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荀子是战国后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及教育家。荀子思想源于儒家,他极度推崇孔子,赞颂孔子,提倡礼义、仁义,是孟子以后儒家又一位大师。然而他在某些方面是批判地继承儒家的思想传统,是儒学中的革新者,他既受到道家、墨家、名家的影响又吸取了诸家之长。他...  相似文献   

2.
先秦儒家有孟子主张"存心养性",又有荀子主张"文礼养情"。此后,养性与养情的对立贯彻于整个儒学史,甚至在现代新儒家与李泽厚先生的分歧当中仍然有所表现。以往"性其情"与"文其情"之间的分歧显得不可调和,长期表现为孟子养性说胜于荀子养情说。在现代道德情感教育背景下,此二者有可能以性善论为前提融合并用,或将有助于道德教育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3.
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是继儒家创始人孔子、孟子之后的又一位大懦。他和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的两个最主要的代表,对孔子的思想都作了重大的发展。孟子基本沿袭了孔子的思想体系,被视为孔子的继承者,因而中国古代素有“孔孟之道”的称谓。苟子的学说则是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兼取先秦诸子尤其是道家、法家之精华,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和充实,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论体系。因此他虽属儒家,但“儒而不纯”,是一个集百家之大成者。郭沫若在《十批判书·荀子的批判》中说:“荀子是先秦诸子的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集了懦家的…  相似文献   

4.
荀况,亦称荀卿,后世尊称荀子,战国后期赵国人。生卒年月不详,他是战国末期与孟子齐名的儒家大师,是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有《荀子》一书传世。作为先秦时期最杰出的新兴地主阶级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  相似文献   

5.
先秦儒家提出"先教"说,孔子、孟子、荀子从不同角度都有论及,"先教"说要义为:不行"先教",罪不在民;"先教"并非"唯教"等。  相似文献   

6.
先秦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与荀子,都是封建领主贵族没落分子,而他们的经济思想却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孔子与孟子对领主经济下的世禄世卿制度还表示留恋。荀子生活在战国末年,此时正是新兴地主阶级向着夺取政权进军的前夜,他的经济思想就完全反映这个新兴剥削阶级的观点了。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自学派创建之时起,就是为封建剥削阶级服务,而且是为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服务的。秦汉以后儒家的经济思想虽有某些发展,但先秦儒家具  相似文献   

7.
孟子、荀子人性论教育思想之浅析张景芝在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中,除孔子外,当数孟子、荀子二位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也比较有影响。虽然二者的教育思想都渊源于孔子,但由于生存的年代以及对人性论透视的角度、层次的不同,便导致了他们对教育作用论述的异同。孟子...  相似文献   

8.
孟子与荀子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但是二者在思想主张上却也不尽相同。文章从孟子与荀子的生平入手,围绕二者政治哲学的相异之处与相同之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9.
人性论是儒家心性之学的中心内容,也是道德教育理论的形上依据和理论基石。无论是孟子的性善论,抑或是荀子的性恶说,都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宋明理学心性论的重要思想来源,并直接影响到传统知识阶层的道德实践。在某种意义上说,儒家的心性论是形而上的修养论,而儒家的修养论是实践的心性论。从人性论的角度审视传统儒家的德育理念,道德教育之必要,由于人性中的欲性;道德教育之可能,由于人性中的知性和仁性;道德教育之根本途径,在于“为仁由己”。这是先秦儒家人性论的内在逻辑,从孔子发展到孟子、荀子,以至于以后的儒家,基本上都是这一人性内涵的演绎和延展。  相似文献   

10.
先秦儒家师道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秦儒家以孔丘、孟轲、荀况为代表,他们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有丰富的教育思想,对中国古代师道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探讨孔子、孟子、荀子以及《学记》在师道观方面的内容、地位和作用,不仅有助于对先秦儒家师道理论的进一步认识,而且对当今教师素质的提高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同属于先秦儒家的孟子和荀子,在人性论上的分歧是众所周知的。这种分歧包含有许多方面的内容。但是,他们作为新兴地主阶级提出的伦理观念,在为地主阶级利益服务的阶级性的支配下,归结点又十分相似。本文拟就孟轲、荀况人性论的异同,略抒管见。 一 先来看一看孟子荀子人性论的区别。 一,关于人性善恶命题的尖锐对立。  相似文献   

12.
孔子、孟子、荀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三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影响深远,特别是他们的富民思想,反映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相似文献   

