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枫 《教学月刊》2016,(Z1):34-38
在新世纪的课程改革中,学校教育积极倡导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从"记忆型教学文化"到"思维型教学文化"的转变。为达成这一目标,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一个重要途径。当批判性思维成为历史教学的常态时,历史教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高中历史教材是以专题(模块)编写,无形中割裂了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尤其历史时空概念不够明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其中"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是历史学科学习的基础——即联系事物特定时间和空间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本文以《辛亥革命》一课为例,进行寓"时空观念"于史料实证教学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3.
历史的时空至少包括关系递进的三个维度:自然时空、社会时空和价值时空。将历史事件纳入不同维度的时空范围加以考察,能让历史永远保持着认知过去、关注现实、探索未知的张力。锁定自然时空,可以纵览历史图景的整体风貌;进入社会时空,能够体悟历史人物的现实影响;关照价值时空,利于叩问历史研究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辛亥革命》一课为例,展现教学过程中基于整体认知的教学设计理念,从"瞻前顾后"到"浮想联翩"到"建构新知",突出历史知识间的内在逻辑性与整体性,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从而增强历史学习的有效性与生动性。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指出,"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1]据此可知,"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表时序的纪年、断代、时间轴、大事年表和表空间的历史地图,更重要的是从时代特征及地理环境(尤其是其所包含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的视角,也就是一种社会环境的视角)来解释史事。  相似文献   

6.
<正>互联网+时代历史课堂教学就是坚持民主平等,尊重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我们倡导开放性、选择性、探究性、交互性、合作性、深度性、混合性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网络技术环境和开放的学习资源,比如学习网站、微课程和历史学科实验室,则提供学生选择学习。以《辛亥革命》为例,学生可以通过历史学科实验室提供的9个模块(如图)中的游戏、视频、电子课本、图片、文字、地图等多种媒体完成对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的内容,在教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教师需给予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高中生善于思考、思想活跃,且兴趣广泛,初步形成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并不系统,广度不够,且分析历史现象缺乏高度和深度。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合作评价辛亥革命,制定适当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9.
一、问题缘起当下各类历史教学评比及教学公开课中,是否具有教学立意已成为评价一堂课的重要标准之一,一个好的教学立意不仅可以点题凝神、深化主题,还能很好地体现教师的学科素养。然而,随着教学立意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也存在一些有教学立意但其作用未能完全发挥出来的情况,归根结底则是对教学立意的运用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恰当运用漫画资源,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等有一定的作用。但历史漫画尚未得到充分的应用。近年的中考试题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说明应当更加重视历史漫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历史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的核心价值,是历史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培养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影响了核心素养的落实,而智慧课堂是一种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如通过智慧课堂的推送功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史料,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分析历史;通过大数据分析提高课堂效率;通过灵活多样的交流互动功能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文章主要探讨如何利用智慧课堂去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致力于把智慧课堂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各个教学环节中,以更好地实现培养核心素养的任务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渗透情感教育,重构学生的精神家园的方法有:以"图"入境,唤起学生情感;以"情"入境,触发学生情感;以"戏"入境,让学生体验情感;以"趣"入境,激发学生情感;以"今"入境,激起学生情感。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衔接是指相邻教育阶段之间在教学方面的相互连接。学段的有效衔接对学生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高中课程目标是否达成,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初中课程目标的实现情况。所以,为了最大化地实现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研究初高中学段各自的特点、现状并进行有效衔接,是对历史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而实际情况却是,在初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断层现象。  相似文献   

14.
微课是一种常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它充分利用新媒体,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将其引入思政课教学,对于提高现阶段的思政课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以微课作品《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为例,探讨思政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为微课与思政课融合共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朱红青 《山东教育》2012,(29):40-41
历史之不可逆转、不可重复的特性,决定了历史教师必须要"创设"情境,一定程度上还原历史,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从而让学生神入历史,引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习历史。实践证明,有效的情境教学的确能够引导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有助于体现历史的生动,也有助于理解生动的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创设历史情境呢?下面以《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为例,谈谈笔者的些许  相似文献   

16.
骆小芳 《成才之路》2014,(16):92-93
以产业转移一课为例,从课前的导入到课堂中知识的传授和迁移应用,结合乡情资源、案例教学等,把教学生活化贯穿于地理教学始终,拉近学生与教学的距离,使之产生亲切感并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诱发学生内在知识潜能,增强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7.
杨红梅 《考试周刊》2012,(25):115-116
历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初级中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课堂教学由于教师教学方法简单,原本丰富的历史课堂失去了生动性、鲜活性。在新课程视野之下,教师要树立崭新的教学理念——真正以学习者为中心,切实遵循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内在规律,突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学习者的"学"为教学出发点,以学习者的"发展"为教学落脚点。从这个角度讲,要重视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这既是改善教学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又是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做出的必然选择。本文探讨如何借助电影视频达到历史教学的目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陈军 《新课程研究》2009,(12):28-29
课前提示是学生最先看到的新课内容,怎样才能发挥课前提示的最大作用呢?教师怎样利用这个提示进行授课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七个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9.
<正>关于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的主要内涵,朱汉国教授曾把它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基本知识。第二,基本技能。第三,基本历史思维能力。我们现在的历史课堂主要是侧重于历史知识的传授,如重要的历史事件、时间、原因、影响等,这在教材中都有很直接的体现。教师的上课等于是把教材重现,学生在历史课上就变成了机械的画书本、背书本、默书本。虽然高考改革已经好多年,各地都在进行高效课堂的建设,但是这样的课还是大行  相似文献   

20.
在《人民代表大会》一课的教学中,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为素材,践行新课程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理念,从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三个角度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