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贫穷问答歌》是《万叶集》中唯一的一首描写劳苦人民生活境况的咏贫歌。这首和歌的写作与日本著名歌人山上忆良一生颠沛流离的经历关联甚大。由于山上忆良深受中国传统儒、佛文化以及魏晋隐遁文学的影响,因此在具体和歌创作中也融入了中国汉文化诸多元素,内涵上也与中国古代文儒的价值取向上有诸多偶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山上忆良的作品在万叶集里可谓是一朵"奇葩",因其风格与奈良初期同时代的诗人大相径庭。一般万叶集的主线以歌颂大自然或男女恋情为主,但山上以其独特的诗风辛辣地揭露了贫富差距悬殊、百姓苦于苛政的社会现状,因而其对生老病死的无奈与无助表现得更显露无遗。本文将以其风格变化为主线探讨其风格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曲萌 《考试周刊》2014,(55):22-24
山上忆良是日本奈良时期的诗人、汉学家。和其他万叶诗人不同,他没有留下歌咏自然和恋爱的诗歌。他咏叹的是生老病死和人生的苦恼,愤慨的是社会贫富的悬殊和苛捐重税对平民的压迫,并深切地吐露对妻子儿女真挚的思念。本文介绍山上忆良的代表作《思子歌》及其序文,分析山上忆良如此喜爱吟咏子女和家庭生活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王梵志是初唐时期的白话诗人,他的通俗诗在敦煌遗书中有28种写本。梵志诗的讽刺意义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思想内容,二是艺术表现手法。他用讽刺的方法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针砭了流俗时弊。这种讽刺意义是通过刻画形形色色的下层人物表现的。在刻画人物中主要采用了白描法和漫画法,漫画法中又注重于通过画人的眼睛来表现人物性格和事物的本质。在讽刺鞭挞黑暗、丑恶的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5.
王梵志诗是来自民间土壤的白话诗,它以广阔的社会内容、通俗的语言表达在唐五代诗中独树一帜。以唐代诗僧王梵志的诗为基本语料,对流行于唐五代民间的口语俚词从语义角度进行描写和分析,可初步展现唐五代俗语词的个中面貌。  相似文献   

6.
项楚《王梵志诗校注》为王梵志诗研究中最重要的文献,然其中亦不无可商兑补正之处。  相似文献   

7.
1.可可:经纪须平直,心中莫侧斜。些些微取利,可可苦他家。(233)①可可,项楚(1991)注:极甚之辞。《游仙窟》:‘双燕子,可可事风流,即今人得伴,更亦不相求。’寒山诗:‘昔时可可贫,今朝最贫冻。’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现存敦煌文献中王梵志诗的研读,认为王梵志诗作的独特意义之一,在其对底层生活经验的深刻揭示.细读今存全部王梵志诗作,可以发现,构成这种经验的,除了人们略有了解的经济生活的贫困,还有社会负担的沉重、社会公正的匮乏,以及生命意义的模糊.  相似文献   

9.
王梵志和寒山都是唐代著名的白话诗人代表,而且二人都是唐代著名诗僧。僧人大量地创作诗歌,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僧人以特殊的身份、思维方式与文化背景使其诗歌创作呈现出独特的风貌。由隋入唐的诗僧王梵志开创了一条与文人诗歌风格截然不同的白话诗派。王梵志之后的寒山,继承了王梵志的诗歌特色,创作了大量诗作。寒山诗和王梵志诗无论是在内容还是风格上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同时,寒山诗对王梵志诗还有发展和超越的地方,使得寒山诗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面貌,推动了唐代白话诗歌的成熟。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项楚《王梵志诗校注》一书提出了一些商榷意见,着重考察了“险语”、“产图”、“遭罗”等几组疑难词。  相似文献   

11.
王梵志是否实有其人?国际敦煌学界的许多学者在否定王梵志的同时,也否定了其诗的价值。但据查考《桂苑丛谈》等史料和唐宋际文献及实有人物的记载,认定王梵志确有其人,因此这就需要来重新认识王梵志诗的思想意义。王梵志诗既抒写了个人生活的困苦,也洋溢着对现实的关注,对人民爱恋的执着的追求,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王梵志是一位优秀诗人。  相似文献   

12.
王梵志是我国颇具神秘色彩的文学家,有些学者甚至否定其存在。文章在前辈学者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并对其事迹进行考辨,论证了其实在性及身世的“弃儿说”和“为初唐时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通过对现存390首《王梵志诗》的阅读,来整理其诗中与女性题材相关的诗歌.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王梵志诗》中女道士、尼姑形象的分析,从个人与时代角度具体阐明王诗中女冠、女尼形象塑造的成因。  相似文献   

15.
由于在曹植《三良诗》的创作时间问题上认识的混乱,人们对此诗诗旨之理解也是历来颇多争议。从字面上看,诗意似前后矛盾。此诗当作于建安二十年或其后,尤以武帝死后或帝死后为最有可能;该诗是诗人自鸣中怀之作,诗中所表忠义确系真心。  相似文献   

16.
日有所思则夜有所梦,是现代人对于梦的普遍看法。而在古代,人们对于梦,有着与现代人相去甚远的视点。梦,可谓古代人想像的源泉,它在文学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自不待言。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中,关于梦的描述数不胜数,引人入胜。本文从日本最古老的和歌集《万叶集》中的咏梦和歌入手,并将其与平安时代的王朝和歌相比较,就上古至中古时期,和歌所展现出的古代日本人对梦的认识及其变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侯方域所作《四忆堂诗集》在清乾隆时被列入禁毁书目,流传不广,但其诗的价值不可忽视。集中感叹时局艰危、抨击权奸误国、哀悯民生窘困,大多散发着慷慨激越、沉郁悲凉的气息;明亡以后,则更多亡国哀痛、挚友之思,风格凄婉悲怆、寄旨遥深,表现出明清易代的大背景下士人的典型心态。在艺术上,其师法少陵、善于寄兴、风格兼美,继承前贤而又不失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18.
王梵志的诗歌通俗易懂,在民间流传甚广,是我们了解初唐时期世俗生活的重要材料。以王梵志的诗歌作为载体,从饮食与博戏两方面入手,将其诗中涉及的初唐时期的饮食与玩乐状况加以研究,有助于观照初唐世俗生活的深处。  相似文献   

19.
明治随笔作家、诗人涩川玄耳来到山东,登上泰山,写下了《岱崂杂记》和《在山东歌集》,回到日本后,于大正年间陆续出版.在写山东生活的和歌集里,有一组题为“泰山”的和歌,以一个外国人的目光,记录了当时泰山的民俗、信仰,还有乞丐、村姑、牧童等的生活,透露出浓厚的日本特色文化,比如把碧霞元君和富士木花开耶姬、弁才天女联系起来.除了赞美泰山奇丽的景观,还表达了沉重的历史兴亡之感.与我国清代泰山诗歌比较,可以看出其中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王梵志诗的语言以通俗为主,但也有雅化的一面。主要表现在有些词语的选择很讲究所出,甚至深奥,用典也比较广泛,一些诗句讲究对偶,在通俗的范围内注意了词语的典雅、形式的完美、音节的和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