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传统德育缺失的基础上,对学校德育的走向进行探析,德育本应源于社会生活,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应是建构德育大厦的基石。道德教育只有与生活完全融为一体,才具有无限生命力。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让道德教育回归生活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举措。  相似文献   

2.
窦学敬 《课外阅读》2011,(5):126-126
一、德育主体置于生活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不参与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道德的目标,也没有什么目的”。这就是说,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之中,不应该有脱离生活的道德。生活应该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是每个人切实的经历,它对人产生最直接、最深远的影响。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或者主要不是学校教育的结果,而是主体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在解决一系列的道德冲突的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回归生活世界是学校德育改革和发展的价值取向之一。而真正实现德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并提高德育实效,学校德育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与自身发展需要,以激起主体内心积极的情感体验;要进入学生生活的现实时空,使学生道德生命成长拥有鲜活的土壤;要适应学生生活的完整结构,以畅通学生道德内化的渠道;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老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仅仅只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明显不能符合现代教育的教学目标,而现代学生的成长素质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目前高中生面临着各种压力与挑战,但高中的德育教育却并未形成自己的体系,由于社会价值多元化的产生,给学校的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为核心的德育教育至关重要。坚持以德治校,让学校德育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5.
如何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是教育行政部门、各类院校及研究者密切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强调核心价值观,强调道德主体和道德体验,强调回归生活世界等理论或观点,逐渐凸显在德育研究与实践领域,迫使人们对学校德育模式与方法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从生活教育相关理论、人本主义教育观以及社会化理论三方面来探析学校德育回归生活思想基础,旨在使人们能更好地理解这一理念,并运用这一理念去指导我国学校德育实践,从而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7.
目前,英语教学资源投入较大,教学效果收效较小,教师重视训练学生记忆单词,而忽视英语与生活的应用。因此,农村英语教学设计应回归生活化,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学以致用,感受英语学习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德育内容已经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通过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探讨,倡导学校德育应回归学生的生活本真,实现学校德育与生活实践的融合.因此,必须对现行的德育内客进行重组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单向度知识传授与浇灌是当前学校德育的一个误区.要走出这个误区,应当实现三个"回归",不入过能让学生受到情感冲击的机会,使德育生活化,融入教育的整体之中,激励学生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0.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德育是社会道德建设最重要的中间环节,道德建设给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德育却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偏离,只有在理念、课程、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才能使德育回到正轨.  相似文献   

11.
学校德育呼唤生活的回归,是我们当前德育的共识。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只有将生活引入到校园之中,建构生活化校园,使学生的校园生活保持完整性、丰富性和实践性,才能真正促成学生完整的道德品性的养成。  相似文献   

12.
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艺术的创作要深入生活。幼儿园美术教育也是一种艺术形式,应当引导孩子们深入到生活中,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本文以现实生活为前提,探讨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13.
李荣 《湖北教育》2010,(5):55-55
在进行学校德育时,如何让道德观念激荡学生的情感,真正成为学生的价值追求,进而影响学生的行为?德育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让德育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4.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误区及本真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教育领域蔚为可观的“回归生活世界”热中存在着种种误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概念模糊化、目标庸俗化、过程形式化。实现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前提是正确认识“回归”和“生活世界”。要正确认识“生活世界”,须明确生活世界是人的世界,须注重当下的人的生成。要正确认识“回归”,一方面,必须承认教育与生活的区别,另一方面必须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发掘生活的教育意蕴,注重教育对生活的引领。  相似文献   

15.
《教育文汇》2006,(6):10-11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将成为今后学校德育的主题和灵魂。荣辱观教育只有回归学生生活,才能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学习实际,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叩开学生的心扉,将“荣辱观”的种子深深地植入孩子的心里。从而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实证研究入手,剖析了“人文道德教育在中小学遭受冷落”和“中小学学生价值观出现混乱现象”的成因。指出“道德回归”是不科学的设想,学校德育要走出低效乏力的怪圈,必须在德育目标、内容、方法上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实证研究入手,剖析了"人文道德教育在中小学遭受冷落"和"中小学学生价值观出现混乱现象"的成因.指出"道德回归"是不科学的设想,学校德育要走出低效乏力的怪圈,必须在德育目标、内容、方法上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8.
当前的学校德育由于受到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影响,凸显出越来越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尽管我们德育工作者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是中小学德育工作依然存在着随意性、零散性、灌输性的倾向,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的学校德育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获得了便利和丰富的网络生活。网络是学生通向浩如烟海的知识、艺术和文化的入口,是他们平等地获得信息的渠道,是他们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桥梁。网络还使学生有机会把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能抓住更多的机遇来开拓人生美好的未来。然而,网络也使许多学生沉溺于虚拟世界,放纵于游戏世界,游离于真实世界,成了现实社会中的“边缘人”。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随着话题作文的进一步改革,涌现出了让人啧啧称赞的满分作文,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让人啼笑皆非的零分作文,引发了一场关于如何作文的大讨论.毫无疑问,作文应该是“真情流露”、应该是“有感而发”,然而事实上教师的作文教学更多的是在向学生传授写作技巧、高分技巧,而忽略了作文的本源.学生的作文不再是一种文字的创作活动,而成为了“模仿和再创造”活动,这与我们作文教学的初衷显然“背道而驰”.因此,我们呼吁作文教学要回归生活,本文主要分析了作文教学回归生活的几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