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焦点数字     
最大邮筒(500万)近日,一个超级"巨无霸"邮筒在广州北岸文化码头惊艳亮相.该邮筒高约15米,是中国最大的邮筒.据悉,这个邮筒至少可以容纳500万封信件,除了具有普通邮筒的投递功能外,它还收集了市民对广州亚运会的祝福.  相似文献   

2.
相信每个人都有过寄信的经历,它不需要任何技巧和学问:贴上邮票,投进邮筒,瞬间就搞定了.可是,如果你每天都要寄出大量的商业信函,反反复复地贴邮票,跑邮局,你会不会嫌麻烦呢?在广州有这样一个女孩,她不是邮递员,却把替人寄信当成自己的职业.就是靠着干这种粘信封、贴邮票和跑邮局的活儿,她每月竟能赚3万元!她是如何成为商薪的"绿衣天使"呢?  相似文献   

3.
丢失的邮筒这是一个什么年代?早晨,冬天的太阳照着,我感到幸福。照着这比人永恒的太阳,我自己也发着光。我在光里寻找一个邮筒,把我写了几天的情书寄出去。我需要找到一个邮筒。邮筒一样的命运,在我的信里飞向远方。这是一个什么年代?我照了一路的冬日阳光,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这繁华的街道。但是,我没有找到我的邮筒。没有邮筒,我写这信做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知识间的本质区别与有机联系,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发展学生的数感和思维能力. 一、在概念比较中提升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 在教学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年、月、日"中发现,教材上的有些时间概念和时刻概念混淆在一起,影响了题意分析和理解,甚至于往往因为这样的混淆,使学生极易发生口误.如教材第54页第2题:和平街新设一个邮筒,需要在邮筒上标明取信时间.已定每天取3次信,早上8时30分第一次取信,以后每隔4小时取一次信.请你标出每次取信的时间.又如教材第55页第5题的第(2)小题:课外小组14:30开始活动,经过1小时20分结束,结束时间是()时()分.这两道题目明显都是属于"时刻"问题,因为它们单指某一个"时间点",并不表示时间的经过.笔者认为应把前一题中的"取信时间"改为"取信时刻",把后一题中的"结束时间"改为"结束时刻"."时刻"与"时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为避免混淆,必须要重视这两个概念间的辨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5.
邮筒     
我每天上学、放学,都要路过邮局。邮局门前有一个邮筒。它是绿色的,“肚子”很大,可以放很多信。每天,邮递员都从里面取出信件,送到大江南北。这个邮筒天天站在路边,等待着人们来投信,不管是风吹日晒,还是下雪下雨,都不例外。可是,现在的人们有事都打电话,打手机,有的还上网发“伊妹儿”,渐渐地把邮筒给忘了。邮筒身上的油漆有些脱落了,像一个静默着的老人,寂寞地等待着人们来投信。邮筒多忠实啊!邮筒$江苏省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二(4)班@陈筱笛 @王琪璋!指导老师  相似文献   

6.
知识与能力属于不同的范畴,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心智活动方式的不断改造和完善,能力就不可能得到发展。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使能力得到发展呢?我认为这与在数学教学中能否充分发挥知识的智力功能的作用有关。1.重视过程的教学,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能力。数学能力是在数学学习和数学研究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不论是学习概念、原理和方法,还是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都要经过三个认识过程:(1)对研究对象的观察和有关信息的收集;(2)信息的加工和处  相似文献   

7.
(三)学会收集资料,提出问题要求在自学课文前,根据相关学习任务收集资料,并能提出问题。帮你提升在我们自学课文之后,首先要为自己定下资料收集的方向。一篇文章与之相关的资料可以是各个方面的,大家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为自己找准一个角度进行研究。其次,可以思考自己通过哪些途径进行收集:1.通过书籍、报刊、杂志、上网。2.电视、广播等传媒渠道。3.可以从同学、老师、父母那里了解知识。最后,我们要加工资料,如果没有做任何的加工,那么我们就仅仅起了“搬运工”的作用,应把搜集的信息进行初步的消化,即:把搜集的信息看懂(理解),能看着…  相似文献   

8.
案例背景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社会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的信息宝库。生命的有限与知识的无限,使我们不得不将学习的方式由“学会”变革为“会学”,使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收集、选择、解释、利用、加工信息的兴趣和能力,远比掌握信息的本身(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更为重要。据此,我尝试了这样一次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9.
逄威 《中国教师》2020,(3):63-65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越来越强调培养学生的素养和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生物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倡导探究性学习,设计并组织好科学探究活动。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已有知识,而且要学会动手动脑收集、加工知识,学会自我增长知识和生产知识。在生物教学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1.
胡凡中 《师道》2007,(11):41-42
什么是良好的教育呢?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这样阐述:"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她)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她)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12.
学校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业——用千字文谈"邮筒与土壤"这个话题。乍一看,确实有点不明就理,两个毫无联系的物体和我们的教育工作有什么关联?上网一搜索,才明白了其中的奥秘所在,提出这个话题的正是上海市格致中学校长张志敏。张校长用邮筒和土壤作比,表示教师不是邮递员而是播种者。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从知识走向智慧,换言之就是从知识文化走向智慧文化。当今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最缺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肖川博士在论及什么是"良好的教育"时说:"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她)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  相似文献   

