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顶层设计不仅是教育法治在现阶段发展的法治背景,也对教育法治提出要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相契合的要求。目前我国的教育法治已经呈现出成体系、有理念、有机制和有成效等特征,但仍然在教育规范位阶、教育法治理念、教育法治实施和教育法治定位等方面与治理体系现代化难以契合。而在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视野下,教育法治应当具有以人民性为本位、以法律体系为依托、以开放性为运作逻辑、以培养人才为目标、以国际化为视野等内涵。因此,教育法治在治理体系现代化视野下,应构建具有整体性的规范体系、以司法引领的实施体系、正式的监督体系和社会性的保障体系。通过理清教育法治与宪法的关系、制定教育法典、在教育法治中坚持法律优先、确立教育治理的地位等方式,实现教育法治体系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对教育治理的有效建构。当代中国教育治理的建构,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持续进行的政府职能改革与社会领域建设。基于这两个方面,形成了“国家”和“社会”两种分析进路,前者认为教育治理主要依赖国家建构,并且要凸显国家主体地位;后者主张教育治理是由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同治理。它们都尝试建构了不同的概念框架及其行动路径,但对“教育”本身均未给予应有的关注。在新时代背景下,首要的是突出“教育”的立场,并把“教育”作为“治理”的共同利益、行动标准和联结方式。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法治是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基本方式,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法治化.法治为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注入"良法"的基本价值,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实现"善治".法律是法治的基础,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制是法的主要表现形式.法治化是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法治化包括治理体...  相似文献   

4.
教育治理现代化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归属到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的综合范畴。教育治理现代化涵括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与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主旨为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制度障碍、利益冲突、权力矛盾等从而实现教育强国。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核心理论特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教育政治学,依据教育规律和国情的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应有的教育治理模式。正确认识与推动中国教育治理现代化,必须深入理解和把握它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确立教育治理现代化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中所具有的优先地位;厘定和阐明它的基本问题域,即为治理主体、治理对象、治理方法与过程和治理评价等要素及其关联。  相似文献   

5.
法治是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应有之义。当前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法治建设面临立法难以满足高等教育改革需要、执法难以适应高等教育行政方式转型、纠纷解决机制难以回应权益保障诉求等困境。应着力健全高等教育立法体系,以良法促进善治;完善高校多元纠纷机制,满足权益救济需求等措施来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7.
从社会管理演化到社会治理,再到法治社会的提出,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内在的发展逻辑。这其中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体制的变革和社会形态及社会关系的转变成为不断推进社会治理方略进步的动力源。法治社会已成为当下中国的治理之路,也是法治中国一体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它必将推进社会治理更好更快地迈向"善治"。  相似文献   

8.
论传统逻辑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逻辑教学现代化问题,是一个与我国逻辑教学和研究密切相关的问题。“逻辑教学现代化”不是要抛弃传统逻辑,而是传统逻辑教学也要现代化。但是,曾经采用吸收数理逻辑的方式效果不佳。从推理实践和自然语言论证的需要来看,用数理逻辑或“形式化”的逻辑来“取代”传统逻辑显然是行不通的。事实证明,最明智的选择是结合非形式逻辑、批判性思维,更重要的是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与手段等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法治政府的建设是政府治理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法治政府建设具有其自身的价值诉求:权力正当——法治政府的基础;权力有限——法治政府的关键;权力制约——法治政府的保障;权力为民——法治政府的目的;当前,明确政府治理角色、构建多元治理主体、深入开展法治教育、加快推进法制建设、完善政府监督机制等可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法治政府建设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0.
教育治理既离不开德治,也离不开法治,在教育治理过程中,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应当符合教育法律的有关规定,所有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从事各类教育活动时都应当遵守或不违背教育法律的规定和精神。德治是教育的理念、态度和方法,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能,更要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在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要将德治与法治紧密结合,才能使我们的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更接近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法治与现代城市具有同构性,法治化是现代城市治理的必然要求.针对我国城市治理中存在的法治意识薄弱、立法进程缓慢、执法不严以及缺乏法律监督等问题,提出应当重塑法律价值、加快立法进程并重视软法之治,全面推进城市治理法治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从世界范围而言,存在两种典型的国家治理路径:德治中心主义与法治中心主义.古代中国是德治中心主义的典型代表,近现代的西方是法治中心主义的典型例证.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依法治国方略的前提下,法治与德治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需求.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价值与目标方向上的内在一致性.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伦理目标,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德性所在.法治中心主义、德治中心主义都不是完美的治理方式,德法合治才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更为妥当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教育需要构建一个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机构,治理方式由传统的内部垂直式管理向现代的开放横向式治理转变。推进的重点是引入社会参与治理的机制,激发社会参与治理的热情,提升教育治理的有效性。教育督导在教育决策、执行、监督闭环中具有既相对分离又协调运转的地位优势,应该发挥其在行政监督和社会公众参与教育治理中的枢纽作用,体现科学性和权威性,为构建多元主体共治的教育治理新格局承担应有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蒋建华  崔彦琨  王鐘 《教育研究》2021,42(11):132-137
教育政策环境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媒介等方面的新变化对进一步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新课题.教育政策是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工具,通过跨越舆论学、教育学和政策学的学科界限,研究舆论与教育政策的关系,构建新的教育政策议程,有助于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为此,教育政策需要开辟新的视域,以应对教育政策议程中单向控制面临的新挑战.以新的教育政策要素为基础重构教育政策议程,建立舆论与教育政策之间"二维双向互动"的良性关系,即建立政府议程、传媒议程以及公众议程在专业议程帮助下的良性互动,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二维双向互动"有利于让科学引导教育,让教育引导社会,让社会舆论成为教育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5.
基层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方略在基层的具体实践,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必须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培植基层法治土壤,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和法治为民的意识,提高基层干部依法办事能力。基层治理法治化,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美国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有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渐形成以美国教育部和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为治理主体、多种教育评估机构为治理客体的格局,其治理方式核心表征是资质认可,即通过审核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的资质,为不同类型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的自律发展提供土壤。借鉴美国经验,推进我国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应坚持分类治理导向,明晰不同类型评估机构的资质标准,促进评估机构的多元发展;培育健康评估文化,引领评估机构形成健康的价值取向;构建行业自律机制,规范我国评估机构行业行为。  相似文献   

17.
公民伦理作为现代法治的伦理基础,在独立主体精神、权利与义务统一精神、契约精神、社会正义精神以及市俗伦理精神诸方面为法制现代化提供价值合理性和道德正当性的支持与引导。市场经济不成熟、民主宪政不足以及传统宗法伦理的消极影响严重制约我国公民伦理的发育,使得法制现代化深层乏力。实现法制现代化,须致力于培育公民社会,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以法治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实现公民道德和法治建设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我国已逐步发展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依法治理总体格局,而在这一总体格局中,依法治县则是关键。依法治县是推动依法治国方略实施和顺利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可靠保障。针对我国目前农业法制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只有牢牢抓住农业行政执法工作这个重点晃断强化农业行政执法的力度和能力,方能推进依法治县进程,从而保障农业现代化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