13.
孟荀异同论     
孟子主张法先王,荀子主张法后王;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看来是截然相反,还有什么异同可言?但这只是从表面说,如果深入研究,就能看到孟荀是同中有异和异中有同的. “先王”、“后王”,同中有异孟子的先王指尧、舜、禹、汤、文、武,荀子的后王指禹、汤、文、武,这在学术界已有定论.荀子的后王与孟子的先王大体一致,实质上都是要复辟奴隶制,这本来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孟子在现实斗争中逐步摆脱了传统思想的影响、由奴隶主阶级代言人转化为新兴地主阶级代言人,而荀子却没有这一转变,始终坚持复辟奴隶制.这就是他们的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14.
清华简第八辑中《邦家之政》一篇,是阐述战国时期儒家为政观念的简文,但其中却充斥着如节俭、薄葬、均分、尚贤等墨家的思想主张。这些观念与几乎同时代的孟子为政观念颇有不同之处。与孟子相比,持《邦家之政》为政观念的一派儒者更近似《荀子》中所提及的主张与墨学相近的"俗儒"。就现有的传世与出土文献来看,孔子之后,"子张之儒"其主张与墨学最为接近。由此观之,将孟子定为荀子认为的"俗儒",综合现有的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来看,乃是后世对《荀子》的误解。按荀子对于"儒效"的理解来看,将主张与墨学差异极大的孟子定义为"雅儒"似乎更为公允。  相似文献   

15.
儒家发展到战国时代,出现了孟子与荀子两位重要人物,他们对儒家关于政治和士人自我认知的学说进行了阐说和进一步的发展。从孟子到荀子思想的变化中,可以明显看到儒者对自身在国家社会中定位的演变。由孟子所推崇的"大丈夫"人格到荀子所倡导的"持宠处位终身不厌之术",儒家学者在政治社会的压力下,对自身的定位一步步降低。儒家思想在发展中为了适应统治者与统治阶级需要而改变,产生了与政权合作的基础,并最终成为封建统治的思想支柱。儒者在逐步进入政权的同时,也渐渐失去了个体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6.
荀子是战国末期与孟子齐名的一位儒家大师,不仅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影响深远的思想家,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产生过重大的影响,直到现在仍然熠熠生辉,在教育改革的今天仍然值得我们研讨、借鉴、汲取、继承。  相似文献   

17.
荀子(约前313——238),名况,时人尊为“卿”,因古代荀、孙同音,所以又叫孙卿,赵国人,著作有《荀子》.“尽管荀子具有批判地综合各家的特色,但从思想渊源来说,主要来自儒家学派与管子学派.他的思想可以说是两者的综合与发展.从学派分野来说,荀子属于儒家,是先秦时代与孟子齐名的儒家大师.”(沈善洪、王凤贤《中国伦理学说史》)荀子对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经济学、文学、语言学和修辞学都有研究,而且造诣深,影响大,在战国时期,堪称佼佼者.对于上述方面的成就和贡献,历来都有论释,大家都公认为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品,然而对于他的语言学、修辞学却被忽视了,很少有人专题研究、阐释.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学术空气的活跃,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8.
孟子道性善,荀子言性恶伪善,一方面,他们所讲的性不同,孟子是从人之所以为人处讲性,而荀子则是从人的官能欲望处言性,并从官能欲望的流弊言性恶;另一方面,他们所讲的善亦不同,孟子是从成善的能力处说善,认为人皆具有成善的能力而言性善,而荀子则从成善的结果说善,认为人必须通过后天的心的思虑和能动的"伪"才能成善而持伪善论。孟荀二人如此言性、言善,根源在于他们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孟子重在解决成就道德的根基问题,荀子则重在解决道德如何达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声称"‘六经’皆孔子之作,百家皆孔子之学"的康有为具有儒家情结,这使他对孔子后学的推崇与对孔子思想的阐发一样以儒家为主体,也注定了对孟子、荀子的关注和推崇。尽管如此,康有为对待孟子与荀子的态度大不相同:对待孟子,始终如一地推崇;对待荀子,则经历了由早期的推崇到后来的贬损的过程。康有为对待孟、荀的态度变化直观再现了他本人的心路历程,在这里,孟、荀的命运呈现出强烈的反差。  相似文献   

20.
人性善恶问题是先秦哲学讨论的一个焦点,中国古代提出了很多人性论的观点,孟子和荀子作为先秦儒家的两个代表人物,他们的人性论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去探究和比较。孟子认为人性善,所以个体的修养实际上是一个回归本性的过程,而荀子则持性恶论的观点,所谓的善是人为的结果,所以人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做到"化性起伪"。与此同时,孟子和荀子都没有将善和恶决然的对立起来,他们都承认由恶向善的转化的可能,尽管这个转化的途径不同,两者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