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论林纾“误译”的根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林纾的翻译在我国乃至世界翻译史上都是一个特殊现象,他不审西文,却凭他的古文翻译在当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以后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他的译本,一直以来,毁誉参半,其译本中存在的大量讹误多是倍受指摘的目标,评论家们一般把他的误译归咎于口述者或林纾本人的粗率大意。该文却指出林译小说中的许多讹误常常是林纾有意选择的结果。文章从晚清的社会及文学背景、中国的翻译传统及华夏文化的自我推崇三方面来分析他误译的根源,指出他的误绎中有很多在当时来看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第八单元的课文中写到音乐家瓦格纳的一次创作过程,句中出现的“Ring”一词,在《教师用书》等参考书中被译为“钟声”,是译者在未能准确了解其文化背景下作出的误译。其正确的译法实则为尼伯龙根的“指环”。  相似文献   

3.
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前夕,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和“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这两项重大决策,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发展观是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导中国社会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一大成果,也是邓小平理论的应用丰富和发展。它提示我们,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邓小平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从原语到目的语的翻译活动不单单是语言文字的转换,还必然涉及到对原语文化的传递和移植。原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固有差异预设了误译现象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将误译纳入比较文学的研究视野有助于评判误译的价值,挖掘其特殊的文化意义。本文主要针对佛经翻译中的误译现象及其文化性质进行初步的探讨和分析,认为佛经翻译中的误译现象为中外文化的交流渗透打上了烙印,标记了中国文化价值体系对外来文化的同化,表现出文化融合中的斗争和妥协。  相似文献   

5.
王帆 《考试周刊》2009,(28):47-49
中国社会称品格高尚的人为“君子”.而英语国家则用“Gentleman”一词来进行褒赞.“君子”与“Gentleman”之间似乎毋庸置疑的对译,其实,这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而这种差别是由它们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的。本文从“君子”与“Gentleman”的语言差异揭示其背后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6.
埃兹拉·庞德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学术界对庞德翻译的中国古诗褒贬不一。本文通过庞德荚译中国古诗中误译的典型范例,从勒菲弗尔的“三要素”理论来分析其误译的根源,据此认为庞德的翻译是在“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这三要素的制约下,对原作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写,其误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社会科学是不是科学?这是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波普尔从科学的划界标准、科学发现的方法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比较中对社会科学的性质作了逻辑规定,得出结论——社会科学是科学。  相似文献   

8.
翻译主要包括理解阶段和表达阶段。理解是表达的前提,不准确的理解必然导致误译。本文通过对一些误译实例的分析,指出翻译过程中理解阶段的重要地位。同时,本文经分析探讨认为,要做到准确透彻的理解,必须切实把握好语言分析和逻辑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准确的翻译。  相似文献   

9.
国内社会科学工作者缺乏现代社会科学方法的严格训练,传统的门阀思维意识浓厚,这是阻碍社会科学研究上质量、上水平的关键要素。文章提出几种可操作的方法:注重操作性定义科研方法;注重运用演绎性思维的方法;提升信息检索水平,注重运用计算机软件辅助科研;研究的出发点要能够解决社会问题,注重科研成果的创新性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0.
指鹿为马本来是个贬义词,意指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但是从索绪尔语言符号观的角度来讲,指鹿为马式的误译在翻译研究中却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弗米尔的"目的论"及其"语际连贯原则"和"语内连贯原则"为旅游翻译提供了理论依据,当"语际连贯原则"和"语内连贯原则"不可同等兼顾时,应优先考虑"语内连贯"。要促进黄山景区的国际化,最迫切的就是更正和完善景区内及周边的标识翻译。译者应牢记翻译"目的"和译文受众的语言文化背景,同时参照国际标识惯例,才能使翻译结果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2.
《华夏集》中的误译现象已被中外学者进行过多重维度的解读。本文以该译作中的李白诗歌为研究对象,从西方化的解读思维和西方化的诗歌技巧两方面剖析了译者庞德在理解和再现李白时的西方化视角,并对由此产生的误译问题进行了辩证探讨,认为李白诗歌在西方世界的传播与庞德的"西方化"翻译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3.
“自然”与“社会”有实质性差异,社会科学成果的衡量标准应是深刻性与通透性。社会科学研究要达此境界标准,研究问题的构建具有决定性作用。“问题空间”概念,即研究者在学术意图推动下形成的关于研究任务、研究内容及其变量关系、研究方法等等的心理集合状态,具有社会与人文、现实问题与学科解释、“客观”与“主观”等交叉性。“问题空间”...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设"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的原因、内容选择、授课方法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5.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高校社会科学发展的使命——基于‘社会责任’的观察与思考。主要讲三个问题:第一,举一个例证,说明美国社会科学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高校有些社会科学专家认为,只有在中国才要求社会科学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国外则不然,总认为美  相似文献   

16.
<正>对口单招的招考工作虽然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参加,但是其全称为"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并非"高职院"对口高考,特别是本科层次的招生基本上是普通高校。事实上在中职中专校之间的对口单招升学竞争中,主要是竞争本科达线率,对口单招对人们的主要吸引力之一就在于可以上本科高校。中职中专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上完全仿照普通中学应对高考的全天候教学和管理  相似文献   

17.
朱幸梓 《文教资料》2013,(35):89-91
林译小说是近代文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开创了我国早期翻译作品的先河.林纾以其独特的“耳受手追”式的翻译方式,翻译出上百部外文小说.他的翻译理念对我国的翻译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是翻译界的泰斗级人物.他的译作中所传递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促进了我国近代社会维新思想的传播.林译小说在文学、翻译和语言领域都有着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走上了一条既面向世界又独立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相一致,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也因此获得了充分发展并取得了辉煌业绩,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经验":注重顶层设计,以规划引领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加强学科建设,为学术繁荣发展强本固基;坚持开放包容,不断提升学术研究的方法论自觉;强化学术规范,为知识生产提供内在的精神支撑;植根本土实践,专注于中国特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积极参政议政,服务政策制定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9.
翻译本身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它属于跨文化交际的范畴。而在翻译过程中难以避免的"误译"现象,排除因译者水平限制,更为主要且较难克服的则为"文化误译",即母语文化负迁移所导致的"误译"。如何认识这样的"误译",在汉日的翻译教学中又要如何规避呢?此文试围绕以上问题进行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20.
小学阶段处于人的儿童时期,这一时期是人一生中好奇心最强的时期,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尤其对自然现象及游戏中的战争武器兴趣更浓。所以,小学阶段是每个人实施科学启蒙的最佳时期,小学科学课堂里孕育着中国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