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受亚太地区崛起和国内高校学生赴外留学需求旺盛等因素影响,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于2014年提出了区域国际教育资助体系"新科伦坡计划".该计划集奖学金、学生流动、校友参与和社会参与为一体,资助学生赴40个亚太国家和地区留学、实习,反映出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发展理念趋向多元、发展区域化、鼓励流动性、参与主体多样等特征."新科伦坡计划"的实施为澳大利亚学生提供了海外学习实习经历和文化体验,增进了他们对亚太地区的了解和相关工作能力,提升了学生未来参与亚太事务的热情,也进一步巩固和构建了澳大利亚与亚太地区各种组织的联系.但"新科伦坡计划"也面临着文化和语言差异、沟通不畅、缺乏相关信息指导和实习机会以及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据世界大学新闻网2013年8月30日报道,参与联邦议会大选的澳大利亚联盟党承诺,将在未来5年多时间里投入1亿澳元实施新科伦坡计划,每年为300名澳大利亚本科生提供1至2个学期赴亚洲学习的机会。该计划将  相似文献   

3.
1969年Avima Lombard教授和她的团队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创立了HIPPY学前教育项目,此后在多个国家内得到推行,文章主要介绍HIPPY计划在澳大利亚的开展情况。1998年HIPPY计划进入澳大利亚,2007年澳大利亚政府意识到该项目的潜力,于是介入HIPPY计划当中并开展了一系列推进行动。澳大利亚政府对HIPPY理念的认同和创新及其全面成熟的运作体系,可为现阶段我国大力推广学前教育提供适合的国际项目经验。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优秀教师计划顺应时代的要求和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质量的提升,在国家强有力的财政支持下,加强政府和非政府部门及组织之间的交流合作,以系统科学且操作性强的实施方式,开展丰富的活动项目,促进了优质师资的培养和教师质量的提高。学习和借鉴澳大利亚的优秀教师计划,对我国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教师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高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其时空观念,文章以“冷战”为例,提出了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生时空观念的培育策略,包括准确解读名词,灵活运用历史图表,夯实时空观念基础;雕琢细节,建构整体,提升时空观念能力;合作探究,自主论证,培育时空观念素养。  相似文献   

6.
为了帮助13-19岁处境困难的年轻人顺利完成12年级学业,进而进入职场或进一步接受教育和培训,澳大利亚2006年1月推出了年轻人之路计划。文章主要介绍了澳大利亚年轻人之路计划实施的背景、概况、特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二战中同盟国一方的苏美两国,战后不久就关系破裂,形成两极对立。究其冷战起源,两国经历了合作、摇摆和对抗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乡村地区计划是由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实行的为乡村地区的公立或私立中小学提供资金等资助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乡村地区计划的产生与发展情况、管理模式、实施途径和效果的论述,分析了它对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启示,期望能对我国农村教育改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自1999年实施STW计划,对其职业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本文从该计划实施的背景、功能等方面,论述了该计划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对我们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学生职业转型等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较小的、地区的和科研项目较少的高等教育机构的研究水平和培训能力,澳大利亚高等教育领域开展了合作研究网络计划(Collaborative Research Networks Program)。该计划鼓励这些机构开展团队合作,调整高等教育研究体系,并提供专项资金帮助其建立合作研究网络项目,使这些机构在合作中共同获益。这是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一部分,其选择机制、申请程序、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对我国高等教育科研合作体系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一门新兴学科,冷战国际史研究目前主要聚焦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美苏关系.在对这一关系研究的过程中,如何从欧亚冷战的同步性来考察美苏冷战战略的出台,是目前研究需要拓展的,它将进一步深化人们对冷战起源的认识.二是集团对抗.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各自阵营中的盟国关系如何影响冷战进程,如何加强两大阵营的对比研究,是同盟研究的发展所在.三是第三世界.摆脱殖民主义的不发达国家很多都诞生于冷战格局之中,这些国家挣脱大国控制的方式决定了冷战格局由两极向多极的过渡,对冷战中第三世界的关注有助于理解冷战的终结.  相似文献   

12.
13.
冷战之源     
二战后出现的美苏之间的冷战是20世纪上半叶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实际上是以美、苏为代表的两种政治力量、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是美苏两极格局的斗争,是二战后两个超级大国为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斗争。  相似文献   

14.
15.
王泽芝 《襄樊学院学报》2010,31(7):15-18,24
自印度"东向政策"制定、实施以来,印度与东盟在政治、经济、安全领域加强合作。印度与东盟双边关系的发展会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安全形势和外交产生影响。中国应积极客观地看待这种关系,趋利避害、把握机遇,利用中印关系中的东盟因素推动中印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因战争因素、政治因素和地理位置而兴,也因战争因素、政治因素和地理位置的丧失而衰,创造过持续而相对独立发展的奇迹,形成过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文化秩序和文化关系.在戎马倥惚的战争岁月中,桂林文化城曾经发挥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政治作用,具有文化抗战的军事意义,世移时易,它的文化作用和价值也越来越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7.
在亚洲冷战体制下,出现了中美苏三角关系的互动。当中苏结盟,中国与美国对抗时希望苏联的支持,与美国缓和时需要美国的诚意;当美苏缓和、中美、中苏关系紧张时,中国的外交就必然面临困境;当中美和解,中苏对抗时,美国则渔翁得利;而当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时,不再成为美苏冷战的筹码,中国终于摆脱冷战,导致了美苏冷战的终结。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和则三利,斗则俱伤。  相似文献   

18.
欧洲是冷战时期美苏争夺的主要场所,而德国又是美苏在欧洲争夺的中心。但冷战的起源则来自欧洲的东南端,即巴尔干半岛。在那里聚汇着二战后初期美苏两国的矛盾:的里雅斯特的争端、处置战败国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问题、黑海海峡的风波、希腊内战……导致杜鲁门主义的诞生,从而揭开冷战的帷幕。  相似文献   

19.
二战期间,美、苏两国因为"德国问题"已经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不同的对德政策理念进一步加深了双方矛盾。最终,德国成为美、苏对抗的前沿阵地,"德国问题"成为冷战爆发的催化剂。探讨冷战起源的德国因素可以揭示出冷战从地区性对抗到全球扩展的过程,从而进一步认清冷战的起源、性质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