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高中生》2010,(31):18-18
《肖申克的救赎》简介这篇小说出自斯蒂芬·金《不同的季节》一书。该书是斯蒂芬·金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杰出代表作,收录了他的4篇中篇小说。其一经推出,即登上《纽约时  相似文献   

2.
《肖申克的救赎》是美国当代作家斯蒂芬·金1982年的一部励志的监狱题材艺术精品,并被成功改编成电影,主人公安迪"无辜入狱""改造监狱""逃离监狱"的救赎之旅恰好完成了"英国小说之父"丹尼尔·笛福在1719年创作的荒岛历险小说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中"登岛""改造荒岛""离岛"的荒岛三部曲。从互文性视角来解读《肖申克的救赎》中隐喻的"荒岛模式",分析这种经典文学作品模式对于人物形象的艺术刻画,及对美国社会、民族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呈现。  相似文献   

3.
斯蒂芬·金的书你可能没有看过,但是改编自他的小说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你可能就听说过。作为一位长期占据在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上、被称为当代惊悚小说之王、通俗小说大师的作家,他最为闻名的作品却是一部关于越狱的小说——《肖申克的救赎》。而这部小说则展现了斯蒂芬·金擅长于惊悚题材之外的过人功力。故事发生在一座名为肖申克的监狱里头。小说透过监狱里另外一个名叫雷德的犯人的视角来讲述发生在肖申克监狱  相似文献   

4.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经典的关于救赎的电影。影片中因为诸多象征手段的运用,才赋予了"救赎"以深刻意义。主人公安迪的隐忍、睿智和坚忍不拔不仅救赎了自己,也救赎了狱友、监狱乃至社会。"救赎"的主题在影片中贯穿始终,是热爱生活,永不放弃的一种人格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柳州师专学报》2016,(2):25-27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蕴含丰富人生哲理的喻世之作。影片揭示关于体制化与反体制化、自由与希望、灵魂救赎的深刻主题,阐释了资本主义腐朽的"体制化"是泯灭人性的屠宰场和禁锢人自由的屏障,只有冲破体制化的陋习屏障才能获得自由的救赎。  相似文献   

6.
李蓉 《江苏教育》2012,(Z1):67-68
作品简介:《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改编自斯蒂芬·金《不同的季节》(Different Seasons)中收录的《丽塔海华丝及萧山克监狱的救赎》。影片《肖申克的救赎》在牢狱题材电影中突破了类型片的限制,拍出了同类作品罕见的人情味和温馨感觉,因而在公映时成为卖座鼎盛的黑马。忙着去活或是忙着去死(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肖申克的救赎》把生命变成了一种残酷的选择。肖申克的救赎是我们简单的生活中值得一再回味的东西。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辉煌,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虽然最后找到了通向天堂的那条路,但是这在追寻的过程中却是充满坎坷。  相似文献   

7.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改编自美国作家史蒂芬.金的小说《丽塔.海华丝和肖申克的救赎》,在1994年上映之后大获成功,被赞誉为"无冕之王",成为难得的传世经典。这部作品之所以让人震撼和鼓舞,不仅是因为跌宕起伏的剧情,更是因为作品中塑造的各个传神人物语言、行为方式和心理活动折射出的希望与救赎理念激发了观者内心深处的积极因素,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8.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表达人性主题的励志电影,揭示希望带给人的巨大力量。通过影片中的情节,析出体制化与救赎的定义,解读体制化的代表人物Red和Brooks。两人内心的不同,导致两人出狱后截然不同的命运。其中重点解读影片中救赎的代表人物Andy。不管肖申克的环境多么恶劣,Andy心中永远怀揣希望,救赎自己,影响狱友。最后,通过解读得到启示:恐惧让你沦为囚犯,希望让你重获自由。  相似文献   

9.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耐人寻味的影片,影片中所呈现的诸多意象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体现了主人公安迪在肖申克监狱中受到的禁锢,但是他坚守住自己的希望,通过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救赎了自己,也救赎了别人,终于获得了自由.  相似文献   

