究和翻译批评研究等方面显得较为薄弱,今后需给予足够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11.
我国翻译事业的不断发展离不开该领域的专家学者所做的努力。在众多学者中,周领顺教授以其独特的研究视角,在翻译理论和翻译批评研究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为翻译领域提供了创新性的研究方向。通过对周领顺教授翻译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翻译批评、翻译观和翻译活动三个方面对其研究做出综述,希望对相关学者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张雪 《英语广场》2023,(11):35-38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进入中国以来,受到了翻译界学者的广泛关注。但近几年,其热度也在慢慢减退。本文对国内相关论文进行分析,从译介研究、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三方面进行梳理,指出国内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相关的中高水平期刊较少,理论缺少原创性的问题。本文认为相关学者应该提高发刊水平,寻找创新点,增强学术能力,使得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我国翻译界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商洛学院学报》2017,(3):38-42
运用描述性研究方法 ,从饮食文化、陕西方言、称谓、打油诗和陕北民歌五方面梳理葛浩文英译贾平凹《浮躁》和《废都》中民俗元素的翻译方法,结果表明葛浩文通过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再现小说中的民俗元素。对汉学家葛浩文译文中民俗的翻译策略的总结,不仅可以在更广阔的视域下把握作家的创作,也有利于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学对外传播的现状与问题,减少文学传播的盲目性,从而更有效地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  相似文献   

14.
江西民俗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元包容、异彩纷呈,其英译是江西非遗对外推广的重要途径。通过调查其翻译现状,发现诸多问题,如表达偏差,质量不高等,而语料库作为一种新兴的翻译研究范式,可根据译者建立的术语库和记忆库显著提升翻译的效率和精确性。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建设江西非遗民俗平行语料库来提升江西民俗汉英翻译的水平,促进江西民俗的外宣事务发展,加速赣鄱文化“走出去”,进一步推动赣鄱文化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15.
杨蓓  刘文君 《教师》2010,(4):116-116
中外学者和翻译家在研究各种语言的互译中。总结出了各种各样的翻译技巧。而林语堂先生则是为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做出巨大贡献的我国众多翻译家之一。本文通过对林语堂先生众多译作的解读、分析。探讨直译与意译的翻译基本技巧在其译作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徽州的民俗是徽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学者们对徽州民俗简单介绍的多,理论阐述的少。基于这一认识,本文从徽州民俗的内涵与分类、徽州民俗的形成及其历史演变和徽州民俗的基本特征等方面,对徽州民俗作一理论上的探讨,从而构建了徽州民俗研究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7.
应用CNKI检索近20年来中国学者在宗教心理、民俗心理、迷信心理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献,并手工查阅相关书籍,总结国内学者对宗教、民俗、迷信心理的研究成果,以期对进一步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以来,翻译培养一直是翻译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外许多学者也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中西班牙翻译能力研究小组PACTE认为翻译能力由若干次能力构成,提出的翻译能力模式得到了多数学者的认同,并且被广泛应用在各研究中。而我国的翻译能力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也相对滞后。所以,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指导,是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后殖民翻译理论在国内的误读与误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是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审视不同殖民时期的翻译实践。我国学者在采用后殖民视角来分析翻译中各种问题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不乏对该理论的误读和误用。通过发现并找出国内学者利用后殖民翻译理论进行翻译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某些错误,希望对翻译的更好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作为翻译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分支,早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由若干学者译介至中国,但其本土化发展甚是缓慢。近年来,我国学者纷纷将"双性同体"的概念引入女性主义翻译研究,但是笔者发现大部分研究的落脚点过于片面和主观。本文以翻译研究中的性别视角作为切入点,着重论述译者双性视角的培养的重要性及方法问题。最后辅以孙致礼《傲慢与偏见》译本与张玲、张扬译本的比较来验证本文主体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