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试论纳兰性德的边塞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的满族词人,他是继苏、辛之后把词的创作题材从狭窄闺阁庭院中解放出来的又一人,他笔下的边塞景物处处蕴含着兴亡之感和羁旅愁怀,景凄情真,既有凄婉迷离之美。  相似文献   

2.
在词史上,纳兰性德的边塞词独具魅力。作为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的边塞词带有明显的民族特征,充满北方民族风情。受汉族文化影响,纳兰性德的边塞词在壮阔的境界中融入清新婉怨的情思,具有浓郁的感伤情调,在边塞词坛上独树一帜。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又让纳兰性德的边塞词带有浓郁的隐逸情怀。  相似文献   

3.
纳兰性德提出了自己的诗词创作思想、观点,这些观点同时也影响了他边塞词的创作。他的文学创作思想主要体现为在创作上要有真情实感,表达出自己的个性;创作方法包括要忠于内心世界,刻画细致入微和借鉴古人。在具体的边塞词创作中提倡朴素用语,巧妙用典,还要善用比兴,注重意境。  相似文献   

4.
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词在整个词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尤其是他的边塞词。在边塞词中他抒写了深藏不露却又压抑不住的人生感慨,在苍茫壮阔的境界中渗入了清新婉怨的情思,其边塞词作体现出了另一番抑郁感伤的风貌。纳兰性德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影响了他的创作,使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细读纳兰边塞词会发现,豪情是外放的风骨,忧伤才是内敛的精魂。  相似文献   

5.
纳兰性德所处的独特的时代,他自身独特的思想经历和性情,使得他的边塞词不同于一般,消失了传统边塞作品豪放刚健的气质,充满温婉柔媚的蕴致。颇具阳刚特征的塞外风物与词人内心的缠绵凄情的奇特呈现,边塞题材与婉约词性的巧妙结合,显示了纳兰边塞词卓绝不俗的词体个性。其契合点在于他对情的体认和表述受晚明情观的影响,重情、深情、任情。于是,他自觉地提升了词体意义,并把闺情的叙写置于边塞词的核心,表示他在乎的是情的充分表达,而不是边景个性的保持,他只是把边景作为情感表现的大背景而已。  相似文献   

6.
清初词坛名家纳兰性德以他抒情感伤为主题的词作而引起后人关注,与之相媲美,其吟咏边塞之词从主题内容到艺术形式上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创作边塞词数量之多可谓超越前人,而其中透露的一代历史兴衰之感更渗透了他客观历史价值及主观生命价值的独特体悟。本文即对他的边塞词从创作内容与内在思想上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纳兰性德是清初一位颇有成就的满清贵族词人,他轻富贵,重情义,个性率真。王国维评论他的词“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他的词作风格清新隽秀,自然超逸,哀惋动人,被认为和南唐后主李煜的词风格接近,不仅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对于后人的学创作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纳兰性德以自己独特的创作奠定了其在中国词史上的大师地位,并在此过程中继承、开拓了我国悠久的诗歌文化.本文以张秉戍先生编著的<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为考察对象,试图将其中的"花"意象作出分类,整理出纳兰词"花"意象运用的若干具体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本文还就纳兰性德的词作中的传统"花"意象和其独特的审美创造进行了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9.
10.
悼亡,古汉语中通常指丈夫悼念妻子。悼亡词,就是悼念亡妻的词作。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其妻王弗逝世十年后所作,这首词常被尊为悼亡的典范。纳兰的悼亡之作都写在其妻卢氏病逝到他自己逝世前的八年时间内。所以我们对悼亡词概念界定的依据,应该是内容而不是其它。纳兰在致张见阳信第22札中写道:“亡妇柩决于十二日行矣。生死殊途,一别如雨。此后但以浊酒浇坟土,洒酸泪,以当一面耳。嗟夫,悲矣!”(《词人纳兰容若手简》)“亡妇柩决于十二日行矣”,当指卢氏死后发丧埋葬事宜。纳兰对挚友道出了心里话,他的悼亡篇章正是他这种感情的形象化表现。他的悼亡词情真意笃,感人肺腑。值得我们仔细阅读、认真研究。本文拟将纳兰的悼亡词加以注释,旨在帮助青年同志们更好地理解这部分作品的内容,当  相似文献   

11.
署名纳兰性德的经解诸序,性德应为作者之一.朱彝尊全面参与了《通志堂经解》的编辑工作,也是经解序的主要撰写者.序文的其他作者尚有陆元辅、张云章、黄虞稷等人.徐乾学辑刻《通志堂经解》,完工于性德身后,约在康熙三十年左右.  相似文献   

12.
纳兰性德由对石鼓的瞻仰生发出对其年代的考证.纳兰性德旁征博引,运用实物遗存、帝王辙迹、民间口语、前人记跋作为论据,对欧阳修等人的疑议进行了辨驳,证据确凿,引证得当,议论精严,富有层次,不失为清代金石考据中的一篇佳作.  相似文献   

13.
善于用典是《纳兰词》的一大艺术特色。对于事典的运用,有正用和反用,有明用和暗用,或影射时事,或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用得自然贴切,毫无生涩晦暗、枯燥乏味之感。《纳兰词》不惟用典多,且用典与词境妙合为一,产生了极佳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4.
纳兰性德是清代词人中颇为引人注目的一位满族天才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被并称为”清初三家”。朱、陈二人都曾提出了自己明确的创作理论,并开创浙西、阳羡二派。纳兰性德虽未开宗立派,但其词学见解、思想在诗、词、文中亦多有涉及,体现在对词的认识和创作方法上,还有对词作内容及风格流派的理解和把握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更新一代词学观念方面做了可贵的努力,并提出了“情致说”,对其词作风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较为真实地记录与反映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先民的生活面貌与思想情感,其中的很多诗篇更成为后世诗词中各类情感主题的滥觞。作为《诗经》中最为人称道的爱情诗的范畴之一,悼亡诗所占比例虽不大,却以其真挚深沉的力量撼动人心。清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后人同样给予至高评价。《诗经》中的悼亡诗与纳兰悼亡词,有其共通之处,亦有不同。  相似文献   

16.
纳兰丛考     
本文对清代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的交游、娶妻、纳妾以及人际心态等问题作了一些考订  相似文献   

17.
18.
<艳歌>中的苦短良宵 <通志堂集>卷五收有七绝<艳歌>四首: 一 红烛迎人翠袖垂,相逢常在二更时, 情深不向横陈尽,见面消魂去后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