10.
要相信未来,那样一来,春天一定会降临。——Naruto Naruto说的这句话,便是我对《肖申克的救赎》最深的感触。肖申克  相似文献   

11.
《阿甘正传》与《肖申克的救赎》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分析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和<阿甘正传>,阐述了两者情节上的差异,对两者的内容及风格进行了对比,剖析了<阿甘正传>击败<肖申克的救赎>获得奥斯卡桂冠的原因,并且找出了两者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2.
曾获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提名的《肖申克的救赎》,是电影作品对小说作品进行成功改编的范例。对比小说的叙事特征,电影则根据自身的叙事交流模式,侧重利用其特有的叙事结构元素来营造视觉幻象以表达主题。《肖申克的救赎》改编的成功,体现了小说与电影的可转化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从自由与禁锢,希望与恐惧,人性与专制,体制化与反叛这几个方面探讨《肖申克的救赎》的哥特式冲突。  相似文献   

14.
《肖申克的救赎》是1994年由Frank Darabont编著并导演的一部电影。它的原型是Stephen King的小说《丽塔·海沃斯和肖中克的救赎》。.该影片自上映以来就因其演员演技精湛,主题深刻而受到多项提名,好评如潮。  相似文献   

15.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不同于斯蒂芬?金其他作品的小说,一反他惯有的恐怖诡谲风格,是一部带有传奇色彩的写实主义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高墙内的故事。如何在监狱这样一个特殊的舞台上演一出精彩的故事,这是斯蒂芬?金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这部作品无疑是成功的,而它的成功与小说的叙事策略———景观化叙事密不可分。“景观化叙事”一词的灵感源自奈保尔关于“空间叙事”的概念,因其在叙事空间上的狭小而得名。《肖申克的救赎》在叙事空间、叙事聚焦和叙事语言上的选择,都成功地将空泛的“人性”主题缩小到有限可控的范围内,把不可捉摸的善恶具象至真实可感,让本来只一方天地的监狱成了一座包罗万象的微缩社会。  相似文献   

16.
希望的救赎     
和以往那些讲述阴暗晦涩的牢狱生话的监狱片有所不同,《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讲述希望、自由与友谊的励志电影,它让我们看到只要秉持坚定的信念,怀着永不坠落的希望,即便在最黑暗的环境里,也能最终获得自由和新生。  相似文献   

17.
《肖申克的救赎》一直被认为是最受欢迎的美国电影之一,它深刻地体现出了美国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本篇论文旨在揭露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个人主义。从而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个人主义与美国社会文化的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美国文化,从而提高我们的英语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18.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讲述了年轻银行家安迪含冤入狱二十年后成功越狱的故事,展现了影片主角安迪近乎完美地在体制化社会下对自己、对狱友甚至对社会的种种救赎,警示人们要不断反观早已习惯适应的生活,坚守对美好人生的希望和追求,感悟灵魂自由的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通过互联网等媒介,各种语言的影视作品可为各国人民所观看。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作为一种新兴的翻译方式,其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在电影史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就,至今还为人们所称赞。除了影片的故事情节外,字幕翻译对本影片内容主题的有效传达及其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该片由无忧无虑字幕组翻译的汉语字幕易于理解,简洁明了,更好地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和交流。本文从奈达的功能对等论角度出发,对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字幕翻译进行了个案研究。发现其与功能对等论有相符之处。增词法,缩减法和重创法使译文文本的读者和原文文本的读者在最大程度上共同理解和欣赏译文文本。论文第一部分介绍了字幕翻译的特点;第二部分对功能对等论做了概述;第三部分简要介绍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第四部分从功能对等的角度对《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的字幕翻译进行分析;第五部分总结该论文的主要目的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肖申克的救赎》一直被誉为电影史上最成功、最有代表性的励志影片之一,是一部揭露美国司法黑幕的巨片,一幅用友谊和希望描绘的生命画卷,一部蕴涵人生哲理的警示之作。影片以诸多成功的艺术手法描述了一个极富哲学和宗教意味的故事,宣扬主人公在腐败的司法体制下追寻自由、自我救赎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