14.
正在女性的观念里,她们往往很容易地认为她们的成就和技术不如男人,她们常常没有足够的信心来相信和认知自己的能力,她们也认为在信用方面远不如男人。如果你是女性,你在求职时是否也犯了以下这些常见的错误?1不相信自己是优秀的女人容易过高地(有时是不合情理地过高)要求自己。甚至那些很优秀的女人也有可能过低地评价自己。举例来说,我认识的一个专门做房子清洁服务的女士,她用自己的劳动养活了自己以及她的家庭。但是,当我问她,她是否认为自己是一个职业妇女的时候,她说,她没有那样想,因为她的主要工作只是清洁房子,她不是"真正的"职业妇女。  相似文献   

15.
走不出的四月每天早晨在闹钟的尖叫声中醒来。塞上耳机,让激烈而吵闹的音乐激活身体里的某些东西。心脏跳得突兀。她叫苏荻,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城市,一个人。她开始习以为常。四月的天气。她看见很好的阳光从叶片之间射下来,有一点点刺眼。低下头来想到了一句活:“四月,是残酷的季节。”自己深灰色的影子在水泥地上延伸。在美丽的季节告别。可惜永远走不出自己的影子。曾经在很多个下午和深夜,摊开浅色的信纸,一笔一划地给一个人写。在每天去学校的路上,投在门口的邮筒里。信封落在邮筒里的声音让她觉得真实和放心。可是现在,投递的方向已经消失。  相似文献   

16.
肖川博士在<什么是良好的教育>一文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什么是良好的教育呢?也许我们很难给予它一个周全的描述,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她)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她)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她)就没有受到过真正良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省级教学比武一等奖,县级"巾帼建功英雄",市级"优秀德育工作者"……这一串荣誉的获得者是一个秀气聪颖、充满激情的"小姑娘"。她叫邓小玲,溆浦县水东镇中学教师。说她"小",是因为她身材小巧。2001年7月,邓小玲毕业于益阳师专历史系,同年参加工作。刚走上讲台,上课并没有她想像中顺利。还记得刚刚上完第一堂课,她哭了。如何教好历史?如何教好面前这些可爱的学生?她一边打电话向母校的恩师讨教对策,一边虚心请教学校的历史老师……慢慢地,她把握知识、驾驭课堂的能力得到提高。不仅如此,她还结合趣味教学法,把历史上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一个企业的系统能力建设,可以依靠部门间的协同和团队协作来完成,一个人如何培养系统能力,这的确是一个新课题。针对这个新课题的思考,结合疏理笔者多年来致力于企业人力资源研究和企业培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总结提炼了"五识原则"即"知识、见识、胆识、认识、共识",或称之为"提升系统能力的方法论"。"知识"是学会的,体现人的学习力近些年来,因为大学生就业困难,我们又听到了"知识无用论"的声音。同时也因为很多知名的企业家学历虽然低但致富又很快,还特别成功,例如比尔·盖茨、乔布斯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对读书和知识的正确认识;还有一些中国企业家没有进过大学殿堂,却也登上了大大小小的富豪榜。因此,就有一些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与学习知识关系不大。"知识无用"及"读书无用"就成为了当前的一部分人的思维定式。用这些所谓的"成功人士"来佐证,以这样的心理状态来认识"知识",会将"知识"置于何地?我们很难想像一个没有知识的政府官员如何提升执政能力?一个没有知识的科学家如何进行科学研究?一个没有知识的企业家的经营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一个案例:在北欧某国,修路者无意中毁坏了路边邮筒,长期没修复。于是,居民联合起诉,要求马上恢复邮筒并赔偿5000元。在法庭上,邮局强调责任应由施工公司来负,而公司只答应出邮筒的造价80元。居民不答应,他们认为缺了邮筒,寄信非常不便,  相似文献   

20.
国外教育学家概括出一个好教师应具有的12种素质: (一)耐性一一“她绝不会放弃,直到你能做到为止。” (二)尊重课堂内每一个人一一“她不会把你在其他同学面前象猴子般戏弄。” (三)友善的态度一一“她的课堂有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 (四)兴趣广泛一一“她能带给我们课堂以外的知识。” (五)良好的仪表一一“她的语调和笑容使人感到舒畅。” (六)公正一一“她会给你应得到的,没有丝毫偏差。” (七)幽默感一一“她每堂课都会带来一点欢乐,使课堂不致单调。” (/又)良好的品性一一“我相信她也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 (九)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